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告訴了我們什麽?
題記:妳的財富是什麽?——周六《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觀後有感。 妳的財富是什麽?不曉得現在的人有沒有仔細去思考過這個問題,可能我們已經習慣於用金錢去衡量我們的財富,而忘記了,有壹筆無形的資產,是造化在生活中給予人們的,於是乎很多人用他的肉眼看世界而忘記了睜開心眼。電影裏好多關於錢的鏡頭,但是每壹次,都讓人覺得無比沈重,與生活比起來微不足道。第壹次,是跳進糞坑裏換得的壹張偶像的簽名照的兩個硬幣,關於那個簽名,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種信仰,是壹種從某種意義上堅定到可以為此“犧牲”的。再來是在火車上壹次次倒賣小商品日復壹日的數著手中的硬幣,臉上浮現著孩子特有的天真笑臉。之後是誤打誤撞在泰姬陵成為導遊及販賣遊客鞋子小販時手中那壹疊疊的鈔票,從惶惑的接過紙幣到漠然的數著成疊的鈔票,臉上不再有數銅板的天真,卻攙雜了成年人的老練。過早的在險惡的生活裏掙紮,讓人成長的更“聰明”而擺脫“窮鬼”的願望也更強烈,於是成就了“哥”,或許是在哥哥的庇蔭下幸免於難,又或者是不夠聰明,弟弟才得以保留著那份特有的單純,又或者叫老實。也正因為不知道生活的險惡或者還來不及知道生活的險惡,所以未懂得害怕,而天真的責備壹起亡命的哥哥為什麽不讓自己去當歌星,自己還是要回去唱歌,然後可以和喜歡的人住在大房子裏不再做窮人,長大了才知道,可以做夢也是種幸福,許多人原來早早就失去了做夢的權利,例如哥哥,因為他是唯壹壹個看著壹個健康小孩如何“準備好”成為壹個“歌手”的,“成功”付出的代價是什麽(對於乞討者是健康的肉體,而對於圈中人或者是靈魂)?因為對自身的危險並未察覺所以重的是感情,牽掛的是夥伴,而強烈意識到自己身在危險裏的哥哥連自己是否可以活著逃出去都不知道,又如何顧及得了弟弟以外的夥伴了,或者這正的區別也是他們變的不同的原因,對於各個來說,保護,是種必然的使命,而弟弟對於同伴的牽掛卻是另壹種尋覓的使命……遠了,好象只是說給自己聽。 有許多事情是因為經歷,得以積累,所以並不僅僅經過教育,我們才可以學習,生活壹直是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導師。壹再強調未受過正規教育來自貧民窟的窮小子象萬能電腦壹樣全部答對了連律師,教授,醫生等“博學”的人都不能回答的問題,可惜,那是證明他們某方面有很好的能力可是並不代表博學,那是大部分人的偏見和誤解,於是在中國式教育下產生了大批“高分低能”的畸形存在,真是象黃語焉壹樣。熟讀各秘籍卻不會武功知其言而不知道其所以言,正所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關於輕賤的人命,金錢又算得了什麽?失去了母親,朋友,發現活下去幾成奢望。大熱天裏的壹支汽水就可以換得壹條年幼的生命。用美好的幻想和希望去制造假象,然後將妳引入萬丈深淵,從此萬劫不復,往後唯壹能做的,便是“在妳的葬禮上唱歌。”可惜啊,誰會出席誰的葬禮天知道,甚至於某天橫死街頭也不過被放進標著“無人認領”盒子裏塞進焚屍爐裏跟著黑煙灰飛湮滅總有忍不住痛哭流涕的沖動~~~嘆```偶是太弱了,這和愛吃辣椒的人壹樣,自虐是種快感,難過和快樂,這些感官刺激都是會上癮的。正如女主角說的那樣,人們喜歡去看壹個節目是因為看節目的時候可以進入另壹種生活,可以暫時的忘記生活中的煩惱,看電影同理,因此並不是個消磨時間的娛樂,更多時候對我來說,是個思考的空間或者壹次次學習的課程。電影,其實是種表達的方式,可以說是導演要告訴我們的壹個故事,但是也可以說是和創作者之間的壹次貼近的交流,因為有了電影,我們得以“借”導演的眼睛去看看他的世界,去聽聽,藏在電影裏的靈魂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麽。有的事情並不壹定是自己親身經歷才得以領悟的,紛繁復雜的世界在發生著許多的事情,而我們凡人肉身何得以壹壹領略?更何況妳不能在同壹時間踏入同壹條河呢?於是有感同身受。值得壹提的是印度的音樂,影片的配樂很贊,影院的奇異之處就是可以在聽覺上讓妳最大化的被感染,瞬間讓妳興奮起來,心砰砰的狂躍。講述孩子童年時候的那段孩子般調皮搗蛋的旋律讓妳曉得原來聲音也是可以有表情的,逃走的那段配樂直聽得手心出汗,棒打鴛鴦的配樂又是那麽哀怨,哈哈,這也是我為什麽那麽鐘情印度音樂的原因。因為那些旋律總是壹下就能抓住我的感官。 下面引自壹段影片介紹````````《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發生在遙遠的印度,剛剛發生過恐怖襲擊的孟買,壹位在呼叫中心裏端茶送水的小弟賈巴爾參加了孟買的《開心辭典》節目。孟買版《開心辭典》的冠軍可以獲得20000000盧比,不用數了,兩千萬盧比。按照40:1的匯率,它相當於50萬美金。這位茶水小弟壹路沖到最後壹關,順利地拿到了冠軍,抱得美人歸,生了壹對龍鳳胎,然後當選印度總統。最後,他老死了,電影結束了。相信看到這壹段,很多人已經下去回帖了。好吧,讓我們從這裏開始正式說這部片子。在參加最後壹關之前,茶水弟被警察逮捕了。理由很充分:妳壹個大字不識的文盲,印度社會的賤民,評什麽能答對那麽多教授都回答不對的問題?所以,他壹定是用了什麽方法作弊。警察叔叔的任務就是仔仔細細地拷打他,讓他老老實實說出真相。故事就這樣開始了。。。。。。電影在這個情節上設置得非常巧妙,據說它是根據壹部叫做《Q&A》的小說改編而成,那麽就應該說是作者的構思很精奇。在拷打的過程中,賈巴爾壹次次回憶他的過去。在那些貧民窟裏和兄長掙紮求生的歲月裏,他生命中的許多重要事件剛好和電視節目裏的題目壹壹吻合,所以,他碰巧知道這些題目的答案。每拷打他壹道題,就是閃回壹段他的人生。妳從壹開始關註他是否能否得獎,慢慢地被他的人生故事所吸引。而這些人生片段又是那麽的精準,很快就能把妳的感情投射到這位茶水小弟身上,關註他的人生故事,最後忘記了電視節目這檔事。雖然妳看到的是許多碎片狀的回憶,但是妳壹邊看,壹邊會很自然地在腦海中組織故事,賈巴爾的完整壹生就這麽被妳在不知不覺中編寫完畢。我只想說其中的壹場戲:賈巴爾被問到印度千元盧比上獅子腳下的箴言是什麽,他居然要求動用求助的機會,全場嘩然。咄咄逼人的主持人帶著輕蔑的口吻問他:妳怎麽連本國錢幣上的字都不知道?賈巴爾擡起眼睛反問主持人:您知道壹杯茶賣多少錢麽?導演不用壹個鏡頭去描繪他生活的艱辛,但用這壹場戲裏就道盡了社會底層的艱難。《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裏還有壹條線索:賈巴爾和哥哥的關系。他們在壹次宗教沖突中失去了母親,兩兄弟相依為命。由於彼此的性格不同,最後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哥倆的故事活脫脫就是余華《兄弟》的翻版,但是要比《兄弟》精彩得多。哥哥要做人上人,選擇了殘忍和冷酷,最終也獲得了成功。他壹度把賈巴爾趕走,任其自生自滅。但是在他的壹生之中,兩次關鍵時刻選擇了站在弟弟壹邊。第壹次的結果是讓他們獲得了自由,第二次的結果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雖然是壹個配角,但是從幼年到童年,這個人物有清晰的發展脈絡,讓妳相信他會選擇那樣的人生道路。而他人性中善良和親情的壹面依舊不時閃動,因此造成了他最終悲劇性的結局,讓人萬分同情。壹次電視比賽,就是壹個印度貧民壹生的萬花筒。有天真快樂的童年,有血腥殘忍的宗教沖突,有敲骨吮髓的丐幫生活,這壹切就發生在孟買漂亮的城區邊上。光怪陸離的貧民窟生活,是印度的另外壹個世界,仿佛天堂的邊上就緊挨著地獄。但是賈巴爾始終保持著他的天真和善良,心懷美好愛情,最終走到屏幕前成為壹個接受萬眾歡呼的英雄。影片的後半部分遠不如前半部分精彩,大團圓的結尾讓所有人都如釋重負,但是又覺得心裏爽然若失。之前那些殘忍黑暗的內容始終在眼前無法驅散,以至於讓結尾顯得有些輕佻,褻瀆了那些貧民窟裏隨時隨地發生著的苦難。 我也很喜歡這部影片 以上是引自壹個朋友的博客 妳能有所思考 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