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每周壹至周五早上6:30-7:10。
地點:京新教學樓三樓大廳
活動形式:吐故納新,默不作聲,晨讀(學習+經典)分享討論,喊社區口號。
負責人:張新文
參與人數:每次20人左右,流動性強。
活動描述:國學晨讀社不斷強調青年對國學的意義,青年對晨讀的意義。提倡“青春,起來!早起!上學去!”周壹到周五每天早上做40分鐘左右的晨讀。晨讀的內容包括:
1.圖古納新
輕輕吸氣,吸入早晨最新鮮的空氣;把壹夜積累在體內的濁氣吐出來,吸上五次,讓身體幹凈健康。
保持沈默
通過靜默,我們可以逐漸削弱後天的意識——後天的智慧,不斷強化先天的意識——根本的智慧。同時,我們的身體頻率與自然頻率壹致,使我們的心靈變得空靈純凈。
3.閱讀和學習。
“悟學”包括三字經、千字經、百家姓、孝經等等。大學生不僅要補上年輕時留下的“功課”,還要在朗朗上口的讀經中感受到聲韻的和諧,感受到錢曾對經典的熟悉和親切感。
4.經典精讀
通過對經典話語的理解和反復閱讀,最終將經典融入我們的頭腦,指導我們的言行。
分享討論
分享壹些相同文化的知識,也就是對傳統文化和國學經典的理解。"真理越辯越明。"通過這次分享討論,可以解決壹些關於國學的問題,加深對國學的理解,培養自己在人前的素質和口才。
喊口號
每次晨讀結束前,我們都要喊俱樂部的口號。標語內容是:我們是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如約而至,人文從青年開始,青年從晨讀開始!通過喊口號,加強我們對社區的歸屬感,同時增強年輕人對國學的責任感。
經過長期的晨讀,我熟記並理解了《三紫晶》、《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孝經》、《大學》等國學經典,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經典對人生的指引和改變。其中,《弟子規》已經成為社會的精神標準。
活動意義:晨讀突出了我們晨讀社的特色。每天晨讀,風雨無阻,讓我們養成了早起早睡,按時工作的習慣。在國學經典的啟迪中,與古人對話,與古聖先賢交流,感受自身境界的升華。讓我們壹起感受大自然的節奏和生活的節奏。在默默中反思自己,在分享經驗中提升自己,鍛煉自己。
(二)晨讀社演講交流活動
活動時間:每天早上6:00-7:10。
地點:京新教學樓大廳三樓
活動形式:演講交流
負責人:張新文
參與人數:30多人
活動描述:每周都會盡量邀請身邊優秀的同學朋友給我們演講,如06新聞班的嚴乃誌(長春市國家優秀學者獎學金獲得者)、06語文班的李天舒(中國文化研究會創始人)等。,交流自己對國學的感受和生活經驗。
活動的意義:通過分享模範生的學習生活經歷,從中學習借鑒,特別是對新生的學習生活給予指導,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聽聽他們對國學的感受,就能體會到國學對他們生活的深刻影響。
(3)讀書俱樂部
活動時間:每周六晚6:30-8:30。
地點:南區新食堂壹樓。
活動社團: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團
活動目的:修行經典,應用於世。
活動形式:交流讀書心得,探討人生感悟。
參加人數:20人左右。
活動簡介:
首先,總結壹下過去壹周經典的練習;
其次,推薦妳讀過的書,以及從中領悟到的道理;我們還邀請了哲學社會科學學院的顏師兄和博師姐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同時,大家也可以聊聊自己壹周以來在學習、生活、與人交往中的困惑,很溫馨,很家常。
然後,從大家提出的感受中找出相同的話題,進行討論;針對討論的精神提出壹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並在下周實施。
活動意義:讀書會是國學晨讀會的重要活動之壹。我們活動的核心是“經世致用”,旨在讓學生在晨讀之余,更加關註國學經典書籍,同時提煉出能夠提升人格修養的核心精神,並加以實踐,達到青少年修身養性的目的。我們吸收了“二十八畫生讀書會”並註入其核心理念,規模進壹步擴大。我們小區的圖書館正在積極籌備,建成後讀書會將更加豐富多彩。
(4)圖書館
活動社團: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團
活動目的:珍惜大學時光,讀真正的經典。
負責人:張新文
參與人數:俱樂部所有成員,約180。
活動簡介:
這個圖書館是我們社團這學期積極組織的活動,目前還在籌備中。大四的留日學生周振把平時攢下的錢免費捐給了我們社團,希望我們可以先在社團裏建立壹個圖書館流通,從而影響更多的人。我大師兄發現我們圖書館缺少真正經典的國學書籍,更新速度慢,就成立了壹個小圖書館來彌補。
活動意義:
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籍浩如煙海,人生苦短,壹定要讀真正經典有價值的書。圖書館的建立,讓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國學經典,提高國學素養,為社團讀書會提供更深厚的理論基礎。
(5)太極拳
1.活動社團: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團
活動時間:2008年6月+10月-現在。
地點:京信五樓大廳或校園體育館。
4形活動:太極拳
活動負責人:張新文。
6.參加人數:20人左右。
7.活動簡介:
太極拳是我們俱樂部的另壹項重要活動,為了讓青少年更系統地接觸國學,體驗國學的深刻內涵。太極拳承載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精髓。每晚六點半,我們在京新五樓集合,我們邀請吉林省的太極專家。孫德春老師會教我們這套拳。我們將學習兩套“陸晨藝83式和楊泰遲24式”。其中,第壹套拳將氣功和武術有機結合。後者(楊的)是中國流行的套路,漂亮大方。通過培養規範的步法、技術、眼法、身法,為進壹步練習楊式太極拳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有些同學已經能完整地打出陳的83式太極拳了。
8.活動的意義: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部分,它的底蘊非常深厚。練習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習者的文化素養有關。縱觀歷代著名的太極宗師,無壹不是氣質高雅、學識淵博之人,可見太極拳不同於其他武術,也因此更適合廣大“文化人”尤其是青年學生學習和研究;對於後者來說,意味著太極傳有無窮的玄機和變化,學的滋味無窮,壹生難窮。這是在健康和修養上。它融合了太極八卦的思想和剛柔相濟的技巧。學習和練習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使身心與自然和諧。在這個略顯功利和浮躁的社會和時代,通過打太極傳來調試自己更為重要。
(6)新老學生座談會
1.活動社團: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團
活動時間:2008年9月22日
地點:三交五樓。
4活動形式:新老同學見面。
活動負責人:張新文。
6參加人數:50人左右。
活動介紹:在新老社長的配合下,晨讀俱樂部的新老會員進行了簡單介紹,交流了讀書感受,發表了對傳統文化的看法,介紹了之前的活動,暢想了未來的活動計劃,都包含在本次會議中。
活動意義:本次會議後,晨讀俱樂部成員對俱樂部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規劃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和想象,為俱樂部的內部組織建設提供了前提,為其未來的發展和積極貢獻奠定了基礎。
(7)進入文廟
活動時間:2008年9月28日
地點:長春文廟
活動形式:參加祭孔儀式,參觀孔廟。
負責人:張新文
參與人數:30多人
活動描述:孔子誕辰日,帶領晨讀社成員參觀孔廟,觀看仿古祭孔儀式,參加祭孔儀式,見證國學講堂成立,聆聽國學講堂舉辦的首場講座。
活動意義:此次孔廟之行,不僅讓晨讀社的同學們觀看了傳統的祭孔儀式,也讓我們再次接受了傳統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對儒家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聽著名學者的講座,我們可以沐浴國學的啟蒙,更能感受到對時代的責任。
(8)大型講座
活動時間:08-10-30
地點:逸夫教學大樓九樓
活動社團:學校聯合會、團委和學校、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成功社團。
活動主題:“感受國學,感恩博愛”在成功人生論壇。
活動形式:邀請著名慈善企業家王幹先生演講。
參加人員:團委、社聯王佐老師:國學晨讀社成員、成功社成員曲家偉老師等前來聽課的同學。
參與人數:300人左右。
活動簡介;國學晨讀社、成功學協會與團委、校社協會合作,在本次成功學論壇中舉辦“感受國學、感恩與慈善”講座。首先,在主持人簡短的開場後,邀請了團委的王佐先生代表學校致辭。那麽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邀請王老師;王老師開始講課:講述個人經歷,要求育坤幼兒園的孩子們流利背誦國學經典,播放王老師訪談紀錄片,講述自己對國學的感受;最後請現場同學提問;主持人總結,送給王老師壹份禮物——現場同學簽名祝福;主持人宣布講座結束。
活動意義:同學們從王老師身上深刻感受到國學對壹個人的巨大影響,不僅提高了對國學的感悟和理解,也懂得了如何真正踐行經典,在實踐中重新認識經典的重要性。
(九)參加誌願者協會的系列活動。
1.參與臨終關懷活動
活動時間:08-11-8
地點:吉林大學第壹醫院——寧陽醫院所在地。
活動社團:中國誌願者協會吉大分會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
參加人員:誌願者協會成員、國學晨讀社成員、吉大電視臺記者。
活動主題:關愛癌癥患者
活動形式:陪同醫生到患者家中服務,安慰患者。
參加人數:20人左右。
活動簡介;善終是李嘉誠基金會捐贈的壹項活動,旨在幫助癌癥、貧困、疼痛患者減輕身心痛苦。首先坐車去吉林大學第壹醫院寧陽醫院,和醫生聊聊了解情況。在病人家裏隨意存錢,為病人提供服務。
活動意義:在實踐中,旨在讓大學生放眼社會,走出狹隘的自我和狹隘的學習,在實踐中體會國學經典——“孝”的意義,體會助人為樂的快樂。
活動反饋:學生深入了解老人的內心需求,反思自己對家中老人關愛的缺失,實現親情的感召和回歸。
2.參加同心養老院的活動。
活動社團:中國誌願者協會吉大分會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
活動時間:165438+2008年10月23日上午。
地點:長春市同心養老院
活動形式:看望孤寡老人。
事件負責人:張新文。
參加人數:20人
活動簡介:
誌願者協會和晨讀社的壹些成員來到同心養老院為老人剪指甲、端茶送水。
與孤獨的老人交談。
活動意義: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愛老是人格修養的具體體現。
現在,這項活動對於參與其中的大學生來說,不僅是對孤寡老人的精神關懷,更是壹次提升素質的體驗,是壹次深刻理解生命意義的嘗試。
去孤兒院
活動時間:08-11-29
地點:孤兒院
活動社團:中國誌願者協會吉大分會吉林大學國學晨讀社吉大電視臺
活動主題:關愛孤兒,送溫暖。
參與人數:30余人。
活動描述:首先,乘車去孤兒院,給孩子們帶吃的,和他們玩遊戲聊天,教他們寫字;然後,和負責孩子生活的老師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
活動意義:在實踐中體驗“荀”的道理,感受給予他人快樂所獲得的幸福感和自我認同感;通過與孩子們的接觸,我們找回了已經步入成年的純真的自己,同時體驗了孤兒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珍惜眼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