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盂蘭盆怎麽讀

盂蘭盆怎麽讀

盂蘭盆,讀作yú lán pén。

yú,聲母y,韻母u,聲調二聲。

lán,聲母l,韻母an,聲調二聲。

pén,聲母p,韻母en,聲調二聲。

“盂蘭”二字是梵語,譯曰倒懸,也就是被倒掛著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惡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厄之狀。“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泛指壹切盤、碗、桶等清凈容器。

盂蘭(倒懸)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壹起叫盂蘭盆,就是救倒懸盆的意思。也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眾生倒懸之苦。

盂蘭盆會的起源

盂蘭盆會源於《佛說盂蘭盆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

目犍連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壹,在所有弟子中神通第壹,簡稱目連。目連在證得阿羅漢果以後,就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他用天眼觀察世界時,看到母親因生前造作惡業而在餓鬼道道中受苦,幾百幾千年都吃不到壹口飲食,並且口吐火焰,痛苦萬分。

目連見此情景,心中非常難過,就急忙用自己的缽盛滿飯,運用神通送到母親跟前,讓母親充饑。他母親迫不及待地接過缽,剛準備吃飯時,突然口中吐出火焰,整個缽的飯剎那間就變成了焦炭,無法食用。

目連雖然神通第壹,但他用盡辦法,也不能解救母親,不能讓她吃上壹口飯,於是就去請教佛陀。佛陀告訴他,應該在七月十五日,用種種水果飲食,虔誠供養佛僧,仰仗三寶威德福力,才能救拔他的母親脫離餓鬼道。

於是,目連便遵照佛陀所說,在七月十五日準備了種種水果飲食,盛於盆中,虔誠供養佛僧,並以此功德,終於救出餓鬼道中的母親。佛陀由此因緣,便講了《盂蘭盆經》,自此以後,七月十五就成為盂蘭盆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