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作用機理的不同,抗氧劑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主抗氧劑研究表明,材料降解老化的過程是壹個自由基鏈式反應。材料受熱和剪切產生自由基,遇氧生成過氧化自由基,過氧化自由基進壹步從聚合物主鏈上奪走氫原子,生成相對穩定的聚合物基氫過氧化物。循環往復,鏈增長,反應逐步擴大。
通過提供H原子或電子,消耗掉過氧化自由基,從而終止鏈式反應的氫供體類抗氧劑,稱為主抗氧劑。典型的主抗氧劑包括
a)?芳香胺類抗氧劑:歷史悠久,由於容易產生色汙,只局限於深色制品,特別是壹些橡膠和聚氨酯制品中。
b)?受阻酚類抗氧劑:使用最廣泛的壹類主抗氧劑。許多有名的產品,如抗氧劑1010,抗氧劑1076,都屬於這壹類。
2、輔助抗氧劑能與上述鏈式反應中產生的氫過氧化物反應,將其分解為穩定產物,從而終止鏈式反應的壹類抗氧劑,稱為輔助抗氧劑。
亞磷酸酯是使用得最廣泛的輔助抗氧劑,典型的產品如168。
硫醚是另壹類輔助抗氧劑,典型的產品如DLTDP和DSTDP。
3、同時具有主輔功能的抗氧劑既能和過氧化自由基反應,又能消除氫過氧化物的抗氧劑,典型的例子是羥胺。由於兼具二者功能,此類抗氧劑效率非常高。
4、金屬鈍化劑金屬鈍化劑可以與金屬離子,特別是銅離子生成穩定的配位化合物。在與金屬接觸的聚合物(例如電線電纜)中,金屬鈍化劑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聚合物的穩定性。
將不同類型的抗氧劑復配使用,可以產生協同作用。即兩種穩定劑復配使用的總效果比兩者單獨使用的效果之和要高。最具代表性的是受阻酚和亞磷酸酯類抗氧劑的復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