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漢魏六朝散文·諸葛亮·隆中對》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諸葛亮·隆中對》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諸葛亮·隆中對》原文鑒賞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2, 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3,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4,利盡南海5,東連吳、會6,西通巴蜀7,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8,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國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9,張魯在北10,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11,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12,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13,南撫夷、越14,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壹上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15,將軍則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16,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17?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註釋 1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駐守新野(今河南省境內),急需智謀之士輔佐。經過司馬徽,徐庶的介紹,前往襄陽(今湖北省襄樊市)西郊隆中,三次向諸葛亮求教,諸葛亮為其誠意所感動,決定出任劉備的軍師,並針對當時錯綜復雜的情況,提出了三國鼎立,聯吳抗曹的策略。江東:長江在安徽省蕪湖市與江蘇省南京市之間,由西南流向東北,因而習慣上稱自此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三國時為孫權的轄區。3國險:國家的地勢險要。民附:人民歸順。4荊州:東江末年,州治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轄境約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壹部分。漢:漢水,長江最長的支流,源出陜西省寧強縣,流經陜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武漢市流入長江。沔(mian):即沔水,古代通稱漢水為沔水,壹說漢水北源出自陜西省留坎縣的為沔水,西源出自寧強縣的為漢水。5南海:泛指南方濱海地區。6吳:吳郡,東漢時郡治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轄境約當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大茅山以東及浙江省壹部分。會(kuai):會稽郡,東漢時郡治在今浙江省紹興市,轄境約當今江蘇省壹部分、浙江省大部分和福建省。7巴:巴郡,漢時郡治在今四川省重慶市,轄境約當今四川省旺蒼、西充、永川、綦江等縣以東地區。蜀:蜀郡,漢時郡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轄境約當今四川省松潘縣以南,北川、彭縣,洪雅等縣以西,峨邊,石棉等縣以北,邛崍山、大渡河以東、及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康定以南,冕寧以北地區。8殆:大概。資:幫助。劉璋:字季玉,江夏郡竟陵縣(今湖北潛江縣西北)人,繼其父劉焉為益州牧,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迎劉備入蜀,使擊張魯,其後劉備回軍進攻成都,他投降後被安置在南郡公安縣(今湖北省公安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奪取荊州,任命他為益州牧,駐秭歸(今湖北省西部),後病死。闇(an):愚昧、糊塗。10張魯:字公祺,沛國豐縣(今江蘇省沛縣)人,道教創始人張陵之孫。益州牧劉焉任命他為督義司馬,他襲殺劉焉的別部司馬張修,占據漢中,後投降曹操,任鎮南將軍,封閬(lang)中侯。11存恤:體諒。12胄(zhou):後代。這裏指劉備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13諸戎:泛指當時我國西北少數民族。14夷:泛指當時我國西南少數民族。越:泛指當時我國南方少數民族。15宛:宛郡,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洛:今河南省洛陽市。16秦川:即關中地區,今陜西省、甘肅省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17簞食(dansi):用竹器盛著食物。壺漿:用瓦壺盛著飲料。

今譯 自董卓之亂以來,有才能的人都紛紛起兵,占據州、郡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氣小,兵員少,可曹操竟能打敗袁紹,從弱小轉為強大,這不但是機遇,也是主觀努力的結果。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之師,並挾持皇帝來對各路諸侯發號施令,因此,不能與曹操用武力爭雄。孫權占據江東地區,已經經歷了父兄三代的苦心經營,地勢險要且人民依附,賢能之士皆為之用,他可以作為外援而不可去圖謀。荊州北面控制漢水、沔水流域,能夠獲得南方濱海地區的物產,東面連接吳郡、會稽郡,西部通向巴郡、蜀郡,這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它的主人卻不能守住它,這恐怕是上天用以資助將軍您的,將軍對這塊地盤是否感興趣呢?益州關塞險要,土地肥沃遼闊,物產豐富,當高祖憑借它建立了帝王功業。劉璋昏庸無能,張魯占據著他的北面,百姓富足,但他們卻不知道安撫,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著有壹個賢明的人統治他們。將軍您是皇帝的後代,誠信仁義天下聞名,廣泛結交英雄,搜羅賢士,如果能占有荊州和益州,守住它的險要之處,西面同諸戎和好,南方安撫夷、越諸族,對外結好孫權,對內修明政治,壹旦天下形勢發生變化,那麽派員上將率軍指向南陽、洛陽,您自己率領人馬前往關中地區,老百姓誰能不用竹器盛食物,用瓦壺盛飲料來迎接將軍呢?果真這樣,那就大業可成,漢室可興。

總案 諸葛亮的壹席話,壹下子就道明了劉備在當時的處境和應取的誌向,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得天時,孫權擁有江東,已得地利,劉備以仁義誠信聞名於天下,已得人和,如果能占領荊州與巴蜀,再以帝王之後的名義召令天下,那也就能將天時、地利與人和集於壹身了。劉備在狼狽不堪之際,諸葛亮為其制定了占據荊州、巴蜀,聯合孫權,***同抗曹操的方略,為劉備的生存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這壹點看,諸葛亮“臥龍”的雅號是名副其實的。也不枉了劉備三顧草廬的壹片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