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初中物理說課稿《認識壓強》

初中物理說課稿《認識壓強》

初中物理說課稿《認識壓強》

 壹、說教材

 1、教材分析:壓強是自然科學的重要概念,在科學技術和生產中都經常用到。這壹節內容著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本節***有三個段標,分別是?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什麽叫壓強?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作為壹個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獲取相關的知識。在探究活動中允許學生另選器材,給學生的探究活動留有較大的空間,以期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時為壓強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鋪墊。?什麽叫壓強?是本節的主要知識點,教材根據九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計算能力,編寫了應用壓強的變形公式進行計算的例題,這樣簡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怎樣增大和減小壓強?則是為了幫助學生進壹步理解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應用,教材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引導學生根據壓強公式討論實例、進行歸納,得出結論,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最後,用?STS"欄目呈現《貨車超載,國道不堪重負》壹文和圖片,旨在教育學生關註社會,同時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存在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這壹節內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壹次較大的綜合,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科學方法的重要環節。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本身特點,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⑴認知目標:理解壓力的概念,了解靜置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與物重的關系,掌握壓強的概念,了解壓強的單位。

 ⑵技能目標: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是固體壓強概念的建立、應用壓強公式或變形公式進行計算。

 難點:壓力和重力的區別聯系以及壓強概念的形成。

 二、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特點以及初三學生年齡特點,采取啟發式教學法、探究實驗、問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在具體教學過程,學生不但要註重知識的獲得,更要註重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應盡量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參與討論,充分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並培養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學情分析: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壹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四、說課堂教學設計

 壹引入新課

 演示實驗:將小鉤碼放在水平放置的橡皮膜上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凹凸情況,並思考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壓力和壓強)

 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課題,形象直接,能夠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能激發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

二講授新課

 1、通過以上的橡皮膜引出壓力的概念。

 問題:(1)人站在地面上,地面上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2)壓力是否壹定由物體的重力產生?壓力的方向是否與重力的方向壹致呢?

 教師提供壹枚圖釘,請學生設計壹個小實驗解決以上第二個問題。

 學生操作後得出結論:壓力不壹定由重力產生,方向也不壹定同重力方向相同,教師進壹步引導學生舉出其他例子。通過學生的舉例,能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

 對壓力和重力教師再從三要素進行比較分析,明確壓力與重力是不同的兩種力,並強調只有在水平面時,壓力大小與重力相等。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b、提出假設:學生進行大膽猜測

 c、設計實驗:教師根據教材圖10-3提供的實驗器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自選器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該實驗提供的儀器較多,因此設計實驗方案比較復雜,設計方案時要圍繞怎樣改變壓力、怎樣改變受力面積、如何觀察和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形變)等來設計。

 d、驗證假設: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並觀察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在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環節中,要求學生在方框內寫出實驗操作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等內容。例如:選用小方桌模型、細沙、磚塊進行實驗時,實驗過程應寫出如下內容:(a)將小方桌的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觀察桌腳陷人沙面的深度並測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磚塊,觀察桌腳陷人沙面的深度並測量;(c)將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觀察桌腳陷人的深度並測量;(d)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放在沙面上,在桌面上放與(b)中同樣的磚塊,觀察沙面下陷的深度並測量。

 e、得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相同受力面積下,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效果越明顯)

 3、什麽叫壓強

 在以上結論基礎上教師設疑:那麽如何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導啟發學生回憶密度、速度概念的學習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積上所受壓力來比較,壹般是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結論: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了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繼續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根據計算公式可知決定壓強大小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