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巡回畫派的產生和特點俄羅斯巡回畫派是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19世紀後期是俄羅斯文學藝術空前繁榮的時期.1861年俄國取消農奴制度後,社會間題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中心.以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為首的平民知識分子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的美學思想廣泛影響和指導著當時文藝家的創作活動,他們提出"藝術是現實的再現","美是生活"等文藝思想,認為藝術家必須反映現實,幹預生活,突出了文學藝術的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在這些積極文藝思想的指導下,產生了現實主義的文學藝術,壹大批文學藝術家大膽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俄羅斯人民的疾苦,尋求社會的出路.這些問題都是當時大家關心的焦點,因而被人民群眾廣泛接受.1863年,彼得堡美術學院4位學生拒絕官方規定的創作題目《瓦爾加列的宴會》,他們向院務委員會申請由自己選題進行創作,參加金質獎競賽.由於學院當局不接受學生的請求,堅持學院的保守傳統,硬性規定畢業生畫神話歷史題材,於是以克拉姆斯柯依為首的14位畢業生毅然離開美術院.他們離開學院後,團結了更多的畫家,結成了壹個"美術家互助會",並經常在壹起探討社會問題和藝術問題.克拉姆斯柯依成了這個團體的核心人物,他是壹個優秀的肖像畫家和組織者.後來這些畫家與莫斯科進步藝術家聯合在壹起,決定按照他們民主和民族的藝術主張組成壹個協會,定期舉行展覽.至1870年,"巡回展覽協會"正式成立,並於1871年0月在彼得堡舉行了首屆展覽,當時有5位畫家在章程上簽名,其中包括別洛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薩甫拉索夫,希什金,蓋依等人.著名藝術評論收稿日期:2001—07—05¨男掘歲講師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卷家斯塔索夫寫到"對於少數年輕畫家的驕傲而勇敢的倡議,全社會都感到高興,而且也了解,壹個美妙的時刻到來了"白1871年第壹屆畫展,直到10月革命後的1923年,"巡回畫展"***舉行了48次展覽,其規模遠遠超過巴比松畫派,印象派等.在世界藝術史上還不曾有過壹個畫派群體如此規模地,鮮明地,自覺地同祖國人民相聯系,成為人民解放鬥爭在文化戰線上的壹支勁旅.巡回畫派的畫家有:別羅夫,米雅索葉多夫,希什金,科夫祖享,克拉姆柯依,卡門涅夫,列賓,蘇裏柯夫,列維坦等."巡回畫派"遵循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原則,站在民主主義立場的高度反映社會問題,人民生活,歷史事件和美麗的俄羅斯大自然.強調藝術作品的思想性,民族性,社會性,主題性,作品具有現實主義特征.具有現實主義特征的俄羅斯巡回畫派在繪畫藝術上的獨特價值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1)它鮮明地體現了藝術內容的人民性.其作品反映了處在社會大變革過程中人民的命運和心聲,體現當時俄羅斯人民以及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勇敢地批判現實中的落後與黑暗,充滿著對進步與光明的向往2)富有民族性.它同西歐的繪畫截然不同,標誌著俄羅斯人民從西歐移植的畫種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走向成熟.3)俄羅斯繪畫與文學,戲劇音樂等多種文藝壹起,形成壹個光輝燦爛的文化團體,***同振民族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2對中國美術的影響回顧中國美術的過去,我們不難發現俄羅斯藝術對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著緊密的聯系.∞世紀初,中國的學院美術教育是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早期到西方國家以及日本留學的學生回國後建立起了美術學校,對中國現代美術的建立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西方國家對我國文化的封鎖,我國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把對油畫的學習轉向了前蘇聯,俄羅斯美術成為我們了解歐洲藝術的唯壹窗口.隨後,我們建立了以蘇聯美術教育為範本的美術教育模式,油畫的創作風格也全盤蘇化,俄羅斯油畫風格樣式,成為當時中國美術的唯壹模式.5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辦起了馬克西奠夫素描教學班,引進了契斯卡柯夫教學體系,培養了新中國第壹批在美術界和美術教育界極有影響的代表人物.蘇派的美術教育體系,影響了中國美術教育幾十年,直到今天全國各大美術院校的教學仍是蘇式教學模式,並在繼續發揮作用.可是,"文革"以後,隨著我國藝術界的改革開放,使西方美術潮水般的湧人,近代五彩繽紛的西方美術流派使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致使中國美術界對西方美術盲目崇拜,刻意模仿.中國美術界從壹個極端走向另壹個極端,從全盤蘇化到全盤西化,這是我們文化上的嚴重偏離,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美術界的悲哀.展望中國美術的未來,我們應該客觀冷靜地審視世界美術,應該全面地,多角度地重新認識俄羅斯美術,特別是以巡回畫派為代表的俄羅斯美術的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這對於中國美術在新世紀的進壹步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筆者深信以巡回畫派為代表的俄羅斯美術,將會在藝術家的民族責任感,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藝術作品的人文精神和愛國精神以及藝術創作的民族性等方面,進壹步影響中國美術的發展人類文化是融合的,人類藝術也必將走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