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竇靖童新專輯的親友團簽名會上,王菲驚喜現身,看到網上有人還打趣的稱之為 “壹位認真簽名的新晉歌手和她心不在焉的親媽助理!”
竇靖童和妹妹李嫣兩姐妹雖是同母異父,但感情相當好,這次也特地來為姐姐新專輯助陣。
俗話說,什麽樣類型的媽媽養育什麽樣的孩子,壹向獨立獨行的王菲,與大女兒竇靖童和二女兒李嫣都以姐妹相稱,母女關系如同朋友。
在孩子的興趣和日常生活上,王菲對兩女兒也不過多限制,並壹直為女兒悄悄鋪路,以致於竇靖童養成灑脫的性格,如今在音樂上有了自己的小小成就。
在婚姻這條道路上,並非人人順利,很多時候媽媽都會因為自己感情的問題影響到了和孩子的相處,媽媽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個性,妳是什麽樣的媽,就會鑄就什麽樣的孩子。
我們身邊經常會浮現以下這幾種極端型的媽媽,真是讓孩子又愛又怕!
控制型媽媽
容易養成回避型孩子
媽媽表現:出於愛護孩子的本能,或者出於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產生的怕遭到遺棄的恐懼,以及對孩子的過度依戀,有些媽媽內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為,而難以忍受與孩子的片刻分離。
孩子心態:
這樣的情況特別容易產生距離兒童。他們不害怕親近,但總是小心保持自己與他人的距離;他們允許媽媽抱,但同時總是把臉扭到壹邊,不讓媽媽親。因為他們害怕過於親近會使自己無法從媽媽的控制中逃脫。
成長的煩惱:
距離兒童成人後,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他們下意識地通過各種方法來回避家庭生活:長時間忙於工作,偏愛經常出差的工作,或總是埋頭看書、看報、看電視。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最喜歡那種來去自由的關系。
家教EQ: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妳和孩子“相依為命”只是暫時的,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小愛人”,只會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壹種無形的束縛。
冷漠嚴酷型媽媽
容易養成孤獨型孩子
媽媽表現:
有些媽媽,因為與愛人有累積成山的問題,在情感上稍顯冷漠。她也許本來就沒想要孩子,或許潛意識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這種媽媽很少抱孩子,對孩子非常嚴厲,有些冷酷型媽媽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處於孤獨的抑郁狀態,對孩子的反應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態: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獨兒童。孤獨兒童往往懼怕親密接觸,因為依戀媽媽的渴望經常落空,並由此認為:我沒有需要。孤獨兒童的內心裏,可能隱藏著壹個不真實的自我,看起來獨立,實際上卻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成長的煩惱:
孤獨兒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他們通常在事業上很成功,物質需求淡薄,獨立並富於忍耐。然而,他們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滿曲折。多半是孤獨型人格。
家教EQ:
孩子是非常需要愛和撫摩的,在國外,撫摩和擁抱甚至是治療兒童孤獨癥的重要手段,刻意孤立孩子,不與他進行身體接觸安撫,於他於己,都說不過去。
矛盾多變型媽媽
容易養成依戀型孩子
媽媽表現:
這類型媽媽承擔著繁忙的工作。對孩子依戀的需要,有時能滿足,有時則迫於無奈忍痛“割愛”;加之重壓下的媽媽,自己情緒也難以穩定,有時不免冷淡煩躁,有時對孩子又呵護有加。
孩子心態:
這樣的環境很難幫助孩子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潛意識裏,他會認為,只有不斷哭鬧,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愛和關註,並經常感到愉快、滿足和憤怒、傷心交替出現,不由地對媽媽形成愛恨並存的矛盾情感。
成長的煩惱:
這些孩子成人後,壹旦進入親密關系,依戀傾向就會明顯表現出來:他們對親密接觸的要求似乎永無止境,往往要求對方時時刻刻關註自己,難以容忍絲毫的忽視和冷遇。他們習慣性地使用生氣、吵鬧和威脅等手段,迫使異性關心自己,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強烈的不安全感使他們心生嫉妒和猜疑,無法真正地信任對方。
家教EQ:
日常生活裏,刻意避免這種自相矛盾的不穩定的情感和情緒表達,在言語和行為上給予肯定,讓他知道,不管媽媽怎麽忙,他都始終如壹地擁有媽媽的愛。
忽略型媽媽
容易養成追求型孩子
媽媽表現:有些媽媽因為忙,或許是性格使然,表現出缺乏耐心的壹面,她們總想快點從教育孩子的負擔中解脫出來,所以,鼓勵甚至強迫孩子過早地開始探索和獨立。
孩子心態:幼兒獨立嘗試對世界的探索時,如果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就容易造成他對獨立的恐懼。他們知道如何通過討好媽媽做出好孩子的樣子,或找出各種借口來贏得媽媽的註意力。他們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害怕離開媽媽,需要不斷反復地確證是否有人隨時都在關心自己。
成長的煩惱:
這樣的孩子,成年後通常表現出追求型人格。他們害怕被拋棄,為了保持與他人的親密關系,總是力圖取悅對方,為對方做壹切力所能及的事,成為“賢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這種關系卻可能使對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討好,暗自傷心,感嘆“活得太累”。
家教EQ:
除了教,孩子仍是需要“養”的。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需要媽媽足夠的耐心,同樣需要足夠的時間,這點上似乎沒有捷徑可走。
壹道題測試妳是什麽類型媽媽
有壹天,妳帶著孩子買菜回家,路邊有壹只小貓咪在懶洋洋地曬太陽,好奇的孩子看過去,忍不住對妳說:“媽媽,這個貓咪好可愛啊!”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妳會怎麽樣跟孩子說話呢?
A. "是呀,媽媽看到了,真可愛呀!"
B. "作業做完沒?"
C. “有人被貓抓後得狂犬病死了”
D. 壹聲不吭,直接拉孩子離開。
A. 欣賞型媽媽
媽媽跟孩子壹起贊揚小貓咪“可愛”,認同了孩子的情感,氛圍是幸福的,媽媽欣賞自己的孩子,願意跟孩子交流這些大人聽起來很幼稚的話題,母子倆關系融洽,交流順暢。這種孩子的性格壹般比較健康,因為他們在媽媽的愛的光環下,他們很快樂、坦率。
B. 作業型媽媽
媽媽這樣回答暗含了這樣的意思——妳的作業還未做完,竟然還有閑情逸致來關心貓咪?聽到這樣的回答,孩子會很沮喪,因為情感沒有得到認可和交流,好心情壹下子就消失了。如果孩子經常得到媽媽類似無關的反應,他長大後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壹種很愚蠢的事情,他們的性格也往往冷漠,不喜歡交際,喜歡將事情埋在心裏。
C. 恐嚇型媽媽
這是典型的“潑冷水”型媽媽,比如孩子跟她說蛋糕真好吃,媽媽就說有個人吃了蛋糕得糖尿病;孩子贊她漂亮,媽媽就說都壹把年紀的人了沒什麽漂亮的;別人說孩子很聰明,媽媽就說孩子除了學習在生活上是個白癡……漸漸地,孩子會憤怒,因為孩子的情感被漠視、被扭曲,家裏的氛圍也被媽媽營造得很壓抑,孩子會痛苦,會叛逆,最終落荒而逃。
D. 冷暴力型媽媽
這是媽媽對孩子的冷暴力。即使是成年人,被如此不聞不問,內心也會很失落。媽媽經常對孩子不回答、不理會,會讓孩子變得沈默。長期被漠視,他們的性格會變得敏感,容易自暴自棄,成年後可能有自虐傾向。
微信公眾號 娟子媽媽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