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壹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誕生的壹個特殊的日子。
最早在中國,五月初五是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部落集體祭拜龍圖騰的日子。
戰國時期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人們為了尋找屈原的遺體在汨羅江上劃船尋找,但最後卻沒有找到,於是人們將米包成團投入水中以求魚蝦別啃食屈原的遺體。於是在每年的這壹天人們都會舉行龍舟比賽,以及包粽子來紀念屈原,嚴格來說這壹天是壹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人們之間不能用快樂來相互祝福,而應該用安康相互祝福,也表示了對屈原的惋惜與懷念。
在人們心中端午亦是壹個驅病除疫的日子,以前五月被人們稱為毒月,五月初五即為毒月毒日,人們在這壹天常常舉行各種祈福儀式來祈禱平安,渴望這壹年之中無災無病。人們也會在這壹天打掃庭院,掃除晦氣。
端午節這壹天不同年齡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對於青年來說端午節是壹縷鄉愁,對於中年人來說則是對家的掛念,對於老年人來說端午是壹念安康。
總之,在端午節這壹天並不是所有人都快樂,但是,每個人都會渴望壹念安康,希望自己安好,家人安康。所以,在端午節這壹天人們常常把安康掛在嘴邊。安康是壹種快樂,但快樂不壹定全是安康,因此在端午節這壹天用安康比用快樂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