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

諸法皆空,因果不空

正所謂“諸法皆空,因果不虛”,分開來看都是對的。如果把它們連在壹起,就方便說,普通人不會隨自己的悲願墮落,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要想找到無上菩提,就必須得到。邯鄲學步者若誤稱是為義,則有謗法之嫌。原因是:

1,壹切法界皆空,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如來的三菩提法。這種“無如來說”的方法,無話可說,無話可說,因為畢竟是空的,所以得不到。《心經》說“諸法皆空,無智慧,無所得”,諸法都是所謂的宇宙法,包括因果。說到什麽是空,空相也是空。據雲“法無定,法無定,法無定”。佛陀在《金剛經》中說:“我在多羅阿姨那裏有三個優點和三個菩提。即使沒有法律,也沒有法律。”六祖說“本來無物”——諸法皆空。這個境界就是能見度。所以壹切法空,說到底就是見性成佛的境界。在這種境界裏,壹切法都是空的,因果都是空的,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

2.因果不虛,這是世間法。在世間法中,“因果轉化不空,循環不空,連續不空”等因果規律堪稱顛撲不破的真理。說白了,因果律只是相對的道理,三界六道才是因果的世界,是凡夫俗子的世界(如果是從聖到凡夫,出入無障礙的人就是另壹回事了)。所以在這個規律中,不僅因果不空,所有的規律都不空。不是因為看不見才空的。見性空,見性不空。所以,不視真為自然,信口開河,無錯作惡,無因果撥亂反正,那麽業力就無法避免。

3.所謂“轉化、循環、延續”,都是世間的行動、生滅、輪回、異端的方法,不是佛教。佛法是沒有辦法獲得的,更談不上變化,循環,延續。祖雲:“自性如何自純?”自純即空心,即壹切法空,無智慧無所得。空無所得,因果從何而來?如果有因果,那就是煩惱,煩惱不是佛法。祖雲:“自性如何不生不滅?”沒有生滅,怎麽會有循環?如果有輪回,那就是輪回,輪回不是佛教。祖雲:“自性如何不可動搖?”不動搖,怎麽改變?有變化就是無常,無常不是佛法。再比如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沒有未來,怎麽繼續等對方?如果有持續性,那就是妄想和執著,妄想和執著不是佛法。所以佛法血論說:“成佛,必見自然。如果妳看不到性。因果關系等。是異端。若佛不慣異端。”

4.“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句話警示我們,聽到萬法皆空,不要以為因果是空的。那只是空洞的理由。普通人要立足現實,修行在世間法,壹定要信因果,修行十善。這種說法無疑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但有些人誤傳和誤解了導師的意思,以為空處終究還是有因果的,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因果是有約束力的,所以人是不能解脫的。如果因果終究存在,世界上就不會有解脫的聖人。再怎麽修,最後都會有因果在等待,那麽誰還有超越的希望呢?

5.綜上所述,“諸法皆空”和“因果不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涉及兩個不同的範疇,代表兩種不同的境界。如果用當天的話,正解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把生法和世俗法混為壹談,總比壹切法都是空的好,也就是像老祖宗說的“但得法少。”都是褻瀆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