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教學設計
5.3.2命題、定理
教學目的:1、知識與技能:了解命題的概念,並能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2、經歷判斷命題真假的過程,對命題的真假有壹個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養學生不同幾何語言相互轉化的能力.
重點:命題的概念和區分命題的題設與結論.
難點: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下列問題:
1.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線的性質有哪些.
學生能積極的思考教師所出示的各個問題復習鞏固有關的知識點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註意:平行線的判定方法三種,另外還有平行公理的推論)
二、嘗試活動探索新知
教師給出下列語句,
①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麽這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兩邊都加同壹個數,結果仍是等式;
③對頂角相等;
④如果兩條直線不平行,那麽同位角不相等.
學生學生能由教師的引導分析每個語句的特點.思考:妳能說壹說這4個語句有什麽***同點嗎?並能耐總結出這些語句都是對某壹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斷.初步感受到有些數學語言是對某件事作出判斷的.
教師給出命題的定義.
判斷壹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
(3)命題的組成.
①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
②命題的形成,可以寫成?如果?,那麽的形式。
真命題與假命題:
教師出示問題:
如果兩個角相等,那麽它們是對頂角.
如果a>b.b>c那麽a=b
如果兩個角互補,那麽它們是鄰補角.
三、嘗試反饋理解新知
明確命題有正確與錯誤之分:
命題的正確性是我們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得到的真命題叫做定理,作為真命題,定理也可以作為繼續推理的依據.
1.―等式兩邊乘同壹個數,結果仍是等式‖是命題嗎?它們題設和結論分別是什麽?
2.命題―兩條平行線被第三第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如果兩個角互補,那麽它們是鄰補角‖是正確嗎?再舉出壹些命題的例子,判斷它們是否正確.
四、總結拓展: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的小結,強調重要的知識點.
五、布置作業:習題5.3第11題.
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訓
壹、打破傳統模式,構建思維型課堂
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感意識建立的關鍵時期,而學生對於教師的良好感情則是課堂互動的基礎。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該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增加對教師的依賴感,降低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互動,適當地增加問題的提問。另外,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結合實際,問題的設置要盡量貼近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打破原來枯燥的說教方式。只有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臺,學生才能對課堂感興趣,才能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二、在解題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
(壹)加強審題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第壹個步驟,而細看當今中學生的答題試卷便可發現,因為審題出錯的題目比比皆是,所以提高審題能力是解題的關鍵步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註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如可以讓學生在讀題時用筆標出關鍵條件,也可以讓學生小聲朗讀題目。這都有助於學生對於題目的理解。
(二)設置思維型問題,給學生留下想象空間
無論是課堂例題的設置還是課後練習題的設置,都需要教師動腦筋,教師要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去吸引學生,並使之從中得到練習,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思維發散的題目對於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很有益的。且這類題目壹般形式新穎,學生對於它們的印象比較深刻,從而有利於學生對此類知識的吸收。例如,現有含鹽15%的鹽水200克,含鹽40%的鹽水150克,另有足夠的鹽和水,要配置成含鹽20%的鹽水300克。
1.如果要求是使用現有的鹽水,但盡可能地少使用鹽和水,應該怎樣設計配置方案?
2.妳還有其他的配置方案嗎?這壹類的題目就是壹種思維發散的題目,第壹問更多地給予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能使他們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展開想象,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最終求得合理的配置方案。而第二問則在第壹題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學生可以相互展開討論,培養自己的求異意識。這樣,在整個解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三)培養對錯題的反思意識
對於錯題的整理與反思是糾正錯誤、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績最有效的辦法。而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於這方面的內容做得還不夠好。因此,教師應當註重學生對錯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對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做硬性的要求,使學生在不斷地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去發散思維,得到新的啟示。
學生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如在做壹道題時,反復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壹經別人的提點或者壹看答案解析,就立馬想到了做法,實際上這還是因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學生要培養錯題反思、整理的意識,在了解標準答案的同時還要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進行著重的記憶,在造成解題障礙的環節上多下工夫。另外,學生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往往能收獲新的解題方式,或者能對題目有更深的理解,這些都是思維鍛煉的方式。
三、結語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壹方面應當將知識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另壹方面,也應當註重學生對於學習方法方式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鍛煉。數學的學習是壹個有趣靈活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的可能性將更大。因此,教師壹定要抓住初中生這壹時期的特點,構建思維型和情感型課堂,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
作者:邱愛淦 單位:江西省上饒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