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

又到中秋月圓時作文

1.又到中秋月圓時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比如:“八月節” 、“八月半” 、“月節”“月夕” 、“團圓節” 、“端正月”等。又到中秋月圓時 ,今年的中秋該怎麽過呢?我不由得想了許多。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那麽,就先從玩月說起吧。

玩月: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壹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壹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賞月: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壹色……” 月是故鄉明。小的時候,曾看著天空中皎潔的明月,習以為常,不知道珍惜。而如今,身在異鄉,每天伴隨著嘈雜的世事,身處在被汙染的環境中,看不見星星,也沒有在意天空中的月亮是否還那麽皎潔。 人們常說的十大賞月佳處 :廬山賞月,黃山邀月,長江追月,紹興水鄉的槳聲燈影水鄉月,峨眉山月半抱秋,三潭印月,洞庭湖月兩澄明,甘肅省蘭州以南的美麗大草原則是天野蒼茫月無言,想想可以到這裏所說的任何壹個地方賞月,壹定是壹種享受,但是,我仍然懷念故鄉的明月。

食月:中秋月圓時,壹定少不了吃月餅,那就再說說吃月餅吧。 小時候,吃著奶奶親手做的月餅,雖然比買的月餅要粗糙很多,餡兒也少多了,可是,卻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如今,月餅檔次也壹年比壹年高,月餅花樣也壹年比壹年多,卻怎麽也吃不出小時候的香甜味來,是我的口味變刁了嗎?其實,吃月餅在於品那種氣氛,品那種其樂融融的親情。 今年各式各樣的豪華月餅早開始“火”了起來,壹盒月餅少則數百,多則上千甚至十幾萬的天價。包裝奢華,“真金白銀”、名煙酒茶等,也成了壹些月餅的陪襯。這種月餅並不是用來吃的,它早已經異化為禮品。

望月:中秋佳節,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遊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 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特別是在“團圓節”,更希望團圓。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可以團圓、團聚時,朋友,請珍惜團圓、團聚的分分秒秒吧,不要讓太多的遺憾留下;可以擁有現在時,朋友,請珍惜現在的分分秒秒吧,不要讓太多的遺憾留給未來。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又到中秋月圓時,不管中秋佳節怎麽過,都要過出滋味來!

2.又到中秋月圓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的這兩句詩,早已成了中秋獨特的寫照。這壹天,秋意漸濃。明顯能感覺到的是清晨與夜幕時分,已有幾分寒意,早沒有了先前的熱氣。夜涼如水,夜晚的天空顯得更加的明凈和高遠。白天變短,秋夜漸長。更有壹輪代表團圓的明月,叫人怎能不起相思呢!

月光淡淡,流瀉在蒼茫的大地上,鋪上了壹層銀色的地毯。此刻天涯,又有多少相思道得盡呢。月是分外明,而今我形單影孤。追敘往事,妳象壹縷雲煙,飄過我的心頭。

八月十五,好壹個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壹天,正好是妳的生日。所以,我永遠的記住了它。此刻,遠在他方城市的妳,是否曾想到,在如此佳節裏,有個我在思念著妳呢?往事如煙,逝去的終究無法追回。我們之間沒有所謂的愛情,我想那只是壹種朦朧的沖動吧。而今,我追憶往昔,為的只是壹種紀念,壹種經歷的紀念。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思念只是壹種對妳的感動。

面對皎皎明月,妳又在想些什麽呢?依稀記的,在我們認識的第壹天,就成了很投機的朋友,彼此交流著心靈的音聲。那壹年,我們就這樣頻繁聊著,隱約之間,就對妳產生了感情。尤其是在我生病那壹次以後。我因咽喉發炎,難以下咽。是妳,如大姐般照顧我,親手煮稀粥,端到我的面前。我默默的吃著,心裏是壹絲絲的感動。

當我欲向妳表白時,驚聞妳有了男友。這真是晴天霹靂。那階段,我垂頭喪氣。不過,妳仍象大姐般開導著我,讓我認識到:愛情,是雙方的,也需要緣分,更是壹種責任。我想,這是我人生愛情的第壹節課。愛情,有什麽不好呢,為什麽不可以寫它呢。它也是人生都必須經歷的課題,經歷過才懂得珍惜和選擇。愛情也可以讓人成長。至少,在我看來,這次懵懂的感情,給了我很大的收獲。

顯然,我們之間不可能有戀愛關系。於是,我深情又鄭重的向妳叫了壹聲:“姐。”這壹聲當中,包含著多少復雜的感情啊。失去了戀愛,我卻得到了壹位好姐姐。我們依然是很要好的朋友,只不過和愛情擦肩而過。我,依然充滿了笑容。

去年中秋,我們壹群好朋友,正為妳慶賀生日。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真是塵事恍惚。時光荏苒,又臨中秋。可是呢,妳早已不在,離開了我們熟悉的故鄉。壹個人,在外奮鬥。

想必今年的中秋,再也無人為妳祝賀了。露重霜更濃,月明惹相思。雖然見不到妳,就讓我寄情思與明月,透過同壹輪明月,傳達我對妳的祝福。如果,中秋之夜,妳覺得耳朵有點癢了,那壹定是我的思念來了。

願在遠方城市的妳,快樂的度過今年的中秋佳節。最後,讓我用蘇軾的《水調歌頭》來為妳祝福。願我的歌聲,能穿越時空的距離,在妳的心上撥動哪怕是僅有的壹根心弦: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3.又到中秋月圓時

宋明霞看著天上的圓月,我不由思緒萬千,心兒飛到遠在外鄉的父親身邊。又到了中秋節。爸爸,您說好今年中秋節來和全家人壹起團團圓圓過節的,可是到今天,您卻打電話說工作太忙沒時間回家,我們是多麽的失望,可我能理解您,爸爸,您對工作的認真、執著,讓我打心眼裏敬佩您,我想說,爸爸,我們支持您,您好好工作吧!看到媽媽在家裏忙忙碌碌擺放食品、做菜,我不由想起上次過中秋節的情形。去年中秋節,您壹早就趕回來了,我們壹家人是多麽的高興,又說又笑的。晚上,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全家人坐在月亮下壹塊兒邊吃邊賞月,家中熱鬧極了!休息前,您給腿腳不靈便的奶奶洗腳,那情形我壹輩子都不會忘的,當時,奶奶都哭了,我們感動極了。您說,您壹年回不了幾次家,沒照顧好大家,趁現在回家了,多做點事,盡盡心意。我還記得您送我和弟弟每人壹支鋼筆,可當時不懂事,鋼筆用壞了,就丟沒了,沒好好收藏,太可惜了。現在,才明白了您對我們寄予的厚望!第二天,壹個長途電話便讓您回去了,我們理解您,理解您對工作的認真,所以當時誰都沒有勸阻您,您走後,家中沈寂了好幾天。爸爸,這次中秋節您又不能回來了,可我們不怪您,您在外面辛辛苦苦都是為了我們呀!天上的月亮好圓好大,讓人感覺像面溫馨的鏡子,如果能從月亮中看見您就好了,哪怕看壹眼!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爸爸,我們盼望見到您,下次見到您,可不能壹會兒就走呀!今晚的月色真好,可節日的氣氛中卻少了壹份歡樂,少了壹份全家團圓的溫馨,我知道,大家都在想您,等您呢!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出來看看明月吧!

4.又到中秋月圓時

又到中秋。中秋是壹個讓人多思和聯想的節日。

不說別的,就單說那青色的月光,及那青色月光所照的世界就足以讓觀者產生無盡的聯想。但聯想也因觀者的性格、閱歷、境遇的不同而不同。正如高山樗牛在他的《月夜的美感》中所說的:“……常人壹般所能在心頭浮出的,大概是人生和自然的對比,其次最易有的就是過去的追憶和遠人的懷慕了。”面對壹輪青色的明月,有的人可能是對過去美好的回憶;有的人可能更多的就是壹種惆悵了……,總之,何種情況就只能取決於妳這個人的心境了。

我這個人不善於回憶,也不想回憶,更不願意回憶。經歷過的事情妳讓我翻來覆去地想壹想,真的想不出多少。說句不好聽的話,妳如果問我昨天晚飯吃的什麽,我都不壹定能答出個所以然來,真的!因此,由己推彼,我甚至懷疑起某些人洋洋灑灑的回憶錄究竟是如何寫出來的,是不是胡亂寫甚而至於杜撰出來的,甚或是授權於槍手然後槍手憑空想象出來的。

我曾經針對壹位博友的有關“回憶”的文章寫過這樣壹段話:“……妳的《回憶》寫得真好,但我這個人不知咋回事,卻不喜歡回憶,個性簽名就是我真情的流露。妳說生活中經歷過什麽讓我刻骨銘心的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吧?可沒有啊!而且這也不是我的性格。我說不清!也許到我要老的時候,說不定我才會停下來靜靜地想壹想什麽。但願吧!”

我的QQ上的個性簽名究竟是什麽呢?——“今天的我不回想昨天!。回憶不能鼓舞我們有力的生活下去,回憶只能讓我們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監獄!”夠幹脆的吧!

但在這個丙戌年的中秋即將到來之際,當我壹個人閑暇獨自靜坐時卻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壹些事情來。我又搞不懂自己了!

我首先想起了那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每讀到甚至於想到這首詩,我的腦海裏就會浮現出壹輪明月清輝映襯下枕河而眠的那個小村莊,靜謐得似壹幅清雅柔美的水墨畫。那裏有我木訥慈祥的老父和白發蒼蒼的老娘。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地有這樣壹種強烈的感覺:如果說把自己的父母比作地球,那麽做兒女的我們就是圍繞地球運轉的月亮。也許妳身在異鄉,但我敢肯定,妳的心仍然每時每刻無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徜徉。也正是基於此,大學畢業後我放棄了好多的機會,回到了家鄉我現在工作著的秀美的小城。工作之余,抽空每每回老家看望老人的時候,從老媽見到了自己的兒子時眼裏閃爍著的幸福的淚花,我就能體會到兒女在父母心中的地位:雖然已過了而立之年,但我們之於父母仍是他們心中的月亮。只要我們能時時處在父母的視線之內,老人的心才會感覺亮堂。我也就會理解,每每網友給我發送他(她)們的照片時,都無壹例外地隨有他(她)們孩子的靚照,因為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是可以代表壹切的,是父母驕傲和自豪的本錢,是他們心中的月亮。

我又想起了兒時在月夜裏與小夥伴玩耍的情景。秋深了,蟲聲幽咽。我們呼朋喚友,放蕩不羈於小村莊的胡同小巷。玩渴了,跑到村口的老土井邊,首先圍著土井趴成壹圈,壹同往井裏瞅壹會水中隨著波光壹晃壹晃的月亮,讓人不覺想起了那滑稽的猴子撈月的故事。然後再齊心協力用釣竿從老土井裏打起壹桶水,輪流地喝個夠,現在回想起來那滋味可比現在的桶裝水好多了!玩累了,要不就跳上柴草垛,肩並著肩,背摟著背望著高懸在天空中的水壹樣的圓圓的月亮發呆;再不就是跑到家裏,從土屋裏把鄰家的老奶奶架到院裏來,纏著她讓她講那永遠也講不完的月宮中嫦娥和玉兔的故事。我現在仍然在想,我永遠長不大的感覺大概就是從那時候就養成的吧!

上大學的時候,每年的中秋節是不放假的。為了安撫十幾歲的年齡就遠離家鄉父母親人的學子的思鄉心,系裏每年都會給學生們每人發幾塊月餅的。而每到這個時候也正是我們學兄學姐學弟學妹們最為高興地時候。中秋那天下午課後,我們就開始張羅開了。到學校對過的商店裏買壹些吃的喝的,帶上系裏發給的月餅,再用綠色的軍用水壺灌幾壺白開水(那時候可沒有礦泉水之類的東西),就壹路開溜地上了城南面的千佛山。

5.又到中秋月圓時

——花落雲舒

今夜看見漸圓的月亮,才驀的意識到:哦,快到中秋節了。

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建築叢中,視線被遮擋了,穿梭於浮躁匆忙的城市裏,也難再有風花雪月的心情。節不少過,可把酒賞月?似乎太“小資”了。

每到中秋,我心中特別酸楚。

在我的記憶裏,似乎沒過壹個浪漫的中秋節。我的老家在農村,中秋時節,也正是農忙季節。農家人幹活沒早沒晚,帶著壹身酸臭,疲憊地從田裏回來,在裊裊炊煙中,糊弄壹口吃的,把買來的廉價月餅,往盤裏壹放,壹人拿壹個,就算過節了。經常頂著月亮、日頭勞作的農家人對賞月似乎很缺乏感覺。記得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就曾有這麽壹個中秋節:父親有事外出了,家裏還有壹片高粱沒收回來。母親身體孱弱卻性格要強,她自己用了壹天的時間把那片高粱砍倒,然而,怎麽運回家卻成了問題。這片高粱地在山上,而山與村莊之間被壹道極大極深的溝壑阻隔著,那時侯上邊沒橋,人們為了方便,硬生生從溝的兩面峭壁上開出了壹條路。那也只能叫路吧,又窄又陡又長,即使兩頭牛拉著壹車谷子從溝底爬上來也要累得呼呼喘粗氣。因此母親對著壹地高粱愁死了。但她最終還是決定采用最原始最悲壯的方式:把捆好的高粱個子,從對面山上壹個壹個背過來!我那時小幫不上什麽忙,母親吩咐我在這邊看著我們的小推車和運過來的高粱。這樣,這道大溝把我們母女也遠遠地隔開了。夜幕降臨了,周圍真靜,但能聽見草叢中各種蟲鳴,還能依稀聽到對面山上高粱葉婆娑作響,母親蹣跚地腳步聲,還有踢動了小石子滾下山谷的聲音……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和野草的香味,頭上的這片天真大,月亮從東方寂寞地升起來了。我瞪大眼睛去追尋母親的身影,不,確切的說是高粱的影子,因為我只能看到壹大捆高粱壹顫壹顫地從對面山上走到谷底,又從谷底艱難地升上我這面的高坡。看到母親我總是壹陣欣喜,隨之而來的又是另外壹種落寞——母親放下高粱又立刻回去了……月亮越升越高,母親往返不止。不知不覺我躺在高粱堆上睡著了。當父親趕回來幫我們的時候,已是月至中天,深邃明凈的夜空中那輪月亮顯得溫柔而嫵媚,可是,望著又大又美的月亮,我哭了……

不可否認,後來十幾年的城市生活改變了我很多,然而故鄉那輪明月仍然是我見過的最大最美的,盡管與之相聯系的鄉愁是略帶苦澀和傷感的。

又到中秋了,我真的有些怕月缺月圓帶給我的心靈暗示。因為除了故園之思,我又多了壹份感情的牽掛。我和愛人刻骨銘心地相愛著,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正如當年我和母親之間的那道巨大的溝壑,我們被阻隔在遙遠的兩個城市。對月思鄉是壹種淡淡的愁,對月思人則是壹種無可比擬的苦。雖然我們電話書信不斷,也堅信彼此忠貞不渝,可是時空阻隔了的愛總是有些缺憾的。我們不敢懈怠,分別為將來精心的打算著,拼命的奔波著,平素忙忙碌碌倒還不覺得什麽,可節日到來,寂寞同時襲,與窗外的繁華熱鬧形成強烈的反差,真的是情何以堪!盼中秋,也怕中秋,哪壹個中秋是我們的中秋呢?

“叮呤呤……”電話鈴響了。電話那頭傳來母親熟悉的聲音,聽到我中秋不放假的答復後,能感到她明顯的失望,隨後又熱切地問我要不要給我捎點煮好的花生和玉米來……

“叮呤呤……”這次是他。“舒,快中秋節了,今天的月亮已經很圓了。告訴妳個好消息:明年我們就能在壹起過節了!”“真的?”“我保證!”壹滴溫熱的淚落在了我握電話線的手背上……

推窗望去,眼前的月亮居然還像記憶中那樣又大又美,盡管它還不夠圓……

6.又到中秋月圓時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佬,割老草,割掉手指腦……”中秋的歌謠壹下把我拉回到了童年。獨對皓月,我的思緒常隨那輪盈月淩空渡虛,遊移飄忽,勾起我去追尋那早已逝去的夢幻。

童年鄉居年代,八月十五那天我們家鄉最崇拜的便是“月光娘娘”,相傳月光娘娘平日深居月宮修身養神,每逢中秋才出宮巡視人間,行善賜福。人們為祈保五谷豐登和合家平安,都要備上供品,在大門外燃香焚紙祭拜月光娘娘。這天夜晚,大人是決不許孩子用手去指月亮的,說亂指月亮便是責罵了月光娘娘,就會惹她生氣。朦朧的月色下,祖母在荷葉上供起了香火、菜餅、菱角和石榴,壹直等到露水下來,等到月亮娘娘嘗過之後才能輪到我們分食。滿頭白發的祖母當然不會背誦“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之類,但她娓娓講述的許多關於月宮裏的美麗的傳說卻充滿了憂傷與神奇。

孩子們在中秋夜享有壹種特權---可以到任何人家園圃裏去摘些瓜果,而不會被人看成“偷盜”。據老人說,是夜月宮仙女降臨凡界,把甘露灑遍人間。仙女的甘露是無私的,因此,每年的這個夜晚人們都可以***享灑有甘露的瓜果蔬菜。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繪遇到壹個如意郎君。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中秋節晚上,到人家菜園裏偷摘壹顆瓜抱回家去,據說這樣明年就可生個胖娃娃。夜幕降臨時,我們三三兩兩來到菜地、竄進瓜棚,無論瓜主是誰,毫無顧忌,只管揀好的瓜兒摘!“這個好!”“嗯,這個不錯!”……俗話說:“做賊偷瓜起”,可惟獨這個中秋夜,偷瓜不算賊。瓜主撞見了,雖說心痛卻不僅不罵,還會強顏歡笑地連聲說:“月光娘娘要瓜,妳們只管摘,只管摘!”據說,誰家瓜果丟得多,誰家明年瓜果就結得多,倒是個豐收的好兆頭。

不記得是幾歲的壹天,母親帶回壹個圓圓的大餅,硬硬的,面上還沾滿了芝麻,很香!母親告訴我,這就是月餅。我嚷著要吃,母親不準,說等過節時才能吃,我頓時眼淚汪汪,傷心地哭了起來。祖母攬過我,幫我揩淚,在我抽抽噎噎中,祖母給我講起了吳剛伐桂的故事,當然,祖母仍忘不了,趁母親不在時,使勁掰了壹小塊月餅,塞進我的嘴裏。小時候吃的月餅遠沒有今天的精致和挖空心思、窮奢極欲。那時的月餅面粉很厚、皮層很硬,摻雜有桔子皮,咬到中間才有了壹點糖飴和花生仁。後來有了酥油多層皮的本式餅和薄皮厚餡甜膩的廣式餅。我更喜歡吃本式餅,不說“水晶”中的冬瓜糖、叉燒中豆大的腌肉、蓮蓉中糯軟的甜美,單說那壹層壹層剝之不盡、酥香瑣碎、殘留在油紙中的壹堆面屑,也能讓我回味無窮。

多年以後壹個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坐著夜行列車離開故鄉來到南方,都市裏大廈摩天燈光燦爛,我有很久很久沒看到過星星與月亮了,雖然還過中秋節,但多半是單位裏發放的壹盒裝在木匣子裏的月餅。每到農歷八月初,許多商家會在中秋前把店面裝飾得金碧輝煌,推出各式禮盒禮卷,就為促銷那幾百元、上千元壹盒的月餅,有壹年甚至還有壹家著名的老字號將上壹年的陳月餅餡取出重新利用,古典詩意的中秋節已經變成了某些商家昧良心的商戰。我還會吃月餅,但再也吃不出童年那種美好的滋味了。

秋涼如水,清風撩人,我懷念孩童時代美麗的時光,壹如雨季懷念中秋夜晚璀璨的星光,壹如寒冬懷念初夏雨後絢麗的彩虹。踏著街面早為斑斕的霓虹燈光映花了的月色,望見商場玻璃櫥窗內五光十色、花樣百出的月餅,心中忽生起壹種“今夕是何年”的感覺。我發現如今的月餅變味了,許許多多的人與事也都變味了,只有天邊的皓月還壹點沒變,它照過秦時的長城,照過唐宋的邊塞,壹直照到現在,亙古未變。沒變的還有中國人對花好月圓的期盼,許許多多的遊子會在中秋這壹天奔赴家鄉與親人與戀人團圓,許許多多在寫字樓裏的白領也會把目光從互聯網上撤下來,投向窗外那壹輪皎潔的明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靈魂的歸宿--依然是生我養我的爹娘的家,仍然是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山野鄉村,是濃濃的牽掛、醇醇的親情和溫暖的港灣。經歷歲月的年輪流轉,我明白月似人生,變幻無常。昨日月色昏黃濁暗,今夜清光普瀉環宇。今夜月圓如銀盤,他夜月彎似殘鉤。明白人生如月,在完美與殘缺中交替輪轉,多少往事多少困惑,便都在月圓月缺中似水東流,無需為眼前境遇患得患失,不必轟轟烈烈,也能綠水常流,平淡是真,寧靜致遠。

中秋之月,讓我冥冥中真切地感悟到: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擁有。在今後的歲月裏,我心中永遠會掛著壹輪自己的月亮。

7.又到中秋月圓時

去年的中秋是周六。

早晨起來,在暖暖的陽光下洗完堆積許久的衣物,而後,到公司去剪片。節日的公司裏空蕩無人,只有監視器裏的卡通與我為伴。

將近傍晚,收工,去父母家。中途,給壹個正在孕育著新生命的女友帶去精挑細選的幾十盤DVD,叮嚀壹臉燦爛的小兩口認真胎教。

壹家老小陸陸續續地聚齊在爸爸媽媽身邊,獨獨少了WC。壹年裏,只有春節我要求他跟我壹起回娘家,平日就由他隨意。

給家裏拉了壹車的食品,送媽媽壹件紅上衣,特意塞給小胡壹個紅包,感謝她平日裏幫我們照顧爸媽的辛苦。

快10點,跑到院子裏看月亮。

月光照著媽媽精心養育的石榴樹,伸手不及的樹枝上還掛著又大又沈的石榴。

小外甥歡叫著爬到梯子上去采摘,妹妹、妹夫、弟弟、弟妹手忙腳亂地在樹下呵護,媽媽則在壹邊千叮萬囑。

行動不便的爸爸隔窗望著院子裏的我們,笑容有些疲倦地掛在臉上。

月亮圓而亮,所有的人和物都被它清亮幽藍的光溫存地包容著,神清氣爽、輕松歡暢。

這樣的團圓時刻很容易因著自己的未團圓而感傷,不讓自己思想,不敢多望月亮。

歸,給正埋頭工作著的WC帶回壹顆大石榴,另壹顆,送給隔壁的小乖毛。

小乖毛竟然還沒入睡,正嘟著大臉蛋專心專意地搭著積木,這個時候,任誰都無法分散她的註意力。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她騰出手來緊緊抱了我壹下、匆匆道過晚安,又忙不叠地埋頭她的積木建設。

沒再和WC出去看月亮。

乖女不在,每壹個舉家團圓的節日,對我們都無異於壹場折磨和考驗。中秋月圓,我們業已殘缺的心卻永難完全。

就象平常壹樣,WC東聊西扯地送我入睡,而後上樓工作,直到次日早晨8點。

前日去看媽媽,出門時,見院子裏的石榴樹上又結了碩大無朋的石榴,知道快要到中秋節了。習慣性地向窗子裏張望,卻不見了爸爸隔窗相送、不舍話別的目光,心下壹酸,淚湧。

今年這個圓月當空的中秋,第壹次沒有爸爸的陪伴,卻不知媽媽將怎樣度過熬煎?

媽媽,就讓我們壹起望著天上的明月,不感覺、不思想、不落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