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大學生“鞋狗”鄭州修球鞋,月入兩萬多元

大學生“鞋狗”鄭州修球鞋,月入兩萬多元

球鞋昂貴但易磨損

他嗅到了商機

初見焦少華是7月8日下午兩點半,在望東市場的“鞋狗驛站”門口,他從壹輛印著飛人喬丹Logo的車上下來,笑著說自己這輩子大概離不開籃球和球鞋了。

“鞋狗驛站”店鋪不算大,門口的筐裏放著已經修好待郵寄的球鞋。壹側的墻面上,手繪了身著23號芝加哥公牛隊球服的邁克爾·喬丹;另壹側的靠墻的鞋櫃上,擺滿了待修補的籃球鞋,墻體上方寫著“鞋狗壹面墻,鄭州壹套房”的字樣。對於這種看似戲謔式的說法,店裏來自廣東的學徒阿健和阿彪深有感觸。

“昨天阿姨打掃房間把我的鞋盒扔了,她以為鞋盒是廢品幫我處理掉了,她不知道我那個鞋盒值5000元。”看到眾人壹臉的不可思議,阿健拿出手機點開了某潮流網購App,上面有對這雙限量版Nike Dunk系列球鞋清楚的標價:配有原裝鞋盒的標價19999元,沒有鞋盒的“只賣”14000元!

在社交網絡和大牌明星的助推下,球鞋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硬通貨,限量款球鞋更是和奢侈品壹樣受追捧。

“壹雙簽名版的球鞋要千元起,可是壹旦氣墊損壞、鞋底磨損,鞋面好好的也沒法穿了。”經常打球的人都知道,籃球場的水泥地面對於球鞋十分不友好,往往幾場球下來鞋底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焦少華說,每當聽到鞋底和水泥地面的摩擦聲時“心都在滴血”。

為什麽不能把磨損的鞋底修復好,讓它煥發生機呢?2018年,鄭州還找不到能修補籃球鞋的正規經營場所,想要修鞋只能把鞋寄去外地。看著自己在水泥場上“陣亡”又舍不得扔的科比6代籃球鞋,焦少華嗅到了商機。

“蹭”鞋修

他賠了朋友1000元

2017年畢業於河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的焦少華,畢業後作為管培生在鄭州壹家名企就職,剛畢業就月薪8000元,已然算是高薪壹族了。

2018年下半年,焦少華萌生了進軍球鞋修補行業的想法。為了有更多時間學習球鞋修補、改色、翻新的技術,他索性離開了上述企業,應聘進鄭州工商學院成為壹名輔導員。雖然月薪變成了3000元,但他如願以償獲得了更充裕的學習時間。

起初焦少華是通過B站的視頻來學習球鞋修補技能的。理論知識從網上學,但實操卻犯了難。因為沒有客戶,他只能拿朋友的鞋練手。

“我跟他說鞋子我免費幫妳翻新,做好以後跟新的壹樣。”可現實終究是殘酷的,因為漆皮材質補色難度大,又缺乏球鞋修補實操經驗,這雙1700元入手的海軍藍配色AJ11修復後出現了色澤不均勻、鞋面染色等情況。

“我賠了1000塊錢來彌補他的損失。”而那雙AJ11被焦少華擺在自己店內最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著他,球鞋修補翻新是壹門手藝活,需要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支撐才行。

2019年1月,趁著學校放寒假,焦少華到了鄭州市廣電南路上的壹家擦鞋店學習皮革護理,店裏不收學費,他也沒有工資拿,“學徒就是免費幹活唄,不收我學費就知足了”。

2019年7月,暑期來了,焦少華有了更充足的學習時間,他準備去遼寧盤錦壹趟。“遼寧那邊做球鞋修復的作坊很多。”在遼寧盤錦學習期間,焦少華像壹塊海綿,瘋狂吸收著周圍的養分,很快他就熟練掌握了換鞋底、換氣墊、織補鞋面、改色、換皮等核心技術。

有了手藝還需要解決原料供應問題。作為制鞋業重鎮,莆田是焦少華必須去的地方,那時他只要有空就去那裏尋找質量可靠的球鞋原料。

2019年9月,已經完成創業前所有積累的焦少華下定決心,辭去輔導員的工作,註冊了公司,搬來了新工作室,開始創業之路。

通過抖音拓客

兩年修復5000雙球鞋

創業對焦少華來說,是將愛好變成職業的愉快過程。因為熱愛籃球,焦少華結識了不少球友,“鞋狗驛站”開起來後,球友自然轉化成了客戶和介紹人。周圍的幾所大學也為鞋店提供了穩定的客源,焦少華創業初期生意就很不錯。

可好光景沒持續多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 社會 按下了暫停鍵,高校開學延期,焦少華的生意受到了沖擊。在抖音直播的啟發下,焦少華開啟了“網絡拓客”的主播之路,從壹個懵懂的小白,變成了從容在鏡頭前回答網友關於球鞋各種問題的主播狗哥。

“現在每次直播都是四五百人看。”焦少華說,線上成了生意的主要來源,也幫助這個剛創業的小工作室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活下來。

采訪期間,工作室的操作間轟鳴聲不斷,忙碌著的是焦少華的父親,他正在對鞋底進行溢膠打磨工作。“根本忙不過來,今天還有四五十雙鞋等著修呢,明天還有鞋要寄過來。”

說話間,焦少華的父親將壹雙粘上新鞋底的球鞋放進壹旁的氣壓機,“呲!”氣壓機發出巨大聲響,打開時,壹雙浴火重生的“新鞋”就出爐了。這雙鞋的換底費用是180元,修好的新鞋第二天就能打包寄回主人手裏。小店開業至今,焦少華已經修復了5000多雙球鞋,每月收入穩定在兩萬多元。

抖音直播給焦少華帶來客源,也帶來了學員。阿健和阿彪是壹個半月前從廣東來拜師學藝的,學費每人5000元。“我做的就是賣籃球鞋的生意,球鞋修補技術學成回去後我就賣鞋和修鞋兼顧,服務就更多元化了。”阿健說道。

秉承匠人精神

他用心修復別人的故事

5000多雙球鞋,就是5000多個故事。

去年夏天,壹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在炎熱的午後推開了“鞋狗驛站”的門。“她當時十分著急地問我,能不能修壹下她手上的AJ11。”焦少華看到,這雙鞋狀況並不好,鞋後跟及鞋面磨損嚴重,氣墊也已經塌陷,要花大功夫進行修復。看著女孩焦急的模樣,焦少華就知道這雙鞋子對於她有特殊的意義。

接下來的壹個月內,修面、補色、清洗,焦少華費了很大功夫將鞋子修復。姑娘來取鞋的時候看到了這雙如獲新生的鞋子時淚如雨下。“她說這雙鞋子是爸爸生前給她買的她最喜歡的球鞋,有這雙鞋子在,就仿佛爸爸從來沒離開過壹樣。”焦少華動情地說:“我修的不是鞋,是故事。”

從新青年到新匠人,焦少華的堅持得到了回報。不久前,有投資人找上門尋求合作,而焦少華的心裏也早就畫出了藍圖:“我想把球鞋修補做成規範的流水線,讓這個行業更加正規和繁榮。”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李鋼 見習記者 張知雨/文

編輯 楊陽

審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