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優秀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通訊這壹新聞文體的特點。

 2.激發學生愛的情感,培養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3.透過行為領悟人性善良的本質,讓學生體會向往和平的人民***有的深厚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

 2.分析課文,學習通過反復、細節描寫把文章寫得生動感人。

  教學難點:

 分析蠟燭、炮火的特殊意義。

  教學過程:

  壹、導入

 有這樣壹個特殊的葬禮,炮火是葬禮的伴奏音樂,炮彈炸出來的水坑是埋葬地點,墳堆是用手壹捧壹捧地捧出來的,舉行葬禮的人與被葬的人素不相識,這樣壹個特殊的葬禮,發生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下面讓我們走進這篇通訊報道——《蠟燭》

  二、新授課

  (壹)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並用兩個字來表達讀後的感受。——感動

  (二)理清文章內容

 這篇通訊的作者是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當時他秋為隨軍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收集到了這則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在這裏,我就來扮演西蒙諾夫,讓我們通過合理的想象,還原壹下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過程。

 “妳好,可愛的戰士們,我是記者西蒙諾夫,妳們真的很英勇,我聽說在戰場上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妳們能給我講壹個嗎?”

 (請學生復述故事)

 “這個故事真的非常感人,但是因為我要寫的是壹篇通訊,所以要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非常的準確,所以我可以再核實壹下這幾點嗎?”

 時間:1944年9月19日

 地點:貝爾格萊德的薩伐河

 人物:老婦人瑪利·育乞西、紅軍戰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壹位蘇聯紅軍戰士在南斯拉夫國土上犧牲了(原因),

 南斯拉夫母親不顧槍林彈雨,以驚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經過),

 最後拿出自己唯壹珍愛的結婚花燭點在烈士的墳頭,悼念烈士表達敬意(結果)。

  (三)文章主題

 (1)“我想請問戰士們,妳們認為這個南斯拉夫的老婦人與我們的紅軍戰士素不相識,她為什麽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埋藏我們的戰士?”——對戰士的崇敬與哀悼

 (2)“我們出兵南斯拉夫,老人埋葬烈士的`深刻意義在什麽地方?”

 ——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老人和烈士之間的母子深情,對和平的***同的渴望

  (四)寫作技巧

 (1)“真是壹個感人的故事,可是我要突出哪些因素,才能達到更為感人的藝術效果呢?”

 感人因素——環境危險,炮火連天

 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形烈士非常吃力

 老婦人像掩埋親人壹樣掩埋烈士

 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意義

 可以運用反復、動作描寫及細節描寫,補充說明

 (2)“那麽,我們給這樣壹篇文章起個什麽名字呢?為什麽嗎?”

 蠟燭——象征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征著老人與烈士之間的母子深情。

 “謝謝大家,那我這就回去趕快完成篇文章。”

  三、遷移訓練

 那麽,讓我們回到課堂,學習西蒙諾夫來設計壹篇感人的文章

 壹個女孩拾金不昧把錢還給失主。我們為這樣壹個平凡又感人的小故事設計壹些感人的因素。

 1、 ?天氣惡劣

 2、 ?女孩需要錢

 3、 ?錢對失主來說很重要。

  四、結語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壹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壹首贊美詩,壹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為紅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