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我應該多久換壹次菜?

我應該多久換壹次菜?

筷子也有試用期嗎?筷子如何存放和使用才能避免滋生細菌?筷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吃飯工具,但很多人對其健康使用壹無所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自己清洗餐具,還需要及時更換過期的餐具,並且可以選擇環保的餐具來使用,這樣會對我們的健康有所幫助!家用筷子多久需要換壹次?讓我們壹起來看看邊肖吧!

日常生活中的這些行為會讓妳的筷子細菌越來越多,最終導致“病從口入”!

1,不規則快速筷子

不規律的更換會導致筷子藏邪容邪。

用肉眼,妳可能看不出壹雙用了半年的木筷子,1年和3年的區別。但如果把它們放在500倍的特寫鏡頭裏,會看到用了半年的筷子已經脫皮,有的地方已經開裂,有明顯的小缺口,缺口裏有黃色的殘留物;筷子用了1年,木頭表面已經變色,有很多溝壑和凹陷,有很多油汙。用了3年的筷子已經面目全非了。妳看不出它們是木頭做的,表面看起來像小蘑菇。

用的時間越長,細菌總數越高。金屬筷子、木筷子、竹筷子等除外。壹般會在筷子表面留下微小的凹槽,很容易留下細菌和洗滌劑。因此,邊肖建議每半年更換壹次筷子。

2、筷子裂開了繼續使用

頻繁的使用和擦洗會在筷子上留下深深淺淺的疤痕,使筷子表面粗糙甚至開裂變形,容易藏汙納垢,成為大腸桿菌、幽門螺桿菌等有害細菌的溫床。

隱藏在筷子微小凹槽中的微生物和洗滌劑,也可能侵入人體呼吸道,引發呼吸道疾病。如果筷子彎曲、變形、看起來潮濕或有酸味,都是汙染或過期的跡象,不能再用了。

3.筷子存放不當

如筷子長期存放不符合衛生標準,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會殘留,抵抗力弱的人使用後可能會引起感染性腹瀉和嘔吐。

有關專家建議,使用筷子最安全的方法是將筷子較小的壹端朝上,這樣有利於筷子水分的蒸發。筷子橫放不利於排水,更容易導致筷子發黴。

另外,筷子筒要放在陰涼通風處,最好每周清洗消毒壹次。筷子筒底部要有過濾水的功能,最好配壹個盤子接水。

4、筷子用久了,變色是正常的。

筷子用久了會變色。很多人覺得這是正常現象,不去關註。

但其實筷子用久了顏色會有或深或淺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細菌長期堆積導致筷子變質。每天都要仔細觀察筷子。壹旦發現表面有斑點,特別是黴斑,說明已經發黴變質,要趕緊更換。

5.隨便洗筷子

很多人在家裏洗筷子都很“大方”。近50%的成年人選擇在水龍頭下洗,搓得很響,然後插進筷子筒裏洗。

專家表示,這種洗滌方式可能會使筷子洗得不徹底,細菌很快就會滋生。清洗筷子時,應先清洗筷子表面,再用洗潔精仔細擦拭筷子。洗完後,水漬可以排幹再放入筷筒。

6.新筷子在使用前沒有經過高溫消毒。

筷子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容易被病毒、細菌和化學物質汙染,使用前必須用熱水煮沸半小時。

專家建議,新買的筷子先用自來水清洗幹凈,再用洗潔精清洗,最後放入鍋內,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竹筷子要小心翼翼地刮掉細刺。如果有異味,可以用醋泡半個小時,或者用茶煮半個小時。另外,最好由專人專用筷子,避免細菌在家庭成員間傳播。

7.裸色筷子更安全。

很多人認為“裸色”筷子衛生環保。其實不塗壹層生漆,筷子更容易吸水,磨損開裂,食物殘渣留在夾縫裏,細菌滋生。用生漆作畫,就像給筷子上了壹層“保護膜”,可以防水。

但是在購買筷子的時候,要選擇材料的原色,因為彩色的筷子在染色過程中也有可能造成有害物質殘留,而且壹旦色素脫落誤食,對身體不好。

不同材質筷子的優缺點比較

除了正確使用筷子,選擇筷子也有竅門。不同質地的筷子各有利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筷子。

彩色漆筷子

漆面筷子顏色鮮艷,花紋美觀,但從健康角度來說,這種漆面筷子對健康極為不利。

1.塗料中的重金屬鉛和有機溶劑苯具有致癌性,特別是對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兒童。

2.妳可以選擇壹種新型的筷子,將原木和彩色塗料結合在壹起。這些筷子的上中部都是原木材質,中間和尾部都塗上了彩漆,既保證了衛生健康,又具有時尚的外觀。

塑料筷子

五顏六色、變化多端的塑料筷子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但質地較脆,硬度不太理想。

1,塑料受熱後容易變形,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最好不要用。

2、塑料筷子因為色彩鮮艷,建議可以作為家居裝飾品。

不銹鋼筷子

不銹鋼筷子既能節省木材,又很美觀,很多亞洲國家的家庭都在使用。

1,不銹鋼筷子不生銹是因為其表面有壹層穩定的保護膜,可以防止筷子氧化生銹。但如果長期接觸酸、堿、鹽、保護膜,就會被破壞,重金屬進入體內,危害健康。所以筷子要避免長時間接觸這類有腐蝕性的香料。

2、不銹鋼筷子導熱快,壹不小心就容易被燙傷,尤其是吃火鍋之類的食物,壹定要小心。

3.使用不銹鋼筷子時,容易碰到餐具,發出噪音。不建議在重大場合使用。

不要把碗和筷子混在壹起,這可能會導致疾病。

王女士最近很矛盾。按理說,婆婆幫著帶孩子是好事,但餵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自己拿碗筷。尤其是最近婆婆有點感冒,王女士很擔心這樣會傳染給孩子。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梁連春表示,王女士的擔心有壹定道理,有些疾病是可以通過使用筷子傳播的。

從醫學角度來說,疾病傳播需要三個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者缺壹不可。它可能通過混合碗和筷子傳播,主要通過消化道。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其感染途徑主要是口腔和糞便傳播,並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點,即如果壹個家庭成員被感染,其他人被感染的幾率會相對較高。這是因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桿菌,筷子很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不共餐。

甲型和戊型肝炎

許多人避免肝炎。事實上,不同的肝炎傳播方式不同。比如乙肝病毒是通過血液傳播的,而唾液中的乙肝病毒壹般比較少見,不具有傳染性,所以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同桌吃飯也不需要過度緊張。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糞便傳播,病毒容易在空氣中傳播。所以,如果妳和這些人長期使用杯子、碗、筷子,病毒可能會通過唾液傳染給健康人。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以發熱、口腔潰瘍、皰疹為特征,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的兒童處於“生理免疫功能紊亂”狀態,因此與成人相比,更容易因為使用筷子而交叉感染病毒。所以,如果家裏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家長要註意飲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多開窗通風,幼兒園盡量使用專用碗,防止孩子互相傳染。

熱病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消化道急性傳染病,也是以“病從口入”的方式傳播。有些病愈的病人,因為體內的病毒沒有被清除,所以仍然具有傳染性。不良的飲食衛生和受汙染的水源都有可能傳播疾病,因此傷寒患者的生活用品應盡量與家人分開使用。

梁連春指出,重視個人衛生的行為值得肯定,但在生活中,疾病傳播的可能途徑有很多,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碗筷的混用。只要平時對餐具和碗碟、筷子、筷筒等進行消毒。定期放入沸水中煮沸3~5分鐘,可達到良好的殺菌和抗感染效果。飯前用熱水燙碗筷的做法,殺菌效果有限。

妳多久沒換過杯子、盤子和筷子了?雖然節儉是壹種美德,但是很多家庭的杯子、盤子、碗、筷子用很多年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們也有“服務期”。壹旦退役,都會埋下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