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代裏

代裏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宋朝皇室是漢人!(下圖是宋朝最大版圖)

眾所周知,在華夏民族裏漢族是主體民族,不管是修史還是說書,都有親向漢族的感情色彩,舉例說明:每每提到五胡亂華讀者都會義憤填膺,反復贊美漢人冉閔,只因為它滅了吃兩腳羊的羯族後趙,而對有關他的記錄從不懷疑。

(後人對冉魏的包容和對大宋的包容壹樣)

其實,冉閔的《殺胡令》未必是真的,有關他的經典戰役大多沒有可靠史料記載,但他奪取幹爹石虎的江山還幾乎滅了羯族,之後又封自己的兒子為大單於拉攏胡人,經常殺戮手下將領和大臣導致亡國,也壹度對漢人動刀等等劣跡卻是真的。只因冉閔漢人的身份,就對他的定位無限拔高,這就是漢族心在作怪。

把宋朝定義為比肩唐漢明清的壹統王朝,也是同樣的心理。與宋朝並立的西夏、遼、金等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在修史書的時候就習慣的以宋朝為正統,傳國玉璽確實也就在宋朝皇帝的手裏。但到了清朝就不壹樣了,由於清朝統治者不屬於漢族,史官們為了討好主子,將宋遼金等各國並立,不分主次的同時編寫史書。

(大宋時代世界版圖,遼的影響力勝於宋)

宋朝的版圖確實很小,它甚至不如金國和遼國,但北宋的版圖已經大致包括了秦帝國的疆域,再加上他手裏有傳國玉璽,稱它為中華正朔也不為過。

宋朝和唐朝、晉朝、明朝類似,都是生在亂世、艱苦創業、重建大壹統的王朝。所不同的是,唐朝和明朝在完成中原和江南的統壹之後,都成功翦滅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尤其是唐朝做到了史無前例的四海臣服,明朝驅除韃虜後也確保了中原270多年的穩定。

相比之下,宋朝和晉朝完成統壹後迅速衰敗了。西晉王朝僅僅建國40余年就被匈奴武裝攻滅,此後壹直偏居南方壹隅之地,但傳國玉璽在前秦滅亡之後,又回到了東晉帝王的手中,因此東晉也是中華正朔。

宋朝繼承後周的衣缽後貨運蒸蒸日上,沒幾年就終結了五代十國的亂象,但它始終處於強敵環伺的危險境地,當北方強大起來的契丹族控制了對中原王朝至關重要的燕雲十六州後,宋朝對來自北方的威脅如鯁在喉。

(趙匡胤是個積極進取的君主,後世對他本人的評價頗高)

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都將收回燕雲十六州視為施政目標,在滅掉中原地區最後壹個割據政權北漢之後,本想壹鼓作氣奪回燕雲十六州,怎奈漢化了的契丹族太過強盛,宋朝的幾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雍熙北伐之後再也不敢對遼動武,11年後趙光義去世。

(趙光義在位20多年,他也非常努力,但在軍事上屢戰屢敗,甚至連西夏都敵不過)

盡管宋朝在軍事上屢戰屢敗,被恥笑為?弱宋?,但宋朝在文化上的成就絕對是歷代王朝裏最高的了。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就著重反映了大宋的社會文明,它創造性的不再限制市、坊的功能區分,出臺各種有利於工商業的政策,這使得宋朝社會的創造性空前強大,四大發明有三個都在宋朝誕生,商品經濟繁榮更為大宋帶來了空前的財富。

宋朝的GDP並沒有網傳的那麽誇張,當時整個中國地區(包括遼、西夏、宋)的GDP還不及印度,約占全世界總量的23%左右,在這當中宋的占比肯定在西夏和遼之上。

可能大家都沒註意到,宋朝相對清明的多,幾乎沒有宦官、外戚擅權的現象,從臣子到市民都得到了封建王朝裏最大的自由,為文化經濟繁榮創造了條件。把它定為與唐元明清並肩的大壹統王朝,也算說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