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紅”的意思是: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夕陽紅”出自《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楊慎創作的壹首詞。原文: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壹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壹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壹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壹。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經常四處遊歷,觀察民風民情。每到壹地都要與當地的讀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描寫雲南的詩篇。此詞即其中壹篇。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壹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壹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
“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壹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詞中“長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漁樵”、“江渚”、“秋月”、“春風”、“濁酒”,意境高遠而淡泊。
襯托這些意象的還有“滾滾”、“淘盡”、“轉頭空”、“依舊在”、“幾度”、“慣看”、“喜相逢”、“笑談”這些生動的字眼,給這首詞寧靜的氣氛中增加了幾份動感。
作者介紹: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明朝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東閣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楊慎於正德六年(1511年)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他上疏抗諫。世宗繼位,復為翰林修撰,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於雲南永昌衛。
曾率家奴助平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叛亂,此後雖往返於四川、雲南等地,仍終老於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楊慎卒於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謚“文憲”,世稱“楊文憲”。
楊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覽群書。後人論及明代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推楊慎為第壹。他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其詩沈酣六朝,攬采晚唐,創為淵博靡麗之詞,造詣深厚,獨立於當時風氣之外。著作達四百余種,後人輯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