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麽是高質量?
高質量的讀書會,不同於講書中的壹人講解眾人聽之的單人授教模式, 更註重彼此間的深度交流、思維碰撞和智慧***享。
高質量的讀書會,沒有枯燥乏味的就書論書,也沒有某位“大神”脫穎而出的滔滔不絕碾壓眾人,有的是,主持人通過引導,讓大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讀書,並能 通過他人的視角,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
高質量的讀書會,不是正襟危坐嚴肅交流尋求“正確”答案的過程,而是在壹個 氛圍怡然、思想自由流淌的空間 裏面,每個人都能充分的、有安全感的發表觀點和見解,甚至離開座位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人去做深度交流。
那麽, 高質量的讀書會,有哪些必備要素呢?
根據我8年運營讀書會的經驗,高質量的讀書會壹定包含以下要素。
1、明確的目標
舉辦讀書會之前,要先考慮清楚,妳做這場讀書會的目的是什麽?
壹個好目標的特點是,聚焦且特別,妳的目標越集中,妳越容易辦出讓大家心醉神迷的讀書會來。
2、能夠引導參與者從沖突到融合的話題
正如“壹千個人有壹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壹本書的看法也各有不同,譬如,同樣是《紅樓夢》卻有成千上萬種的解讀,甚至專門出現了壹門“紅學”。
若是壹場讀書會中,每個人都針對同壹本書,進行各自的深度分享,在彼此數小時的交流碰撞中,能產生更多的靈感和想法。
視角沖突和想法分歧,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珍視的東西 ,比如:我們的價值觀、優先考慮的事、不可妥協的原則,等等。
良性分歧和沖突是具有啟發性的,而不是附有保護主義色彩的。它可以帶來比現狀更好的事物,可以幫助參與者獲得思想上的進步和思維上的拓展,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更全面的信息。
有視角沖突,才能讓彼此的視野得以擴展;
有視角融合,才能讓彼此開放到相互接納。
這樣壹場酣暢淋漓的交流之後,每個人獲得東西將是幾人之和,甚至幾十人、幾百人的思想融合的產物。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避免了單人授教時思想的單壹和偏頗。
3、有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鏈接和思想***鳴
身處讀書圈中的每壹個人,都對書有著不壹樣的情感,或許是因為情懷,或許是對知識的渴求、或許是打發閑暇時光,亦或許是對這個世界和好奇與探索。
在讀書會中,妳可以和壹群誌趣相投的人相互交流,以書會友。
朋友可以分成兩個層次,壹個是生活層面的朋友,壹個是生命層次的朋友。
生活層次的朋友只會陪著我們壹起玩,而 生命層次的朋友可以提高我們的認知,改變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生命質量。
讀書圈中的人,很可能成為妳生命中的朋友。
目前,線上的讀書會越來越多,然而, 線下讀書會並不會被取代,反而更顯價值 。
線下讀書會需要提高書友的 體驗感、參與感 ,註重書友們的 情感鏈接 ,才能牢牢抓住書友的心,讓大家產生 情感鏈接和思想***鳴 。
4、恰到好處的場地
場地最好是島嶼式設計,並且方便大家走動和移動。
同時場地是自帶腳本的,妳選擇什麽樣的場地就決定了整個讀書會的基調。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給妳提供免費的場地,就跑去那兒做活動。
為什麽有些活動場地要設在書店?為什麽有些活動場地要配置壹些鮮花和香薰?為什麽有些活動場地要擺放壹些道具?
因為,場地可以立刻轉移人們,就是把人們從壹個狀態之下,轉移到另外壹個狀態之下。
轉移妳的狀態、轉移妳的心境。
場地最好是壹個封閉的空間,這樣可以儲存場域能量。
要講究場地的面積和密度。壹個規律是, 越擁擠親密度越高。
如果妳希望打造的是那種精致的感覺,那面積就要相應地大壹點,越偏向熟悉的、活躍的,那場地就要越小壹點。
5、有壹位合格的讀書會促動師
“讀書會促動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 討論的指引者、情境的創設者、體驗的塑造者 ,通過創設情境,讓參與者全身心投入,最終在體驗中醍醐灌頂。
大部分讀書會喜歡告訴妳,妳應該怎麽做。而“讀書會促動師”會現場給妳提供機會 去探索、去體驗、去實踐 ,讓妳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 發生改變 。
“讀書會促動師”能夠促進集思廣益,引導參與者之間進行 視角沖突與視角融合 , 擴大 妳們的 思維空間 。
促動師壹般扮演中立的角色。在促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參與者放下自己的懷疑、評判, 讓整個團隊那份真實的力量呈現出來。
讀書會促動師會引導團隊的每個人貢獻自己的想法、經驗,分享自己的感受、期待,並且在呈現的過程中,匯聚成超越集體智慧的終極成果。
讀書會促動師相信, 每壹個團隊都是值得擁抱的奇跡。
想要成為壹名合格的讀書會促動師,最難的可能是弱化自己,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是活動引導者、是指引方向者、是舞臺搭建者、是碰撞激發者、是連接促成者。
而主角是書友們, 唯有成人才能達己 。但要如何去把握這個度,需要不斷的刻意練習。
6、讓規則和儀式帶大家進入壹個新世界
讀書會組織者要設計壹些規則和儀式,打造出壹個讓大家容易 刻骨銘心、記憶猶新 的氛圍。
普裏亞帕克剛剛搬到紐約的時候,為了更好地熟悉這個城市,他們就做了壹個活動,叫作“我心在此日”。
我心在此日——這是她給這個活動起的名字,叫作My heart is here——我的心在這個地方。
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所有參與活動的人更快的了解紐約市,所以他們每次選擇壹個區,召集壹幫人來步行。規則是什麽呢?
他們用這樣的方法,走到了很多紐約的各種不同膚色的人家裏,去看了紐約各種稀奇古怪的展覽,見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然後大家對於紐約市有了壹個更加準確的感知。
參加完第壹次活動的人,還想參加第二次活動,壹個區域壹個區域地慢慢探索,甚至能探索出本地人都不知道的壹些“秘密”。
這就是壹個好的活動。
由此可見, 妳要為妳的讀書會或者沙龍起壹個好名字。
有名字的活動,和沒有名字的活動,給人的感知度是不壹樣的。
如果妳有壹點品牌化的思路,妳願意把這個讀書會持續做下去,妳願意為它起壹個名字,這可能就意味著未來的各種發展機會。
活動規則和儀式,是為了營造出壹個好的活動氛圍。
這裏順便分享壹個有助於 破冰、建立儀式感、塑造好氛圍 的遊戲,叫做“紙墨傳情”。
遊戲規則:
是不是很有趣?
告別時也要有儀式感,拍照、相互贈禮、彼此感謝、彼此對視.......等等這些都可以設計進去,也會讓大家感覺意猶未盡, 讓大家能夠在回味當中離開這場讀書會活動。
其實,任何壹場讀書會或者沙龍當中,我們所追求的、希望得到的,都是壹些“新芽”。
就像樹上剛剛長出的新枝芽壹樣。 那些即興的、突然想到的、臨時碰撞來了靈感而說出來的話,是最珍貴的。
讀書會活動,它就像壹片深不可測的森林,參與者在活動現場時,就好像置身於壹片森林裏面,這裏有綠植區、有野獸區、有河流區、有陽光區、有沼澤區......
妳可以在森林的邊緣待著,很安全,沒關系,妳願意待在這裏也是OK的。森林深處有更多未知的東西,但更好玩,願意到森林深處來走壹走的話,也 歡迎和我們壹起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