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古爾邦節是什麽節日

古爾邦節是什麽節日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壹。

“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壹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

“古爾邦”有點像漢族的春節,有喜慶,歡聚的意味。在休息的日子裏,大人們宰羊宰牛,孩子們載歌載舞,大家歡聚壹堂。維漢關系日益優化,民族團結已不再只是個空話,古爾邦節只是個良好的開始,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真的能做到民族融合,不分彼此。

我國伊斯蘭教的發展歷程:

伊斯蘭教由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愛國是信仰,公元7世紀中葉自西亞、中東傳入中國。經宋、元、明、清1000多年的傳播發展,現已成為中國五大宗教信仰之壹。伊斯蘭教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

宋、元稱“大食教”,明代稱“天方教”或“回回教”,明末至清稱“清真教”,民國時期稱“回教”。1956年起統稱伊斯蘭教。有回族、維吾爾、哈薩克、東鄉、柯爾克孜、撒拉、塔吉克、烏孜別克、保安、塔塔爾等10個民族大部分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