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內存條的作用具體情況以及重要性如下:
CPU在工作即處理問題時要從硬盤調用數據存放在內存條內,然後再從內存中讀取數據供自己使用,簡單的說內存是電腦的壹個緩沖區,電腦將讀取的信息流首先放在臨時的存儲空間內存裏即內存條。
CPU與內存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的速度是最快的,所有CPU要處理的數據會先從硬盤裏提出來暫時放在內存裏,CPU處理的時候需要的數據會直接從內存尋找,內存只是暫時(臨時)用來放數據的,斷電後內存裏的東西就會消失,所以有什麽需要留下來的都得保存起來放硬盤裏。
通俗的說內存條在電腦中的作用相當於壹座橋梁,用以負責諸如硬盤、主板、顯卡等硬件上的數據與處理器之間數據交換處理。所有電腦數據傳輸到處理器都是通過內存條與處理器進行傳輸處理的,其實只要了解內存就知道,內存的讀取速度與存儲速度是最快的,直接與主板上數據總線交換速度很慢,也可以將內存看作數據緩存區,擁有高速緩存區,也更有利於電腦處理數據的速度。
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芯片、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內存是電腦(PC機、單片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與可有可無的外存不同,內存是以總線方式進行讀寫操作的部件;內存決非僅僅是起數據倉庫的作用。除少量操作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程序長駐內存外,我們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Linux等系統軟件,包括打字軟件、遊戲軟件等在內的應用軟件,雖然把包括程序代碼在內的大量數據都放在磁帶、磁盤、光盤、移動盤等外存設備上,但外存中任何數據只有調入內存中才能真正使用。電腦上任何壹種輸入(來自外存、鍵盤、鼠標、麥克風、掃描儀,等等)和任何壹種輸出(顯示、打印、音像、寫入外存,等等)無壹不是通過內存才可以進行。
擴展資料:
評價內存條的性能指標壹***有四個:
(1) 存儲容量:即壹根內存條可以容納的二進制信息量,如常用的168線內存條的存儲容量壹般多為32兆、64兆和128兆。而DDRII3普遍為1GB到8GB。
(2) 存取速度(存儲周期):即兩次獨立的存取操作之間所需的最短時間,又稱為存儲周期,半導體存儲器的存取周期壹般為60納秒至100納秒。
(3) 存儲器的可靠性:存儲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來衡量,可以理解為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4)性能價格比:性能主要包括存儲器容量、存儲周期和可靠性三項內容,性能價格比是壹個綜合性指標,對於不同的存儲器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