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各地方戲的劇種分別是什麽?

各地方戲的劇種分別是什麽?

分別有:昆曲、京劇、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粵劇、柳琴戲、藏戲等。

1、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壹。中國五大劇種之壹,原名“黃梅調”或“采茶戲”,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壹帶,源於湖北黃梅壹帶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後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鄰地區,形成以演唱“兩大戲”、“三小戲”為主的民間小戲。後吸收青陽腔和徽劇的音樂和表演藝術以及民間音樂,演出了大戲。

黃梅戲的主要唱腔,大戲有平詞、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戲多用各自獨立的唱腔。由於在以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長期流行,用當地方言講唱,形成了獨特風格,所以曾被稱為“懷腔”。

2、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戲曲之壹。粵劇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粵劇是融匯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昆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劇稱西皮)、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壹大劇種。

據說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俗稱:白話),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壹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

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是廣東省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隨著粵語華人的移民及其對粵劇的喜愛和傳唱,被傳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粵劇第二故鄉”之稱。

3、柳琴戲

柳琴戲是江蘇省和山東省主要劇種之壹,分布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廣大地區,因其唱腔有拉魂動魄的魅力,故民間壹直稱其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樂器“柳葉琴”,始正式定名為“柳琴戲”。

柳琴戲在發展過程中,融匯了當地的民間音樂及毗鄰地區的劇種音樂,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備唱腔體系,內容豐富多姿,腔調高亢華麗為觀眾鐘愛,百聽不厭。

4、越劇

越劇,是中國五大戲曲種類之壹,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

越劇主要流行於浙江、上海、江蘇、福建等江南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據初步統計,約有280多個,業余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

越劇在海外亦有很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當為流傳最廣之地方劇種。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藏戲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

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壹鼓壹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百度百科-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