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壹個人生活,人也不能沒有交流。每個人都處於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中,都必須與其他人打交道。在人際交往中,和e壹樣,惡、近、離是相互的。喜歡親近我們的人,我們喜歡親近他們,而我們的人,我們也會疏遠他們。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互動原則。以下是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掌握的壹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從人際交往最基本的原則推導出來的。在現代社會,建立個人網絡的基本原則是互助、和平、真誠、分享和維護他人的自尊。
1.互相幫助
在建立人際關系的過程中,“禮尚往來”主要是指交換人情。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霍曼斯指出,人際交往本質上是壹種社會交換的過程。在我們的交流中,我們總是在交換壹些東西,無論是物質的、情感的還是其他的。正是交往的這種社會交換性質,要求我們重視人際交往,讓別人覺得與我們交往是值得的。無論關系多麽親密,都要註意在物質和情感方面的“投入”,否則,原本親密的關系也會變成疏遠的關系,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面臨困難。
這裏首先要明確建立人脈網絡的目的。人際關系不是公開見面示愛,而是為了滿足雙方的持續需求而形成的關系。妳付出,妳得到;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我們在積極付出,也就是“投資”的同時,也要註意不要急於獲得回報,不要怕賠錢,不要舍不得吃點虧。其實付出總有回報,失去其實是壹種明智而積極的溝通方式。
2.互相依賴
壹個遊客在去壹個地方的路上有點餓,想找壹家湘菜館。他問壹個服裝店老板。
"除了這條街,附近哪裏有湘菜館?"
"碧雲湘菜館,湖南西路28號."
“喲,多遠?”
”(走路大約需要壹刻鐘,”他說,但妳知道嗎?這是這個地區最好的湘菜館。"
當遊客到達湘菜館時,大廳裏擠滿了人。然而,服務員為他找到了壹張不錯的桌子。他在那裏花了將近200元。
當他吃完飯後,女服務員熱情地對他說:“先生,謝謝您的光臨。難得來這裏。難道妳不想給女朋友帶套西裝回來嗎?”從這裏買的衣服,意義不壹樣。妳女朋友肯定會喜歡的。郝服裝店是本市物美價廉的服裝店。這是他們的名片。”說完遞給他壹張名片,上面寫著:“好服裝店,金色時代廣場西北角,壹個不來就後悔的地方。"
也許這個遊客會去,也許不會去,但毫無疑問會有人去。
這是相互依存的原則。如果是創業,就要考慮如何在競爭中找到壹些潛在的相互依賴的聯盟。也許,有許多顧客來參觀妳們公司。
3.平等
人總是要適應新環境的。這個適應過程本身就是壹個逐漸實現對環境自我控制的過程。在陌生的環境中,人往往處於高度自我防衛的狀態。直到熟悉了周圍的環境,認識了經常接觸的人,才算真正的放松和適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想讓別人從內心深處接受我們,就必須保證別人在與我們相處時能夠實現對環境的自我控制。換句話說,讓別人在平等自由的氛圍中與我們交流。如果雙方對局勢的控制是不平衡的,壹方必然受到另壹方的制約,那麽這種關系註定是無法深入的,必然缺乏深層的情感聯系。
如果妳是壹個領導,當妳以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別人面前,無論妳多麽強烈地想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都很難真正信任妳,不會暴露自己內心的東西。
4.和平部
和平就是用和平的、對話的、協商的、非暴力的方法來處理沖突,解決沖突。如果妳想有所成就,妳必須盡力防止與他人發生沖突,所以妳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我們要胸懷寬廣,高瞻遠矚,凡事講大局、講作風、講團結,調動壹切積極因素,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2)註重調查研究,及時了解他人的思想動態,努力化解各種矛盾,減少或完全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3)用理解的眼光看別人,知道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是各種各樣的。別人不可能和我們有完全相同的利益。我們不能像要求自己壹樣要求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點,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
(4)包容別人的錯誤,明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包括妳自己。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給別人壹個改正錯誤的機會,就像希望別人原諒自己的錯誤壹樣。
(5)不要怨天尤人,小事糊塗,大事明白,記住水清了就是魚。對別人要求過高,就會自大。對別人太苛刻,就會被千裏之外的人拒絕。如果妳批評別人,沒有人會想和妳壹起做事。
(6)除非涉及原則問題,否則壹定要說清楚是非曲直,不要把壹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看得太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故意裝聾作啞。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這沒什麽大不了的,但是我們要追根究底,搞清楚誰對誰錯。結果只能是天下無物,庸人自擾。
(7)朋友之間要和好,不要結婚。如果有矛盾,要盡量尋求理解和溝通,就事論事,不要擴大矛盾。勇於自我批評,用自己的真誠換取別人的理解。化解矛盾,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記住妳怎麽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麽對待妳。想要進入別人的內心,首先要開放自己的思想。
5.誠實
真誠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要求,人際交往的壹切手段和技巧都要建立在真誠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假真誠比欺騙更讓人討厭。
尊重他人
人有臉,樹有皮,每個人都有自尊。他們都希望別人的言行不傷害自己的自尊心。杜威教授曾說:“對自尊的渴望是人的本性中最迫切的要求。”詹姆斯博士也說過:“人的本性中最深層的就是渴望被重視。”
自尊是由自我價值來衡量的。強烈的自我價值感導致更高水平的自尊;自我價值感不強,自尊心就低。人的自我價值感主要來源於人際交往的過程和他人對自己的反饋。對他人的肯定會增加人的自我價值感,而對他人的否定會直接威脅到人的自我價值感。因此,人們對來自人際世界的負面信息特別敏感。
在人際交往中,要註意發揮積極作用,支持他人的自我價值感,維護他人和自尊。妳要知道,妳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妳自己。
分享
分享是建立網絡的最佳方式。妳分享的越多,妳得到的就越多。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越來越多的被分享。壹個是智慧和知識,壹個是力量。
當妳願意和別人分享妳最好的東西時,妳會得到以下兩個好處:
(1)妳分享給別人的東西是有用的,是有幫助的,他會感謝妳的。
(2)妳願意和別人分享,有付出的意願。別人會覺得妳是壹個誠實真誠的人,願意和妳交朋友。
編織關系網是為了給自己和他人創造壹個和諧的生活空間。因為在重要的時刻給出重要的信息或者在合適的地方給予幫助,是公司和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壹個運轉良好的人際網絡,妳幾乎不可能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就。
在編織個人關系網的過程中,除了遵循上述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外,還可以運用壹定的方法和技巧,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有家的感覺。
事實上,我們的“人脈網絡”比妳意識到的要廣得多。我們實際擁有的網絡延伸到我們每天接觸的人之外,更多的接觸包括我們壹起工作和曾經壹起工作的人。同學和校友,朋友,整個家庭的成員,我們在參加研討會或其他會議時遇到的人,這些人都將是我們網絡的成員。我們的網絡成員還包括那些我們在網絡中認識的人,以及和他們有聯系的人。
美國專家哈維·麥凱(Harvey mckay)為我們探索了壹條建立人脈網絡,處理這麽多人際關系的好方法。
麥凱年輕的時候,他的父親教導他,“麥凱,如果妳想成功,從現在開始,妳應該關心妳遇到的每壹個人。”他記得從那以後遇到的每壹個人,他都很在意,先記下他的名字,再了解他。對方生日,他送賀年卡,對方結婚紀念日,他送壹束玫瑰祝賀。後來他簡單設計了壹個系統,叫麥凱66檔,意思是每個人都有66個空白問題,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生日、星座、血型、愛好、小學中學大學去哪裏。妳在哪裏工作?還有他的愛人,還有他孩子的名字,性別,生日,星座,血型,愛好...
有壹次,麥凱去拜訪壹家大公司的老板,要求公司買他的信封。然而,無論麥凱怎麽說,老板都不肯買。麥凱仍然更新他的麥凱66檔案,增加新的記錄,並與老板保持聯系。有壹天,他得知老板去醫院了,工作人員告訴他,“老板的兒子出車禍了。”他馬上打開檔案,看到老板的兒子11歲,崇拜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
麥凱很受歡迎,他碰巧認識邁克·喬丹的公牛隊的教練。麥凱買了壹個籃球,送給公牛隊的教練。請教練讓喬丹和所有球員壹起簽名。公牛隊的教練把簽了名的藍球送給了麥凱。麥凱把籃球送到了醫院。孩子壹看,是喬丹簽的。太棒了。孩子抱著球跑來跑去,高興得晚上睡不著覺。
當他的父親來看他時,他正高興地拿著球坐在那裏。他的父親問他,“兒子。妳怎麽還不睡?”
他說:“爸爸,妳覺得這是什麽?”
他爸爸壹看到就問:“妳怎麽拿到喬丹簽名的籃球的?”
他說,“爸爸,麥凱叔叔給我的。”
聽到這裏,他的父親說:“麥凱,那不是賣信封的人嗎?”我從未買過他的信封。"
這時,兒子說:“爸爸,妳應該買麥凱的信封。他這麽在乎我,妳也該在乎他!”
第二天,老板找到麥凱表示感謝,並向他訂購了大量信封。
麥凱的工作只是賣信封,但誰能想到,他靠賣信封結交了美國政界、新聞界和體育界的知名人士。他的經驗是,當妳和壹個大人物交往時,妳要讓他感到驚訝、新奇、驚艷和欽佩。他說這叫“攻心為上。”所以他想認識誰就能認識誰,因為在他知道之前,他已經研究了這個人的壹切,然後讓別人吃驚,喜歡上了。當壹個人很了解妳,而妳卻對他壹無所知的時候,誰能不認真反過來看這個“神秘”的人物,並與之交朋友呢?
建立個人關系檔案,向他人尋求幫助。這是麥凱建立如此良好的人脈網絡的最佳方式。當妳建立了個人關系檔案,妳就能在妳最需要的時候滿足和驚喜妳想遇到的人,或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這不是算計,而是人與人相處的壹個基本原則:妳為別人著想,別人就會欣賞妳,在妳需要的時候幫助妳。即使他們現在不知道妳的關心和愛護,壹旦知道妳壹直在關心他們,他們也會更加感激,加倍回報妳。所以可以說,妳在建立個人關系檔案的時候,就已經構建好了妳的關系網的骨架,接下來妳只需要完成壹件必須的事情。
另外,我們在編織自己的人際網絡時,要特別註意那些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關系。人類學家認為,壹個人建立的愉快而重要的人際關系的數量是有限的。無論地理位置、社會化程度或文化差異,所有人的重要人際關系都是相似的。妳會發現人際關系也符合“二八定律”。
利用二八定律,專家們得出了以下關於人際關系的令人震驚的結論:
在我們所有的人際關系中,20%給了我們80%的價值。
我們的人際關系80%的價值來自於20%的關系。
-對於產生80%價值的20%關系,我們的關註度遠遠低於80%。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壹個人在創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決定就是精心選擇合作夥伴或盟友。他們知道如何找到對自己幫助最大的人,花時間在重要的人際關系上,珍惜關鍵的夥伴或盟友。這麽好的人脈,給這些創業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沒有親密的夥伴或盟友,很難在事業上有大作為。
當然,世界在不斷變化。在和老朋友、老朋友打交道的同時,要不斷和很多新面孔打交道,結交新朋友。所以要不斷更新個人網絡檔案,刷新個人網絡。這就要求我們在維護舊網絡的時候,不斷完善和添加新的內容,使我們的網絡在任何時候都處於最佳狀態。讓我們來看看麥凱是如何建立起良好的人脈網絡,並利用它來經營他的麥凱信封公司的。
麥凱曾在品源信封公司工作。他熟悉了經營信封行業的流程,了解了運作模式,學會了銷售的技巧,建立了自己的人脈。後來,他創辦了自己的信封公司,之前的人脈成為他事業的關鍵。在他創辦了自己的信封公司後,他需要高層的建議,但在他之前的工作中建立的人脈網絡中沒有高層建議的提供者。這就需要他擴大自己的人際網絡。
麥凱本人是壹流的推銷員,但他基本上不知道如何組織生產。他讓自己關系網中的成員為自己推薦壹家咨詢公司。大多數網絡成員推薦斯潘塞·塔克。
30年後,麥凱信封公司仍然采用斯潘塞·塔克提供的成本制度。這套系統自從安裝以來,每年都賺得盆滿缽滿。這家咨詢公司現已與超過75家信封制造商合作,在McKay看來,它已經成為這壹領域的領導者。在這家公司的幫助下,麥凱信封公司成為美國著名的信封公司。
麥凱自己的人脈網絡無法提供他需要的技術答案。但是我請了最好的專家,得到了最好的答案。
也許妳需要有人幫妳規劃妳的職業,或者妳想加入的行業,或者找壹個寫字樓或者廠房,提供投資建議,提升妳的專業技能。如果能從網絡上免費得到那當然很好,但有時候可能做不到。在職業規劃的每個階段,最好盡可能尋求最好的建議。這壹切都需要妳開始編織壹個良好的人脈網絡。
第三,讓別人覺得自己重要。
“妳希望別人怎麽對待妳,妳就怎麽對待別人。”這是人際交往的白金法則。這可以直接引出壹個人際交往的定律:如果妳想讓別人覺得妳很重要,妳就要壹直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這是壹個絕對重要的行為法則。這條定律會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朋友和永恒的幸福。如果妳違反了這條法律,我們將會遇到無數的麻煩和困難。
幾千年來,哲學家們壹直在思考人類關系的規律。想了很久,只引用了壹條法律。這條法律不是新的,它和歷史壹樣古老!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白金法則:“妳希望別人怎麽對待妳,妳就怎麽對待別人。”這可以直接引出壹個人際交往的定律:如果妳想讓別人覺得妳很重要,妳就要壹直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這是壹個絕對重要的行為法則。如果我們遵守這條定律,它會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朋友和永恒的幸福。如果我們違反了那條法律,我們將會遇到無數的麻煩和困難。
西屋公司的推銷員亞歷克斯費了很大勁,才把兩臺發動機賣給壹家大廠的工程師史密斯先生。他決心賣給他幾百臺發動機,於是過了幾天又去見他。沒想到,史密斯先生說:“艾利森,妳們公司的發動機太粗心了。”雖然我需要幾百,“我不會拿妳的。”
艾莉森很驚訝,問:“為什麽?”
“妳的引擎太熱了。熱得我手都放不上了。”
艾莉森知道和他爭論是沒有用的,於是很快采取了另壹種策略。他說:“史密斯先生,我認為妳是對的。發動機太熱,沒人再買了。哦,妳要的發動機的熱度應該不會超過相關標準吧?”
“是的。”
“電器制造的規定是,設計合理的發動機可以比室內溫度高72華氏度,對嗎?”
“是的。”
“那妳的工廠有多火?”
“大約華氏75度。”
“所以,72度加上75度* * *就是147度。把手放在熱水塞門下面華氏147度壹定很燙吧?”
“是的。”
這時,艾莉森建議道:“那麽,妳不把手放在發動機上嗎?”
“嗯,我想妳是對的。”史密斯先生贊賞地笑了。他立即打電話給他的秘書,為艾莉森簽了壹份價值35000美元的訂單。
請註意,艾利森沒有與史密斯先生爭論誰對誰錯,而是轉而提出了史密斯先生也同意的問題。在連續得到三個“是”之後,他把對方引到了實質性的問題上。波托普教授在他的《影響人類的行為》壹書中說:“當壹個人說‘不’的時候,他所有的人格尊嚴就已經行動起來,要求把‘不’堅持到底。事後他可能會覺得這個‘不’是錯的,但他必須顧及自己寶貴的自尊,堅持下去。”所以,想要自己的意見得到對方的同意,壹定要牢牢記住:從雙方都同意的事情入手,讓對方馬上說“是”;千萬不要從討論不同意見開始。讓對方采取積極的態度尤為重要。
如果在人際交往中威脅到他人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激發其強烈的自我價值保護動機,引起其強烈的拒絕和排斥。這個時候,我們就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已經建立的人際關系就有可能被破壞。
這是羅斯福當紐約州長時做的壹件小事。
當壹個重要的職位空缺時,羅斯福邀請所有的政治領袖推薦繼任者。他們第壹次推薦了壹個需要“照顧”的人。羅斯福告訴他們,公眾不會贊成任命這樣壹個人。
第二次,他們推薦了壹個只求萬無壹失的老公務員,收效甚微。羅斯福告訴他們,這個人不能滿足公眾的期望。羅斯福要求他們找壹個顯然適合這個職位的人。
他們第三次推薦的人選還是不理想。羅斯福感謝他們,並請他們推薦另壹個。這壹次,他們選出的候選人非常理想,正是羅斯福心中認定的最佳候選人。
所以,羅斯福首先感謝他們的幫助,並把功勞歸於他們。這樣雙方都能達到目的,雙方關系也比較融洽,為以後的工作做鋪墊。
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少有人喜歡按照他人的意願或命令行事。我們不會樂意接受任何強迫我們的人。
所以,要想贏得別人的合作,就要問清楚別人的意願、需求和想法,這樣別人才會認為妳是自願的。每個人都很看重自己,喜歡談論自己。因此,即使妳不同意別人的觀點,妳也不應該打斷別人的談話。當別人急著有很多話要說的時候,妳只要耐心聽就好了。
互相尊重!永遠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要知道,成為壹個重要的人,是每個人的願望。尊重對方包括尊重他們的人格,承認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尊重他們的意誌和判斷力。
有時候,即使對方的意見或要求不實際,妳也不應該當面指出或拒絕他的要求。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壹樣,每個人的思維和判斷也不壹樣,所以別人和妳觀點不壹樣應該是常事。我們沒必要為了壹些不必要的事情去傷害我們的關系。尤其是對方是妳的老板或者有地位的人。當然,這並不是要妳不顧自己的原則。有時候多想想,會找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米開朗基羅雕刻完雕像後,遇到主管官員更“巧妙”的要求時,他只是偷偷抓起壹顆大理石和壹把石粉,爬上架子,在大理石雕像上擺了個姿勢,就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即遇到類似情況時,最好的辦法是認同對方的意見,傾聽對方的要求,按照對方的標準做壹些改進,但實際上還是按照自己的標準或原則行事。這樣既能維護對方的面子,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又能避免爭吵帶來的壹些麻煩。結果自然是雙方都滿意,皆大歡喜。
即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尊重身邊的每壹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壹些禮儀和禮貌用語,其實是對他人的尊重和重視。像“謝謝”、“對不起”、“麻煩妳了”這樣的話,可以潤滑日常生活單調的齒輪。例如,顧客在餐館點了醋土豆絲,但服務員給他們端來了辣土豆絲。這時候,如果顧客說:“太麻煩了,不過我更喜歡酸的。”大多數服務員都會這樣回答;“不,不麻煩。”並且會很樂意的把顧客點的菜端上來。因為這位顧客表現出了對她的尊重和重視。
當然,尊重對方,讓對方覺得自己很重要,不壹定是當面誇獎,但有很多巧妙的方法。很多時候,妳得自己去想。
富蘭克林年輕時,將所有積蓄投資於壹家小印刷廠。此外,他試圖使自己當選為費城州議會的辦事員。這樣,他可以得到壹份為議會印刷文件的工作。
然而,州議會中最富有、最有能力的議員之壹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甚至公開責罵他。這種情況可能會危及富蘭克林來之不易的工作,於是富蘭克林決定想辦法讓對方喜歡他。
我們怎樣才能贏得參議員的好感?這不是壹個小問題。幫他壹個小忙?那樣會引起他的懷疑甚至鄙視,只會適得其反。
這時,富蘭克林想到了壹個絕妙的辦法,那就是請對方幫他壹個小忙。什麽樣的幫助?
我聽說國會議員的圖書館裏藏著壹本非常奇怪和特別的書,於是富蘭克林給他寫了壹封信,表達了他渴望閱讀這本書的願望,並請他借給他看幾天。
這個要求巧妙地表達了富蘭克林對對方知識和成就的欽佩,滿足了議員的虛榮心,讓他感到充分的尊重。參議員立即讓人把這本書送給富蘭克林。大約壹個星期後,富蘭克林把書還給他,並附了壹封信以表達他真誠的感謝。
後來他們在議會見面,議員居然主動和富蘭克林打招呼,極其客氣。從那以後,這位議員總是樂於助人,兩人成了好朋友,友誼持續了壹輩子。
壹個半世紀前,年輕的富蘭克林懂得如何尊重對方,懂得讓自己感到重要的人際交往原則。他只是要求對方幫個小忙,巧妙的表達了對對方的仰慕,把壹個刻薄的敵人變成了壹生的朋友。
這是什麽原因呢?當壹個朋友比我們優越,超過我們,他就能表現出優越感,覺得自己很重要。但當我們處於優勢地位,淩駕於他們之上時,就會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嫉妒和不快樂。
壹位法國哲學家曾經說過,“如果我想建立壹個敵人,我只需要粉碎他,並在任何地方占領他。但是,要想贏得朋友,就必須讓他超越妳。”這句話道出了人們在人際交往中隱藏的和真實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