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師長與日軍拼刺刀,刺死8個日軍後犧牲,毛主席簽發光榮證

師長與日軍拼刺刀,刺死8個日軍後犧牲,毛主席簽發光榮證

作者:鐵錘傑克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 ”認清世態投黃埔,北伐風雲展汝驍勇。恨日侵華滿腔怒,揮師轉戰射兇雕。湘西敵逼時危急,常德卿援怒火燒。接火仇傾東洋鬼,將軍血染趙家橋。” 上面這段慷慨激昂的詩,描述的是壹位名叫孫明瑾的抗日將軍生平。在1943年12月1日的常德會戰中,孫明瑾成仁。孫將軍犧牲後,其遺體被護送至長沙。在12月19日至20日的公祭活動中,長沙城中上萬名老百姓,紛紛著黑衣、掛白紗,自發地守在道路的兩旁,為孫將軍護靈。除了百姓,當時社會的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獻花、哀悼。 為何壹位少將師長,壹個生於江蘇宿遷的「 ”儒生”,會受到民眾這樣的崇仰呢? 孫明瑾將軍(1905-1943) 孫明瑾生於宿遷壹戶書香之家。少時起,便對文學與外語感興趣,考上宿遷當地的崇實中學,畢業後留在家鄉,當了2年的小學教師。他通過不懈努力,後又考上南京金陵大學預科。在大學就讀期間,孫明瑾接觸到進步思想。面對舊中國的內憂外患,他拋下筆墨,只身奔赴廣東,考入黃埔軍校第6期。在北伐戰爭中,他屢創功績,先後在連、排、營中擔任指揮任務。 擔任副團長後,孫明瑾作為壹名「 ”插班生”,被抽到陸軍大學第14期學習。他以勤奮刻苦的精神,於1935年冬考入陸軍大學,從「 ”插班生”成為壹名「 ”在校生”。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當時還在念大三的孫明瑾,向校方請求前住前線,只求將所學的軍事知識,用於抗擊日軍侵略。此戰結束後,他又重返軍校,繼續中斷的學業。 1938年7月,孫明瑾以全校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從陸軍大學畢業。由於成績優異,學校決定留住這個人才,安排他擔任教官,同時邀請他加入學校研究院繼續深造。但孫明瑾卻以「 ”前線戰事焦灼,萬不可沒有會領兵打仗的軍官”為由,婉謝了陸大的挽留,到第三戰區第1科擔任科長、高級參謀等多個職務。他不知疲倦地跟隨部隊轉戰,積極出謀劃策。在1939年的南昌戰役中,孫明瑾力挫強敵,屢建奇功。 手提「 ”捷克式”輕機槍,穿梭於瓦礫堆之間的中國機槍手,攝於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 淞滬會戰,重機槍班組嚴陣以待 進入1940年,孫明瑾再獲晉升。這壹次,他被提拔為預備第10師少將參謀長,負責部隊的指揮、訓練。他以嚴抓紀律、狠抓訓練的方式,將預備第10師這支「 ”菜鳥”部隊,打造成壹群頗有戰鬥力的隊伍。當年秋,預備第10師奉命第3戰區(浙江紹興)開赴第9戰區(湖南沅陵)。壹路長途行軍中,預備第10師秩序井然、軍紀肅然、兵強馬壯。這和孫明瑾的管理和影響密不可分。 抵達第9戰區後,孫明瑾被任命為預備第10師副師長兼參謀長。1941年9月,他隨師長方先覺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以壹師之力,擋住數倍於己的日寇整整壹天的進攻,使日寇奪下長沙的計劃化為泡影。為此,孫明瑾還受了蔣某人的嘉獎。在當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他率部堅守長沙,面對來勢洶洶的日寇,毫無畏懼,悉數擊退。由於防守有功,孫明瑾晉升預備第10師的少將師長。 在衡陽保衛戰中打出尊嚴,讓衡陽被日軍稱為「 ”東方斯大林格勒”的將領——方先覺(1905-1983) 在長沙城附近發起進攻的日軍。在中國軍隊的嚴防死守下,日軍屢遭重創 1943年11月,日軍為殲滅位於湘西的中國軍隊主力,同時策應太平洋、東南亞戰場,不惜調集16萬大軍,向常德地區發起瘋狂攻勢。面對日寇這壹舉動,中國軍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抵抗。 11月19日,擁有優勢的日寇殺至常德郊區,與駐防該地的第74軍57師爆發激戰。壹時之間,常德周遭炮聲隆隆、喊殺震天。難解難分的緊要關頭,孫明瑾臨危受命,率預10師8000勇士自衡山出發,星夜兼程趕往常德戰區。11月28日,預10師向著日軍駐守的德山地區奮勇突進,壹度引發日寇極大的恐慌。日軍指揮官甚至下令,「 ”無論如何,也絕對不能讓這支中國軍隊跨過德山壹步!”預10師在德山每前進壹步,付出的都是血淋淋的代價。在部隊傷亡慘重的情況下,孫明瑾向戰區司令長官復電表示:「 ”本師全體官兵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哪怕只剩壹兵壹卒,也要突破德山防線!”30日,為掩護友鄰第3師攻克德山,預10師集中了所有精幹力量,向著日軍主陣地發起壹波猛攻。經過反復的拉鋸戰,德山在當日晚6時被中國軍隊拿下。 然而,日軍並未就此收手。12月1日,預10師在常德益家沖趙家橋村突入日軍第3師團陣地,隨即,壹場血戰打響。面對中國軍隊的節節猛攻,第3師團主陣地接連被突破。眼見面臨失敗的風險,擔任第11軍司令官的橫山坐不住了。他下令,從主攻常德的第68師團抽調兩個聯隊(團),直接從正面對預10師發起反撲!被打散的第3師團也重整旗鼓,自西面撲向預10師。壹時間,預10師陷入苦戰之中。戰至傍晚,該師的側翼又被日軍迂回所破,無數日寇炮彈又不斷地落在守軍陣地上,壹時之間,許多人動搖了。 正在殘垣斷壁之間防守的抗日將士 部下開始請求孫明瑾下達命令突圍。然而,孫明瑾卻拒絕了。在他看來,只要預10師能擋住日軍1天,那麽常德城裏的戰友們便能多堅持住1天。由於傷亡太大,身為師長的他,甚至親自抄起輕機槍,向著來犯的日軍拼命掃射。機槍打完用步槍,步槍打完換手槍,手槍也沒了彈藥,他就幹脆拆下步槍上的刺刀,與日寇來了場「 ”硬碰硬”的近身格鬥。在連續刺死了8個鬼子兵後,刺刀也被折斷了。眼見這個壹身是血的將軍這麽能打,剩下的幾個日本兵當即丟下武器,逃之夭夭。 孫明瑾在沖鋒至壹處山隘時,壹名隱蔽於樹叢的日寇冷不丁地射出壹梭子彈。頓時,孫明瑾前胸血如泉湧。警衛員隨即開槍將這個日軍射殺,趕忙沖上前救助,要擡師長突圍。此時的孫將軍怒目圓睜,強忍劇痛高呼:「 ”中華兒女要壯烈,不畏死,不貪生,犧牲性命,救國救民,勿忘努力殺敵,努力殺敵!”傷勢過重的孫明瑾,已然無法突圍。他在臨終前,仍叮囑部下「 ”守住陣地!貫徹命令!完成任務!”話音剛落,這位時年38歲的少將,便氣絕身亡,壯烈殉國。 孫明瑾成仁後,於12月21日被送至南嶽衡山,並安葬至南嶽忠烈祠正前的山麓上。1956年,毛主席為其簽發《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1956年12月19日,毛主席為孫明瑾簽發的「 ”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孫明瑾將軍全家福 孫明瑾將軍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