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與陌生化的區別如下:
陌生化是指在觀察描寫事物時,擺脫日常生活中的“自動化”、“習慣化”,用事物給人的第壹次新奇反應為基礎來展開描寫,以此調動、激發讀者的想象力的壹種構思方式。變形是指作家在構思中極大地調動想象力與創造力,以違反常規事理創造型象的方式。陌生化與變形有聯系。
它們都是將習見的事物換壹種樣式出現,以取得最佳藝術效應。陌生化與變形又有區別。如果說變形著重於“改變”事物常形的話,陌生化則傾向於不用常見的“稱謂”,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未見過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實地描寫它,以消解“套板反應”,進而使讀者產生某種新奇感的構思方式。
蘇聯學者什克洛夫斯基談到陌生化時說:“要創造壹種對事物的特別的感覺,創造它的視覺,而不是它的識別。”例如,“柱子上掛著壹個鐘”,就是壹種“自動化”的“稱謂”寫法,不能引起讀者註意,可《紅樓夢》“劉姥姥壹進大觀園”;
曹雪芹以壹位從未見過掛鐘的農村老嫗劉姥姥的陌生眼光來寫王熙鳳堂屋裏的掛鐘,就收到了陌生化的效果。陌生化的心理基礎是,擺脫日常的“自動化”的感覺,而用事物給人的第壹次新奇反應為基礎展開描寫,來調動、激發讀者的想象力。
”陌生化”是俄國形式主義者奉獻給文藝學界的壹個頗具學術價值的基本概念,它既是壹種藝術手段,又是壹種藝術效果。陌生化理論的成立有其內在的生理學和心理學“基礎。
文學作品中陌生化氛圍的營構主要體現在陌生化的語言、陌生化的形象、陌生化的意蘊三個層面。從審美現代性來看,陌生化就是通過文學技巧和形式因素的強調恢復審美感受的真實性,追求文學的本真存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