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姐弟又來了
公歷9月10是中國的教師節。
教師節是在我國歷史上確立的。1931年,教育家太和程七寶聚集在南京中央大學,發表宣言,要求“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強教師修養”,並壹致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又稱雙六日。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為教師節,後又改為8月27日(孔子誕辰)。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知各地教育工作者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公認為工人階級的壹部分。1951 4月19日,教育部部長、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作出書面聲明,宣布“五壹國際勞動節”也是教師節。但由於這壹天缺少老師,實施結果並不理想。尤其是1957之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被忽視,教師節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近年來,我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為進壹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根據NPC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全國各地教師的多次建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重教活動的經驗,國務院於6月5438+0985 65438+10月11日作出報告。同年6月65438+10月21日召開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了關於設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10年9月為教師節。1985 9月10日,全國各地的教師慶祝了他們的第壹個教師節。
將9月10定為教師節,是因為尊師重教的活動能為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9月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集中力量組織活動,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教師節的設立標誌著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重。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國家的未來。教師的工作與每個家庭、每個孩子、少年和青年都息息相關。教師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依賴於壹代又壹代教師的工作。壹個社會,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有效的工作,就會在文明的進程中遭受損失。所以,壹部文明史,如果沒有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從那以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的方式慶祝他們的節日。通過評選和評獎,引進了經驗,幫助解決了工資、住房、醫療等實際困難,改善了教學條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節的由來
焦世傑·德萊利
不知道為什麽,那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突然想到老師也應該有自己的節日。
說起“教師節”的倡議,樸實坦率的王子坤教授講不出什麽驚天動地的故事,仿佛很平常的壹件事自然而然就發生了。但這位院士深厚的教師情結,這位出身井岡山革命老區貧苦農民家庭的院士,卻把壹切說得明明白白:王子坤教授從小學到大學都受到老師們的關懷,從小當老師是他的心願。23歲從武漢大學畢業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南開大學作為自己的夢想老師。教師成了他的終身職業。他曾經有機會當選天津市副市長,卻不辭而別。1984年5月,來到中國最高師範院校北京師範大學擔任校長。
那是1984 65438+2月9日,王子坤校長壹大早起床,就“突然”有了設立教師節的想法。他習慣性地在5點鐘來到辦公室準備工作,試圖把這個想法告訴任何人,但是還沒有人去上班。早上8點,他第二次來到辦公室時,直接給壹個從《北京晚報》認識的記者打了電話,把想法告訴了他,得到了記者的認可。第二天,《北京晚報》刊登了壹條200多字的短信,題為《王子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活動》,其中寫道:“...我們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尊師重教活動,將本月初壹定為全國教師節。王校長認為,尊師重教月可以定在每年寒暑假前的二月或三月或八月或九月。由此,這篇簡短的通訊成為最早提出設立教師節的文字記錄。
大約壹周後,65438+2月15日,王子坤校長召開座談會,進壹步推動這壹倡議,邀請了北師大著名教授鐘敬文、啟功、陶大勇、朱顯誌、黃季、趙卿煥等參與討論。這壹倡議得到了教授們的壹致同意,並聯合向社會提出。第二天,《北京日報》刊登了壹條關於這壹倡議的短信,但這條短信加了壹個醒目的標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王子坤提出9月為尊師重教月,建議9月的某壹天為全國教師節”。這是設立教師節的倡議第二次出現在媒體上。
經過兩次公開倡議,王子坤教授認為自己作為老師和校長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中國教師節的演變
教師節是中國唯壹的三個專業節日,包括護士節和記者節。自1931年以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出現了四種日期和性質不同的教師節。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教師節是1931年。當時教育界的知名教授太、程七寶等人,發起與京滬兩地教育工作者的接觸,擬定每年的6月6日為教師節,並發表《教師節宣言》,提出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增強教師修養三大目標。雖然這個教師節的誕生當時沒有得到國民黨政府的承認,但在全國各地都有壹定的影響。
鑒於“六·六”教師節是教師自發組織的,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1939年,決定將孔子誕辰日8月27日定為教師節,並出臺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當時還沒有全國推行。
1951年,中國人民* * *與中國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 * *商定,將5月1日國際勞動節定為教師節。由於種種原因,教師節實際上逐漸消失了。
“不知道為什麽,那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突然想到老師也應該有自己的節日。”教師節最早的創意者、中科院院士王子坤教授這樣說。
那是1984 65438+2月9日,王教授當天告訴北京晚報。第二天,北京晚報發表文章《王子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道活動》,引起讀者強烈反響。65438+2月65438+5月,北師大的鐘敬文、啟功、王子坤、陶大勇、朱智賢、黃季、趙卿煥聯名提議設立教師節。1985 65438+10月21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
為了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提高教師地位,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1985 1)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第壹個教師節,當時的校長李先念給全國的教師發了慰問信,祝賀節日,首都舉行了萬人慶祝大會。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 * *表彰了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
其實早在1932,國民黨政府就已經把6月6日定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6月6日為教師節,同時改為“五壹國際勞動節”為教師節。然而,教師沒有單獨的活動,沒有特點。9月10教師節的設定,是考慮到全國各地的大學、中學、小學新學年,學校要有新氣象。大壹新生入學,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營造“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的良好氛圍。1985九月10是中國第壹個教師節,從此老師們有了自己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