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為什麽中國的傳統文化被打破了?

為什麽中國的傳統文化被打破了?

1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沖擊,在壹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壹方面,西方文化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另壹方面,我們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陷入與西方文化沖突的危機,進而導致我們失去壹些傳統文化。

在近代鴉片戰爭中,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威脅。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沖擊。歷史上以自我為主體的包容和吸收的文化發展模式已經無法繼續,中國不得不學習西方文化。到19年60年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侵略進壹步加劇,洋務派開始了“以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思想活動。它曾經認為西學是“壞作風”,現在卻認為是可以強國的知識。因為這種影響,中國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開始對自己的文化進行批判和反思。為了救亡圖存,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新文化運動。壹方面,他們繼承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學精神。另壹方面,以胡適、陳為代表的主張“全盤西化”的知識分子,認為學習西方先進文化,反叛中國傳統文化,是時代的選擇,在壹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的斷裂。但是在新文化運動中,壹些傳統文化重新登上舞臺,比如提倡白話文,提倡新文學。

從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大門的鴉片戰爭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似乎不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以至於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壹定程度的影響:看好萊塢大片,喝可樂,吃漢堡,過聖誕節等西方節日,崇尚西方科技等等。,而中國的重陽節和七夕節卻壹直被冷落。目前,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醫院的醫療設備,工廠的機器設備,外國的服裝款式等。在享受西方文化的同時,不要忘了自己的根,而要包容。

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成為國家各項事業的重心。這種單壹的經濟發展導致我們相對忽視了保護和延續中國文化的必要性。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就確立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出路在於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制定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然而,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十年動亂”期間,教條主義照搬毛澤東思想,拒絕吸收和借鑒西方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把西方的先進文化定義為資產階級,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定義為封建迷信來批判。許多文物古跡遭到破壞,文化生活中只剩下標語口號等“紅色”的東西,極大地限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漢字傳統藝術。書法藝術所呈現的美感和技法都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漢字文化的精髓。同時,中國書法受到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喜愛。目前,日本書法在普及程度、書法成就、裝裱質量等方面已經逐漸超過了書法藝術的鼻祖中國。在日本,每五六個日本人中就有壹個人學習書法,日本有大約654.38+0萬人可以稱為書法家,可以舉辦個展,出作品集[654.38+0]。雖然現在電腦普及了,但是日本還是繼承了書法的傳統。大臣們在簽署國家文件或正式場合簽字時,基本上都用毛筆,因為他們認為用毛筆簽字是顯示個人素質的重要方式。而且,每到元旦,日本男女老少都要去寺院、神社寫毛筆字,寫完之後雙手交叉背誦,最後供奉在寺廟裏,讓年初的願望得以實現。書法教育的普及和重視也是日本能夠傳承書法藝術的重要原因之壹。日本的中小學都有書法課。此外,日本還有很多書法興趣班,為書法愛好者提供學習和培養興趣的機會。可見,沒有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現代化的發展使人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隨之而來的是道德價值觀的下降,與傳統文化的價值觀相沖突。早在先秦時期,儒家創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仁”的概念,這主要體現在他對人的關註和尊重。佛教提出的慈悲兼愛思想也體現了人性觀,這與儒家的仁和墨家的兼愛是壹致的。道教主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人類活動應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實際上,這些學派都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以達到自然與人的平衡。但近年來,新聞不斷曝光各種醜惡現象,貪官汙吏的不良風氣也在滋長蔓延。其次,人們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這導致了空氣、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汙染和破壞。不法商販亂用化學添加劑,使食品安全成為隱患,威脅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不應該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而應該考慮全局,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我們應該牢記中國文化的智慧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