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如何成為名醫

如何成為名醫

? 要想 成為名醫?筆者通過多年的總結離不開以下三點:

1. 專業技術

2.個人品牌的塑造

3.高貴品格的修煉

妳也許會困惑:為什麽這些醫生技術不咋地,甚至還不如我們,但是患者就願意找他。我不光長得比他帥,醫術還比他高,可為什麽沒那麽多患者找我看呢?

說穿了,就是因為妳的個人品牌沒有建立起來。那麽,基層醫生該如何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呢?我們今天就壹起來探討探討。

基層醫生建立個人品牌的三大誤區

誤區壹:基層醫生怎麽會有個人品牌?

其實這是壹個誤解。不光是等級醫院醫生,基層醫生也需要建立個人品牌。而且做得好的基層醫生,比等級醫院的醫生品牌度更高。

為什麽很多醫生技術不咋地,甚至不如我們,但是門診量做得就是比我們多?為什麽這些醫生患者粘性這麽高?

原因前面也強調了,主要就是這些醫生建立了個人品牌。

誤區二:醫術是個人品牌的保證

這其實也是壹個很大的誤區。誠然,作為醫療資源的核心,醫生的首要職責是提高自己的醫術,但是真正有名望的醫生永遠是“三分靠醫術七分靠經營”。很多基層醫生沒有建立個人品牌的根本原因是不懂經營。

誤區三:總和等級醫院醫生比

分級診療制度下,各個醫院醫生的職能不同,根本無法類比,也沒有必要去比,很多方面確實有差異:

1、他們的學歷等資質妳沒有。

2、他們有等級醫院這個強有力的背書,妳不壹定有。

3、他們有主任醫師、教授等職稱背書,妳不壹定有。

4、就診量對他們來說不是問題,對妳而言可能是很大的問題。

所以,不要去和等級醫院醫生去比、去學。他們的診療技術對很多基層醫生來說也沒什麽用。他們解決的都是疑難雜癥,這些醫療技術基層門診和醫院根本用不到。所以,基層醫生打造個人品牌,須走和等級醫院醫生完全不同的道路。

基層醫生建立品牌的四大優勢

打造個人品牌,基層醫生要做的就是差異化。什麽是差異化?就是妳有妳的優勢我也有我的優勢,妳幹妳的我幹我的。

萬物皆有兩面性,跟等級醫院醫生相比,基層醫生完全有自己的優勢。而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就是要把個人優勢最大化。那麽,基層醫生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政策福利支持基層醫生打造個人品牌。

短短幾年,國家就已出臺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達到448個,這些政策導致的必然結果是大量等級醫院的患者會轉向基層醫療機構。政策的落實將有利於基層醫生打造個人品牌。

其次,基層醫生接診醫患更容易更方便。

等級醫院就診量大,壹個醫生壹天的接診量就是壹兩百人。對很多患者而言,排隊好幾天,和醫生談話的時間也許不到壹分鐘。這種短頻溝通,很容易激發醫患矛盾,而在醫患溝通方面,基層醫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和患者溝通,更容易獲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

除此之外,基層醫生建立客情關系更容易。

患者壹般就住在附近,平時下班都容易見到,打個招呼,平時噓寒問暖,隨訪工作做起來更方便。這也恰恰是等級醫院醫生所不具備的條件。

此外,隨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全面覆蓋。家庭簽約醫生絕大部分都是基層醫生,這些都為基層醫生打造個人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基層醫生經營的十六字訣

跟等級醫院相比,基層外部條件不那麽完美。因此,不要指望先進的設備,不要指望醫保,那是等級醫院他們特有的優勢。基層醫生只有壹顆心,所以我們要用心。

診所經營要靠口碑,醫生經營要靠醫德,基層醫生在經營上有十六字訣:

叫得來(患者願意來)

拿得下(技術好,溝通好,患者聽得懂)

留得住(治好了,讓患者記住我們)

傳得開(老患者帶來新患者)

醫生在經營個人品牌時要講誠信,不能欺騙患者,要靠正能量影響別人。

不值錢的東西可以考慮免費提供給患者,比如創可貼。看起來似乎是小恩小惠但是關鍵時候用處大,還能帶來額外的好處。免費不是虧本,最起碼起到了推銷自己的作用。

基層醫生打造品牌的十大技巧

同樣,基層醫生打造個人品牌也需要壹些技巧。

1. 學會宣傳自己

比如村長之類的有影響力的人,愛八卦、愛聊天的阿姨,要多借助他們的口宣傳自己。

2. 註意儀表儀容

我有壹個同事盡管醫術很高,但不註意儀表(邋裏邋遢的,白大褂都快成花大褂了),結果願意找他的患者並不是很多,因此儀表很重要。我坐診這麽多年來,每天早上我都堅持化妝。良好的儀表是建立患者信任的基礎。

3. 解釋清楚

患者得了什麽病,醫生要解釋清楚,不能模模糊糊。哪怕大大方方說錯了也沒關系(患者也不知道,也有誤診啊)。得病的可能原因盡量列四到五個出來,比如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等。能講清楚的就講清楚,這樣會給患者壹個感覺:這位醫生多點料,更專業壹點。

4. 高效溝通

有兩個詞要記住。

第壹個詞是對抗——對抗不能有。患者覺得貴,要先認同、認可。先贊同他的觀點,是啊,確實感覺有點貴,但是……讓患者覺得花這個錢值得。

第二個詞是贊美——要學會贊美。見面先贊美。妳的衣服好漂亮,妳的皮膚好好喲,贊美可以拉近距離。如果再加壹個詞,就是聆聽。要善於聆聽患者的話,要壹邊聽壹邊記。比如咳嗽,寫個咳。壹邊看壹邊問壹邊記,這是好習慣。

此外,患者扯遠了,要記得拉回來。那個事情等會兒再說,您先說您哪裏不舒服。最後,說話不要絕對化,不要說100%能治好(包括感冒),要說80%是有把握的。這是溝通幾大訣竅。

5. 強調復診

治療效果不好,患者下次就不會找妳了。復診可以創造門診量多的氣氛,效果好下次還來復診,還能起到給其他患者宣傳並增加信心的目的,妳看,醫生的經驗還是挺豐富的。

6.接診時,留下微信和電話

後期可以開展微信營銷。醫生微信要用自己頭像,名字用自己真實的名字,後面加上妳的電話號碼。個性簽名寫上妳能治療什麽,優勢是什麽。患者備註要詳細。誰的媽媽,住哪裏等等。還有,患者要進行合理分類。

7. 健康宣教

看完病後要進行健康宣教。也可以聊聊家常,促進了解,要留名片。

8. 挖掘病種

病人潛在的疾病要善於挖掘。要做壹個對高度重視、高度註意的醫生。挖掘潛在的病,喚醒患者並告訴他這個病我能治。

9. 後期調理

治好了要提醒患者去調理。醫生不能只關註近期的療效,還要註意遠期的預後,要學會標本兼治。

10. 避免風險

有些醫生為了盡快讓患者看到療效,可能會走歪路。作為醫生要切記:另可讓患者好得慢壹點,也不要給患者用重藥或者過分用藥,這樣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這是我從事醫療工作多年的壹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