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風俗畫。
1,特點:以市井風情為題材,無政治、宗教、倫理價值判斷。
2.原因:商品繁榮,城市發展,文化普及,社會進壹步大眾化和世俗化。
3.表現: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最高;民間年畫、壁畫、剪貼畫;明清小說中的情節插畫等。
第二,文人畫。
文人畫也叫士大夫畫(區別於宮廷和民間畫家,不是畫的壹種)。
1,特點:集文學、繪畫、篆刻於壹體,體現了畫家的多種文化素養;強調個性,註重借物抒情,追求韻味和趣味;以寫意為原則,以自娛為目的;時代特征明顯。
2.成因:文人崇尚氣節,獨立自主,與民間和宮廷畫師的畫不同。
3.發展過程:魏晉時期出現;宋代的發展;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成就最為突出。
第三,山水畫。
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
1,特點:題材方面,註重布局和構圖,采用散點透視法,突破時空限制,取景廣泛,有崇高、深遠、遠法取經,不拘泥於客觀自然的寫實描寫,追求主觀感受和神韻。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寫意有形式”,甚至“忘乎所以”)。
2.發展:形成於魏晉南北朝,但尚未完全脫離人物畫。隋唐開始獨立,五代北宋走向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分支。
第四,寫意。
中國畫的壹種畫法,俗稱“粗刷”,與“工筆”相對。用筆不註重細節,註重表情的表現和作者意趣的表達,是壹種“形式簡單但內涵豐富”的表現手法
題詞和附言
唐代乃至宋初的題畫本很少,有的甚至連畫家的簽名都很不起眼。到了宋代,題跋才真正開始,書、畫、詩(包括詞、詩、文)合二為壹。
許多題跋詩與畫交相輝映,如蘇軾的《惠崇春江夜景》。這大大提高了繪畫的藝術品位,也提高了書法藝術本身,書法藝術中“技”與“藝”的關系被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