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孝武帝司馬曜

孝武帝司馬曜

孝武帝司馬曜?

壹、昌明登基

東晉司徒會稽王司馬昱在絕嗣多年之後,終於盼來了壹個兒子。

司馬曜誕生時,正當東方始明,司馬昱因此給他起名曜,字昌明。有壹天,司馬昱打開壹本讖書。見上面寫著壹句話: “晉氏祚盡昌明。”他領會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昌明的時候,東晉的國祚就要完結。壹想兒子的字是昌明,正與讖意相應,便哭了起來,說:“沒想到家裏竟出了昌明!”其實,這完全是附會。

司馬昱做了九個月的皇帝,臨終前把11歲的司馬曜立為皇太子。這位皇太子在他父親靈前壹滴淚也不掉,左右人提醒他,應按常禮大哭壹場表示悲痛。他卻回答:“哀至則哭,何常之有!”

擁有重兵的大司馬桓溫,駐紮在姑熟(今安徽當塗)。要不要先請示桓溫,然後再讓司馬曜繼皇帝位,群臣對此有意見分歧。有的主張: “當須大司馬處分。” 王彪之卻說:“皇帝駕崩,皇太子理應繼位,沒有請示臣下的道理。”這樣,司馬曜才算順順當當即了位。這時是鹹安二年 (372) 七月。

第二年,司馬曜又有壹種異乎異常的表現。寒冷的冬季,他白天只套穿著幾件單衣,夜間卻厚厚地蓋上好幾床被子。謝安勸諫他:“保養身體應循常規。陛下白天過冷,夜間太熱,有違養生之道。”他簡練地回答了四個字: “晝動夜靜。”

當時,舉國上下盛行著清談玄理的風氣,這些言行都深合玄理。司馬昱就以 “清虛寡欲,尤善玄理”而著名當世,司馬曜被認為 “精理不減先帝”。

二、桓溫跋扈

桓溫在朝廷中有很大的勢力,他的親信們通過崇德太後下令:“皇帝年幼,國喪期間請桓溫居攝政事。這實際上是請桓溫做代理皇帝。王彪之又說: “居攝是國家非常大事,不可行。”居攝被擱置起來。

桓溫本來指望司馬昱臨終禪位,由他來當皇帝; 起碼也會象周公壹樣居攝,當個代理皇帝。司馬昱遺詔讓他以諸葛亮和王導為榜樣,輔佐司馬曜,自然十分惱火。他斷定這是謝安等人從中作梗,恨得咬牙切齒。

寧康元年(373)二月,桓溫帶著大兵,殺氣騰騰地向首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趕來,謝安和王坦之帶領滿朝官員前去迎接。這時,上上下下,人心惶惶,傳說桓溫要殺王、謝兩人,滅掉東晉,改朝換代。王坦之也膽虛起來。謝安卻神氣不變,說:“東晉存亡,在此壹舉。”桓溫壹到,全體官員壹齊跪拜在道路兩旁,壹個個顫栗失色。

桓溫召見,大陳兵衛。王坦之冒著虛汗,衣服都濕透了,心慌意亂,手板也拿顛倒了。謝安卻從從容容地入席,坐定後,用手指了指圍得象鐵桶似的衛兵說: “有句話說‘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入朝,召見大臣,布置這麽多的衛兵是什麽意思?”桓溫反被這種安詳勁給鎮住了,陪笑說: “正自不能不爾。”便命令把衛兵撤去,同謝安談笑了好幾個時辰。這樣,朝廷總算把這場虛驚度過去了。

桓溫靠郗超出主意。謝安和王坦之去見桓溫的時候,郗超總是躺在桓溫的帳子裏偷聽。壹次,風吹帳開,郗超露出來,謝安幽默地取笑他說:“郗生真可稱為入幕之賓了。”說得郗超滿臉通紅,無言可答。

當時,皇帝幼弱,外有強藩,全靠謝安和王坦之等大臣忠心輔佐,才把局面安定下來。

到了三月,桓溫忽然生起病來,將養了14天,就返回了姑熟。

桓溫病勢越來越重,暗示朝廷給他加九錫,並屢次派人來催促。袁宏起草加九錫的詔文,草稿送給謝安審批,送壹次,謝安改壹次,拖了幾十天,還沒定稿。袁宏對此很是不解,便個別問王彪之這是怎麽壹回事。王彪之說:“聽說桓溫病勢越來越重,活不多長了,謝安用的是拖延之計。”這樣壹直拖到七月,這個權臣壽終正寢,司馬曜被廢黜的危機總算度過去了。

三、謝安輔政

在同桓溫周旋中表現出超人智膽的謝安,成為朝廷的中流砥柱。太元元年(376),14歲的司馬曜親政,任命謝安為中書令、錄尚書事;第二年,又任命為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這樣,謝安掌起了東晉的軍政全權。

這時,氐族在北方建立的前秦日益強大,經常騷擾東晉的北部邊境。司馬曜頒發詔書,尋求良將。謝安的侄子謝玄應征。謝玄在當時稱為“北府”的京口壹帶招募士兵,組織起壹支新軍,得到了劉牢之等猛將。劉牢之率領精銳部隊為先鋒,戰無不捷。這支新軍號稱“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八月,前秦王符堅以符融為前鋒,親自統率騎兵二十七萬、步兵六十萬南下伐晉。這支號稱百萬的大軍,旌旗相望,鉦鼓千裏,大有把東晉搗為粉末之勢。司馬曜和謝安派遣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統兵八萬,進行抵抗。

十月,秦軍前鋒到達壽陽(今安徽壽縣),與前來抵抗的東晉前鋒隔淝水對陣。謝石和謝玄分析形勢,認為:倘若百萬秦軍到齊,是難於為敵的。應當乘他各路軍隊還沒會齊之時,迅速出擊; 只要擊敗了這支前鋒軍,整個秦軍就會崩潰。

謝玄派使者對符融說:“妳們逼近水濱安營紮寨,這是持久戰的陣勢,並不是速決戰的陣勢。請妳們把陣營向後撤退壹下,在水邊騰出壹塊空地作為戰場,讓我們晉軍渡過淝水,與妳們決壹勝負。”前秦將領都說:“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趕來督戰的符堅卻主張: 把前秦軍向後撤退壹下,乘東晉軍渡江之時,派騎兵沖殺,沒有不勝的。符融也同意這個主意,於是下令向後撤,誰知這壹撤,秦軍立刻大亂,謝玄乘機率晉軍渡過淝水,攻上岸來。符融來到陣前,想押住陣腳,坐騎竟被亂兵撞倒,他自己也被攻上來的晉兵所殺。秦軍失去主帥,全線潰敗。晉軍乘勝追殺,秦軍自相踐踏,屍體蔽野塞川。

前秦其他各路軍隊,聽說前鋒潰敗,都調頭逃跑,聽到風聲鶴唳,也疑心是追趕的晉軍來了,晝夜不息地逃奔,草行露宿,又凍又餓,秦軍損失十分之七八。

淝水之戰勝利了,司馬曜又逃過了壹次亡國的危機。

四、司馬道子專權

司馬曜的同母弟司馬道子,9歲時封為瑯玡王,食邑多達七千六百余戶。太元八年(383)九月,正當前秦南侵時,20歲的司馬道子被委以錄尚書六條事的重任,開始幹預朝政。淝水之戰結束後,他便開始傾軋謝安。

謝安的女婿王國寶,品行惡劣。謝安厭惡他的為人,不重用他,讓他做並不清顯的尚書郎。王國寶自以為象他這樣出身於瑯玡王氏名門大族的子弟,從來都做清顯的吏部郎,因而對謝安怨恨在心。王國寶的從妹是司與道子的妃子。王國寶經常在司馬道子面前說謝安的壞話,司馬道子便把這些壞話當做在司馬曜面前攻擊謝安的炮彈。謝安在淝水之戰中立有大功,那些忌嫉他的 *** 之徒也都竭力敗壞他。

司馬曜聽任讒言,對謝安的信任大不如以前了。

太元十年 (385),謝安被排擠出建康,出鎮廣陵 (今江蘇揚州),在步丘壘築新城,過起閑居生活。九月,謝安病逝,東晉失去了最後壹根頂梁柱。

謝安去世後,司馬道子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全面操掌起軍政大權。

司馬曜漸漸沈溺於美酒和女色; 而司馬道子是個酒色之徒,常常和他的皇帝老兄喝得醉醺醺的。兄弟二人又信奉佛教,所建佛寺窮奢極費,所親昵也多是那些男女僧徒。左右之人,爭權弄柄,交通請托,賄賂公行,官賞濫雜,刑獄謬亂,局勢開始大壞。大臣陸納望著宮闕嘆息說: “多麽好的家居,無知的頑童就要把它毀壞了!”

司馬道子勢傾內外,遠近奔湊,司馬曜意漸不平,兄弟二人開始矛盾起來。

王國寶煽動朝臣,聯名上書皇帝,要求給司馬道子加殊禮。車胤認為,年幼的周成王給他攝政的叔父周公加過殊禮,當今哥哥做皇帝,怎能給弟弟加殊禮呢?便稱說有病,不參與簽名。司馬曜見到這份奏疏,十分惱怒,而對車胤不簽名很贊賞。

範寧為司馬曜所親信,多次進忠言,補正缺失,指斥奸黨。王國寶是範寧的外甥。對這個專會阿諛奉迎司馬道子的外甥,範寧勸司馬曜貶斥他。袁悅之也有寵於司馬道子,和王國寶是壹條線上的人。王國寶便讓他通過尼姑妙音致書於陳淑媛,讓陳淑媛在司馬曜面前稱說王國寶忠謹,應當信任。後來,這件事被司馬曜察覺,以別的理由把袁悅之斬了。王國寶轉而與怡與道子壹起說範寧的壞話,把範寧貶為地方官。

司馬道子專權奢縱,他所親信的趙牙和菇千秋,壹個原是唱戲的,另壹個原是捕賊小吏,都靠諂媚和賄賂做了大官。越牙為司馬道子建築了壹所府第,裏面築山穿池,費用巨萬。司馬曜來到這所府第,批評說: “府內有山,很好; 但修飾太過。” 司馬道子對答不上來。菇千秋則賣官招權,被人揭發出來。司馬曜對他弟弟的行為越來越厭惡,但礙於手足情份,下不了廢黜的決心。於是,他選拔壹批有名望並為自己所親信的大臣,如王恭、郗恢、殷仲堪、王珣和王雅等,委以地方要任,來防遏司馬道子的勢力。司馬道子也引王國寶和他的弟弟王緒為心腹。這樣,朝廷內部形成了結黨營私的兩幫勢力。

五、被毒暴崩

司馬曜的皇後王法慧,出身名門大族太原王氏。她的父親王蘊是吳興太守,她的姑母是晉哀帝的皇後。

當初司馬曜選皇後的時候,征求公卿們的意見。謝安便推薦說:“如果皇帝選娶皇後,家世地位應該象王蘊那樣。”即而訪聽王蘊的女兒,都說容德淑令,便舉她應選。寧康三年(375),桓沖等大臣又上表奏稱:“王法慧天性柔順,四業允備”,而且“盛德之胄,美善先積”,可以 “母儀天下”。這樣16歲的王法慧便被選納為皇後。

誰知王法慧有酗酒的惡習,性情又驕又妒,弄得司馬曜沒辦法。壹天,司馬曜把王蘊召到東堂,說他女兒的過錯,讓他訓誡。此後,王法慧稍有收斂。大概是酒喝得太多了,她只活到21歲。

司馬曜的兩個兒子都是淑媛陳歸女生的。

陳歸女是倡優陳廣的女兒。她長得很漂亮,又善歌舞,被選進宮做了淑媛,生下司馬德宗和司馬德文兄弟。她也壽命不長,太元十五年 (390) 歸天了。

此後,司馬曜最寵愛的是張貴人。

司馬曜酗酒越來越厲害,幾乎天天沈醉在內殿,外人很少見到他。太元二十壹年(396)九月的壹天,他和張貴人在後宮飲酒,妓樂相陪。張貴人年近30,司馬曜帶著酒色,跟她開玩笑,說: “妳已到了失寵年齡,我正在物色更年輕漂亮的。”她認了真,懷恨在心。傍晚,大醉的司馬曜酣睡在清暑殿。張貴人將大大小小的宦官灌醉,打發他們各自安歇。然後,她讓侍女用壹床厚厚的被子蒙住司馬曜的頭,把他活活憋死。她又用重金賄賂左右的人,說是“因魘暴崩”。當時,太子司馬德宗闇弱,專權的司馬道子昏荒,這件弒君大逆之事,沒人過問,蒙混過去。

司馬曜死時35歲。這年十壹月,葬於隆平陵。廟號孝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