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的主要產地是在我國的廣西、臺灣的臺中、臺南、高雄壹帶、海南、廣東以及福建等省區,這幾個地區栽種的面積是很大的。
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壹,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質增大之花序軸、螺旋狀排列於外周的花組成,花通常不結實,宿存的花被裂片圍成壹空腔,腔內藏有萎縮的雄蕊和花柱。葉的纖維甚堅韌,可供織物、制繩、結網和造紙。
菠蘿莖短,葉多數,蓮座式排列,劍形,長40-90厘米,寬4-7厘米,頂端漸尖,全緣或有銳齒,腹面綠色,背面粉綠色,邊緣和頂端常帶褐紅色,生於花序頂部的葉變小,常呈紅色。花序於葉叢中抽出,狀如松球,長6-8厘米,結果時增大。苞片基部綠色,上半部淡紅色,三角狀卵形;萼片寬卵形,肉質,頂端帶紅色,長約1厘米。
菠蘿種類
1、卡因類又名沙撈越,法國探險隊在南美洲圭亞那卡因地區發現而得名。栽培極廣,約占全世界菠蘿栽培面積的80%。植株高大健壯,葉緣無刺或葉尖有少許刺。果大,平均單果重1100克以上,圓筒形,小果扁平,果眼淺,苞片短而寬;果肉淡黃色,汁多,甜酸適中,可溶性固形物14%~16%。高的可達20%以上,酸含量0.5%~0.6%,為制罐頭的主要品種。
2、皇後類系最古老的栽培品種,有400多年栽培歷史,為南非、越南和中國的主栽品種之壹。植株中等大,葉比卡因類短,葉緣有刺。果圓筒形或圓錐形,單果重400~1500克,小果錐狀突起,果眼深,苞片尖端超過小果。果肉黃至深黃色,肉質脆嫩,糖含量高,汁多味甜,香味濃郁,以鮮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