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愛壹個人呢,妳就願意為他奉獻出妳的幸福,妳的理智,妳的靈魂,因為妳會發現其實有些東西,比妳自己的自我,更重要,更龐大。”
初初見。
他是俊美絕倫、舉止高雅、紳士十足的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師。如雕刻般輪廓分明的臉龐就像CK廣告裏的男模,令無數少女迷戀沈淪。眉宇間不經意地流露出壹股桀驁的英氣,濃密微卷的睫毛恰好形成壹種美好的弧度,隨著呼吸的間隙如蝶羽微微顫動。點點星眸裏折射出壹絲絲冷酷中的柔情。雖然手拄拐杖,行動不便,依然魅力不減。沒有霸道總裁的蠻橫,亦沒有高冷男神的漠然,只有恰到好處的寵溺與溫柔。
套用卡薩布蘭卡中的臺詞:
這個世界上有那麽多城市,城市裏有那麽多酒吧,她卻走進了我這壹間。
而對於小秋則是:
這個世界上有那麽多城市,城市裏那麽多咖啡館,他卻走進了我這壹間。
正讀大三的學生妹兼打工妹謝小秋意外地在咖啡館遇見了王瀝川,從此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
出乎意料卻在情理之中。
被其俊朗高大的外表與幹凈落拓的氣質所吸引,動容於其坎坷不安的身世與戰勝頑疾的堅強意誌,壹點點淪陷在瀝川孤傲堅毅又無比純潔的靈魂裏。萬劫不復。
他的嘴角輕微翕動,從口腔裏散發出薄荷味的氣息。作為行走的荷爾蒙,壹句簡單的say hello 便足以讓整個公司裏的female officers 為之神魂顛倒。
都說戀愛最美的時期就是在曖昧不清的階段。
在夜晚的冷風中,瀝川為小秋披上外衣,並對她說, 如果妳習慣男人這樣對妳,將來壹定會嫁給壹個比較好的男人。
以至於後來小秋分手後,公司的同事積極為她介紹男朋友,卻愁於瀝川在愛情上給的價碼太高,她們無能為力。他們望塵莫及。
在半夜的電影院裏,小秋轉過頭對瀝川說,
妳的後腦勺長得不錯。
瀝川疑惑地註視著小秋,成功地被眼前這個有趣的菇涼吸引。
“跟妳說啊!這相七尺之軀呢不如相三寸之鼻,相三寸之鼻呢不如相壹點之睛,相壹點之睛呢不如相骨,相骨最重要的區域就是後腦勺了...... ”
好久都沒見識過這麽清新脫俗的撩漢方式了。
在瀝川家裏,小秋見到真實的瀝川。看到他壹條截肢的腿,眼裏寫滿了心疼,於是體貼的為還在熬夜畫圖的瀝川端上壹杯熱牛奶,彼時感情升溫,四目相對,瀝川用充滿磁性的嗓音溫柔地問了壹句,
Can l kiss u ?
小秋嬌羞地點頭。幸福地閉上雙眼。
就這樣他們完成了 romantic且屬於彼此的 first kiss.
沒有霸道總裁的壁咚強吻,瀝川的紳士風度淋漓盡致、傾倒眾生。
甜到炸、蘇死眾人的虐狗場面卻成為小秋回憶裏的壹抹亮色。歷久彌新。
小秋暈血。瀝川酒會上把所有的紅葡萄酒換成了白色。為了鼓勵小秋戰勝自己,瀝川為小秋買了壹款紅色外殼的手機以勵誌。
小秋家境貧寒。放假回家在火車站排了兩天壹夜的隊才買到票。瀝川聽聞後從外地趕回上海陪同小秋坐飛機到昆明機場。後來被小秋的父親發現戀情要求斷絕關系時,小秋騎自行車離家出走,壹路搭車從個舊到昆明,歷經280多公裏,花了壹天壹夜的時間。
瀝川也因失去小秋的消息心急如焚,趕來昆明。二人在昆明相遇,吃了雲南著名的老滇味米線,擁有彼此的定情信物------指紋戒指,並且留下了二人甜蜜的合影。
可惜。好景不長。
正處於熱戀期間的小秋某天得知瀝川因工作要回瑞士,在機場為瀝川送行後,瀝川卻給她電話談分手。
“那天,瀝川和我分手只用了壹分鐘,我從機場回來,卻仿佛過了壹千年。我多麽希望瀝川就是我故事中的壹個人物,我可以隨意的寫他,然後給我和他安排壹個完美的結局。當然,這不是真實的,真實的瀝川卻越來越暗淡,越來越小,最後縮成壹個點,漸漸離我遠去...... ”
瀝川離開上海四年。小秋堅持寫了1500多封Email給他。然而杳無音訊,沒有壹丁點回音。
小秋的生日、小秋父親的病故。小秋的歡喜與悲傷都在她的信中暢快淋漓地體現出來。每封信短到幾十個字,長到壹萬余字。
知道這是電視劇。不應同現實聯結起來。但仍然為之觸動著。
壹個妳深愛的人突然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任妳漫天尋覓卻依舊不見其蹤影。妳會發瘋,會絕望,會惱恨。但所有情緒之後都抵不過仍然深愛的事實。
如果換作是我,我是無法堅持下來。小秋的愛情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是稀少而珍貴的。尤其是在繁忙奢華、視時間為金錢的上海。四年的光陰是壹筆頗豐厚的財富。他們等不起,也浪費不起。尤其對於壹個二十歲的女大學生來說,青春更顯得尤其寶貴。
我很佩服她。有這樣的勇氣與毅力去等壹個也許根本不會回頭的人。畢竟從相識到相戀不到三個月。
小秋開始寫小說,寫她和瀝川之間的故事。
經歷了那麽多失眠的夜晚,我終於找到了壹個辦法,把愛情變成故事。我愛妳,是這個故事的開始,也是這個故事的結局。
在閨蜜的鼓動下,為了獲得網上超高的點擊率,小秋把故事的結尾寫成了悲劇。大意是,落英繽紛的秋天,小秋抱著壹束百合,立在瀝川的墓碑前。
意想不到的是,四年後,瀝川回到了上海。此時與小秋再次相見,卻形同陌路。小秋多年累積的憤恨、委屈、難過通通爆發出來。她還愛他啊。於是死纏爛打詢問瀝川當年分手原因。
瀝川卻只能跟小秋說,
You must move on (翻篇)!
我們 曾經相愛過,這是壹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妳真的,完美的,存在我的回憶當中。
當妳讀到壹本很好的書,見到壹個很英俊的男人,或者是走進壹座很美麗的城市,妳會對自己說的,妳看到這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了,妳將會讓這些東西陪伴妳度過余生。但過不了多久,新的事情就會發生,妳會讀到壹本更好的書,到達壹個更美麗的城市,遇到壹位更英俊的男人,開始壹段更浪漫的戀情,妳會有另外壹種生活,妳不要害怕這個結局,這個結局只是壹道幻影,每個結局都意味著壹個新的開始。
小秋在翻找所謂的證據時。發現瀝川的箱子裏還存放著關於她所有的照片,他還戴著他們的指紋戒指。他錢包裏還鉗著他們的合照。她哭著質問他,這些是什麽?他卻狠下心來當著她的面將合照撕毀。將戒指丟向窗外。
“我以為美的東西永遠離我而去了,等待著我的只有死亡和腐朽,我卻在妳這裏看到了久違的美,在妳眼中我是如此可愛。”
初初見。
她宛如壹個中二少女。動若脫兔。不施粉黛,天真直率。
她的到來給瀝川枯燥單調的黑白軌跡增添幾抹亮色樂趣。無法得知利川究竟是因為什麽而愛上小秋,正如《面紗》裏的臺詞,“也許我們每個人心上都有壹個缺口,他是個空洞,呼呼地往靈魂裏灌著刺骨的寒風。”
瀝川從第壹次見面就開始註意到她。
敢於打破規矩,不受束縛,拿著壹顆雞蛋就往霽川車窗上扔。然後得意地倉皇而逃。
瀝川對這位勇敢的小戰士充滿無限好奇。還未說完Nice to meetyou ,她已走遠。
再次重逢,好感上升。
宛如初戀般美好。孤獨的靈魂接受陽光與溫暖的洗禮。身體的殘缺無法避免,她的到來卻達到瀝川精神上的某種契合點,讓其在人生行進的過程中逐漸完成自己。賦予他感情上的極大安全感。而感情則權然需要極大的安全感才能活潑地施展…
至於後來骨癌再次復發。而不得不回蘇黎世接受化療。為了不讓小秋擔心、為了她的未來與幸福。他只好狠心分手。
而這四年,卻是靠著小秋1500多封的郵件活過來。
他沒有只字不回。只是寫完了卻未發出去。
瀝川在信裏回著。
我以為美的東西永遠離我而去了,等待著我的只有死亡和腐朽,我卻在妳這裏看到了久違的美,在妳眼中我是如此可愛。
四年後他再次回到了上海,只為小秋壹個月未發的郵件。
瀝川在她面前撕掉的照片,在她走後又親手重新粘貼放了回去。
不幸的是,瀝川病情惡化。他卻無法放下小秋回瑞士治療。無法對執著倔強的小秋撂下狠話,壹句” You must ?move on!”既是對小秋講,也是在對自己說。
後來,瀝川的哥哥給了小秋壹張名片。那裏有她想要的答案。
小秋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找到這家公司。經理將電腦上的墓碑設計圖給小秋看。
小秋眼淚止不住的流,發瘋似地撕掉了瀝川與該公司的合同。
墓碑上刻著,
這裏睡著王瀝川,生在瑞士,學在美國,愛上了壹個中國姑娘,所以死在中國。
“瀝川,妳就像這只紙飛機,飛來飛去,飛去飛來,最後還是會落到我的腳邊,哪怕愛情的波濤將我淹沒,只要我能浮出水面,我還會不顧壹切去愛妳,如果醒來的時候不能握到妳的手,我寧願天天與妳在夢中相見。”
面對小秋的執著與堅持。在病床上瀝川答應小秋,如果他好起來,他便和她在壹起。如果他死了,小秋便要move on。小秋含淚答應。瀝川卻為此不惜選擇自殺,好在發現的及時,瀝川搶救了過來。
小秋明白自己的堅持對瀝川帶來的痛苦。於是小秋離開了上海。在昆明經營了壹家翻譯社。
某天小秋收到壹盒快遞。裏面是壹只U盤、壹疊生日賀卡還有壹封信。
賀卡是小秋26歲到70歲的生日賀卡。
打開U盤。裏面是4年前瀝川用語音回的900多封信。
還有小秋寫的小說《瀝川往事》。
...
三年後,瀝川因骨髓配置成功,治愈後來到了昆明找到小秋。他們壹起逛街,請人畫肖像。瀝川卻在此刻向小秋求婚,因為無法跪著,肖像畫便是如此。
他們熱烈地擁抱、接吻。把這壹刻的幸福定格成為永恒的姿態。
幾年後小秋的書大賣。這部《瀝川往事》是由二人合著。在簽名售書會上,粉絲絡繹不絕。
小秋看著電腦上瀝川修改的結局。淚水模糊了雙眼。
因為瀝川不喜歡悲情的結局。
小秋將盒子裏的那封信打開,掉出瀝川的指紋戒指。
小秋拿著它走到湖邊,將自己的那壹枚壹起合在掌心,放在嘴唇間親吻。
拋向湖裏。
在風中留著那本書,繼續move on.
故事很長。我講得卻很粗略。
安妮寶貝曾說, 愛壹個人,是因著在他的身上能夠映照出自我。如果壹個男子,沒有讓壹個女人感覺因為他的存在,而更喜歡自己,沒有讓她覺得自己,比獨處的時候更敏感豐盛。沒有通過他做為介質,而確定她的隱晦個性和特質,並因此而認定是壹種魅力。沒有讓她感覺像月亮壹樣發出光澤,並影響到內心的天地。
那麽,她將不會愛上他。
愛情是幹涸的,除非妳遇見壹個叫王瀝川的男人。然後對他輕聲耳語,
瀝川, Can I kiss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