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講座從嚴德明教授的教育生涯開始,沒有什麽豪情壯誌。在輕描淡寫的話語中,何從容不迫地透露出嚴德明教授的風趣和智慧。嚴德明教授說,沒有風格,就做不了“名師”。他首先將“教學風格”分為理性型、情感型、幽默型、技術型和自然型。

嚴德明教授講課不是“講”,而是“聊”和“講故事”。他在“聊”這個話題的時候,並不著急,聲音緩慢,環環相扣。妳很難“分心”。他從熟悉的明星開始,如劉歡、張國榮和王菲。他們有什麽特點?妳能用簡短的話總結壹下嗎?嚴德明教授的參考答案是,“人在歌前;人在歌裏;人在歌後。”葛優、趙本山、孫呢?他也給出了答案:“身邊的小人物——葛優;東北黑土地農民趙本山;國民黨中的臥底——孫·《洪磊》。他總是從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裏找素材,讓我們覺得不是霧裏看花。恰當的例子讓人思考,讓人警醒。

他講課的重點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設置“情境”,改變“材料”,讓妳在那些生動的材料中感受,不自覺地覺得時間太短,還沒聽夠。比如在講壹個自然風格的例子時,他給妳看了壹段易中天上課講“文化”的視頻。易中天老師說過,在咖啡店裏面對杯子裏的蒼蠅,中國人看著,美國人看著,日本人看著,...,而且他在評論的時候,還在視頻中不時引用易中天的話。在壹個關於情感教學風格的例子中,他還播放了新東方董事長於的勵誌演講《教妳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剛才還陶醉在幽默詼諧中,馬上轉到了激情四射的壹幕。就這樣,老師們被他穿插的故事“折騰”得夠嗆,看得膩了。

我想部分答案可以從嚴德明教授自己的話中找到。他說,“讀書是最長的準備”。如果妳沒有“拓寬人文視野”、“化思想為行動”的決心,如果妳沒有用心夯實理論基礎的恒心,如果妳沒有花大力氣搜尋有價值素材的事業心,怎麽可能有壹次又壹次如此成功的演講?

最後,嚴德明教授為師風的培養提出了“三讀”:號召我們多讀書;找到自己的人生導師;關註教育教學中的“關鍵事件”,把問題變成話題,耐得住寂寞,不懈努力。“三有”:有想法,心平氣和,不僅知道要做什麽,而且知道為什麽要做;有辦法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有壹種說法,做出成績來告訴大家,傳播推廣個人形象等等。聽完《三讀三有》,給壹些剛剛步入講臺,迷茫的老師指明了方向,也堅定了壹直在教育線上努力的老師們繼續走下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