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害了陳獨秀的“托洛茨基”是個什麽人?

害了陳獨秀的“托洛茨基”是個什麽人?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是聯***(布)黨內和第三國際時期的托派的總頭目,托派"第四國際"的創始人和首領。

托洛茨基1879年10月26日生於南俄草原揚努夫卡村的壹個擁有三百俄畝左右土地的富農家庭。他的原名叫列夫·達維多維奇·勃朗施坦。他的父親是壹個俄國猶太人。托洛茨基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1888年,托洛茨基九歲那年,來到敖德薩,考入了壹所德國人辦的聖保羅教會學校。在敖德薩的八年學校生活,使托洛茨基大開眼界。1896年,托洛茨基轉到工業城市尼古拉耶夫城上學時,開始從事工人運動,組織了壹個"南俄工人同盟",並在工人中間進行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宣傳工作。1898年初,"南俄工人同盟"遭破獲,包括托洛茨基在內***200多人被捕入獄。1898年,托洛茨基被判處流放東西伯利亞四年。在流放地,他用安蒂德·奧托的筆名經常給老民粹派分子在伊爾庫茨克創辦的合法的地方報紙《東方評論》寫文章,探討有關愛情、友誼、死亡、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這樣壹些"人生問題"。1902年春,托洛茨基在流放地閱讀了壹份用復寫紙印的《火星報》和列寧的著作《怎麽辦》,深受啟發,決定逃出流放地去參加《火星報》派的革命活動。同年秋的壹個晚上,托洛茨基逃出了西伯利亞來到薩馬拉,當時護照署名托洛茨基,從此以後他就壹直沿用這個名字。托洛茨基在薩馬拉正式加入了列寧的《火星報》組織,在基輔、哈爾科夫、波爾塔瓦等地從事革命活動,並以"比羅"的筆名給《火星報》寫稿。經《火星報》代辦員的推薦,列寧建議托洛茨基到國外參加《火星報》總部的工作。1902年10月,到倫敦後,他開始協助列寧從事《火星報》的主編工作,並為報紙撰寫政治評論文章。1903年3月2日,列寧曾經寫信給普列漢諾夫,建議讓托洛茨基參加《火星報》編輯部,擔任第七名編委。列寧這壹提議因普列漢諾夫的激烈反對而沒有實現,決定只讓他參加編輯部的會議,無表決權。1902年年底,托洛茨基按照《火星報》編輯部討論的意見,到巴黎去從事爭取俄國僑民團體的工作。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西伯利亞同盟委任的代表身份出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圍繞黨綱和黨章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托洛茨基在開始階段曾站在列寧壹邊,但是壹碰到實質性問題就倒向了機會主義壹邊。

大會閉幕後不久,17名少數派分子立即在日內瓦召開了3天派別會議(1903年9月),會上通過了由托洛茨基和馬爾托夫***同起草的《關於黨內鬥爭的當前任務》的決議,攻擊和抵制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機關報編輯部。會後,他們采取行動,先後篡奪了中央機關報《火星報》、總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的領導。《火星報》從第五十二號起成了孟什維克的派報,被稱為新《火星報》。托洛茨基隨即為新《火星報》撰稿,他攻擊列寧是"雅各賓主義",是企圖建立個人獨裁的羅伯斯比爾,稱列寧為"馬克西米利安·列寧",這表明他堅決站在孟什維克壹邊。可是不久,托洛茨基又和孟什維克的領導人發生意見分歧。1904年4月,他申明脫離新《火星報》編輯部,9月正式"宣布"同孟什維克斷絕關系,自稱是超越於兩派之上,"沒有附和俄國勞工運動中的主要派別中任何壹方面的意見"。其實,托洛茨基從思想到行動上仍然同孟什維主義保持密切的聯系。

1905年,當十月罷工高潮掀起後,托洛茨基在彼得堡主要從事報刊宣傳工作。他還用揚努夫斯基的化名,參加了彼得堡蘇維埃的工作,在蘇維埃第壹任主席赫魯斯塔廖夫壹諾薩爾(青年律師)於11月26日被捕之後,他曾壹度接任過彼得堡蘇維埃主席的職務。12月3日,托洛茨基和彼得堡蘇維埃的其他委員在開會時被逮捕。從此開始了托洛茨基歷時壹年零三個月的第二次監獄生活。在獄中,他研究了地租理論和俄國社會關系史。1906年,他寫成了題為《總結與展望》的長文,以"總結"1905年革命為名,第壹次論述了"不斷革命"論。他在《自傳》中自吹這本書是"當時論證不斷革命的理論方面壹篇最完善的表述"。1905年革命失敗後,托洛茨基於1906年11月被判處終身流放。1907年2月,他在流放途中,借口坐骨神經痛要求住院治療,乘人不備便設法從西伯利亞別烈左沃逃脫,經彼得堡到芬蘭,不久他又搭乘壹艘開往瑞典的輪船,抵達斯德哥爾摩,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1907年4月下旬,托洛茨基以梯弗裏斯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倫敦召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五次代表大會。會上托洛茨基以"非派別的社會民主黨人"自居,扮演中派領袖的角色。他提出不同心也能"協力"的論點,反對同機會主義劃清思想界限。在這次大會上,除了對待資產階級政黨的態度問題以外,在所有的問題上托洛茨基都支持孟什維克,站在機會主義壹邊。同年8月,托洛茨基參加了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大會在爭論關於反對軍國主義問題時,托洛茨基極力鼓吹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主張。

在斯托雷平反動年代,當布爾什維克開展反對取消派和召回派鬥爭的嚴峻關頭,托洛茨基以超派別的姿態出現,實際上是站在孟什維克取消派壹邊,庇護取消派,攻擊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對此,列寧十分氣憤,稱托洛茨基是"厚顏無恥的猶大施卡·托洛茨基"。在這個時期,托洛茨基利用第二國際和德國社會民主黨機會主義首領的賞識和支持,在他們的報刊《新時代》和《前進報》上曾連續發表了幾篇匿名文章,肆意歪曲俄國黨內鬥爭的真相,謾罵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混淆國際工人的視聽。列寧揭露說"托洛茨基的行為表明他是壹個最卑鄙的野心家和派別活動者……嘴上滔滔不斷地談黨,而行動卻比所有其他的派別活動者還壞。"

1912年1月召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布拉格)全俄代表會議,決定把孟什維克取消派開除出黨,從此布爾什維克成為壹個獨立的政黨。對此,托洛茨基等人又是集會巴黎,又是向第二國際告狀,攻擊會議是"欺詐行為和篡權",是"政變",是"分裂"。同年8月25-28日,托洛茨基又糾合孟什維克、取消派、召回派和崩得分子,在維也納召開代表會議,拼湊了壹個"八月聯盟"。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竭力反對列寧提出的"變現代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正確策略口號。1915年9月,托洛茨基出席了齊美爾瓦爾德代表會議,在會上他追隨占多數的考茨基中派,反對列寧提出的同第二國際斷絕關系、建立第三國際的主張。1916年9月,托洛茨基的《我們的言論報》被法國當局查封,托洛茨基本人被驅逐出法國,赴西班牙,接著又被西班牙當局押送上船赴美國,1917年1月到紐約,在那裏遇到了布哈林,他馬上加入布哈林等人在美國主編的《新世界報》編輯部。他還活躍在紐約和費城壹帶,到處演講,做革命鼓動工作。2月底,俄國國內爆發革命的消息傳到了紐約,托洛茨基更是活躍,急忙辦理回國手續。3月27日,托洛茨基在歸國途中遭到英國警方扣押,5月才抵達彼得格勒。

托洛茨基回到俄國後,參加了"區聯派"的國際主義小組。區聯派原是1913年11月在彼得堡成立的中派組織。1917年5月,鑒於區聯派基本上采取了同護國派斷絕關系的立場,列寧主張同他們聯合,6月,資產階級政府以"德國間諜"罪名將托洛茨基逮捕入獄。在同年7月布爾什維克召開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作出決議,吸收托洛茨基和整個區聯派加人布爾什維克,在獄中的托洛茨基被選為中央委員。9月初,托洛茨基獲釋出獄,當選為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這時彼得格勒已轉向布爾什維克。10月10日,在列寧主持下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中央會議,決定在最近期間開始武裝起義。當時,托洛茨基雖然投票贊同起義,但是他主張要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來決定奪取政權的問題。

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布列斯特和約問題上,托洛茨基和列寧之間產生意見分歧。列寧主張無條件地立即締結和約,托洛茨基則主張"不戰不和",中央同意了列寧的意見。當時列寧曾和率領代表團同德方談判的托洛茨基約定:德國人不下最後通牒,就采取拖延的辦法;他們下了最後通牒就作讓步。2月9日,德國首席代表霍夫曼提出了最後通牒,次日,托洛茨基卻擅自發表聲明,俄國拒絕在割地的條約上簽字,並單方面宣布結束戰爭,全面復員軍隊。列寧為此非常氣憤,認為這是拿蘇維埃國家生死存亡的命運開玩笑,把戰爭當兒戲。由於托洛茨基等人的有害活動,使蘇維埃俄國付出了更大的代價,蒙受了更大的損失。在布列斯特和約簽訂後,托洛茨基於19土8年3月辭去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9月改組為***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在國內戰爭時期做了壹些工作,但決不象托洛茨基壹夥所吹噓的那樣,是什麽國內各條戰線上勝利的"唯壹的組織者",更不是什麽"紅軍的締造者"、"紅軍的領袖和組織者"。

1920年底,國內戰爭結束,全國進入恢復國民經濟的新時期。正是在這壹關鍵時刻,托洛茨基及其同夥挑起了工會問題的爭論,轉移了全黨的註意力。托洛茨基在1920年11月初召開的全俄工會第五次代表會議上,反對在工會中擴大民主,主張把行政命令的方法搬到工會中去。他提出把戰時***產主義的"螺絲釘扭緊壹下"和"把工會整刷壹下"的口號。1921年3月,俄***(布)召開第十次代表大會,對工會問題的爭論作了總結,肯定了列寧為首的中央的正確路線。

1923年列寧病情惡化,不能視事。在這樣嚴重的時刻,托洛茨基集中"左派***產主義者"、"工人反對派"和"民主集中派"等派別分子,在10月15日向黨遞交了有46人簽名的聲明書,即46名反對派政綱。他們把形勢說得壹團漆黑,預言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全面經濟危機","必然要滅亡",攻擊"政治局多數派政策將給黨帶來嚴重的危害",要求更新黨的機構,改變黨的路線。這個聲明是在托洛茨基的家裏簽署的,但托洛茨基本人卻不在上面簽名。1923年10月25-27日,俄***(布)召開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全會,譴責了托洛茨基和46人的派別活動的錯誤。但托洛茨基於12月18日在《真理報》上以《新方針》為題發表了壹封給全黨的公開信,攻擊老幹部,吹捧青年黨員和學生,制造新、老幹部的對立,從而又掀起了壹場反對黨中央和分裂黨的活動。經過全黨大辯論,托洛茨基的綱領遭到了全黨的堅決反對。1924年1月16日,俄***(布)第十三次代表會議總結了這次爭論,嚴厲譴責和揭露了托洛茨基及其同夥的反黨派別活動。

1924年1月21日,列寧與世長辭了。托洛茨基利用列寧逝世,又壹次向黨發動了進攻。1924年秋,托洛茨基接連拋出了《論列寧》和為《1917年》壹書所寫的序言《十月的教訓》等小冊子,篡改歷史,歪曲列寧形象,詆毀列寧主義,擡高自己的身價,妄圖以托洛茨基主義來頂替列寧主義,改變黨的路線。在托洛茨基發動新的進攻面前,俄***(布)立即進行了堅決的回擊。斯大林先後發表了《論列寧》,《論列寧主義基礎》等重要著作和演說,揭穿了他們的吹噓和捏造,保衛了列寧和列寧主義,同時向全黨提出了"埋葬托洛茨基主義這壹思潮"的戰鬥任務。1925年1月聯***(布)中央全會批判了托洛茨基的反黨言行,解除了他的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並給予最嚴厲的警告。

在1926年春夏之際,托洛茨基與季諾維也夫等人結成新的反黨聯盟,即托季反黨聯盟。他們蓄意挑起了關於壹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問題的辯論。他們拋出的《世界分工論》、《超工業化計劃》等荒謬理論和做法,理所當然地受到全黨的譴責和否定。托季反黨聯盟的活動遭到沈重打擊以後,他們暫時有所收斂。當英國張伯倫政府同蘇聯斷絕外交關系和貿易關系,各帝國主義國家企圖重新發動反蘇武裝幹涉之際,托洛茨基壹夥又加緊了他們的反黨活動。他們炮制和散布了大量反黨綱領和宣言,其中有《十三人宣言》(1926年7月)、《八十三人宣言》(1927年5月25日)、《十五人政綱》(1927年6月)?《反對派政綱》(又稱《九月三日政綱》)、《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者(反對派)提交聯***(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的提綱》等等,對列寧主義和黨的方針政策進行了全面攻擊和肆意誣蔑。對托洛茨基壹夥的這些反黨言論和非法活動,聯***(布)中央曾多次進行批評教育。只是在他們多次違背向黨做出的保證,壹再破壞黨的紀律的情況下,才決定把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先後開除出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解除季諾維也夫的***產國際主席、托洛茨基候補執行委員的職務。然而,托季聯盟成員卻不知悔改,11月7日,他們糾集其追隨者組織了反黨反蘇維埃的遊行示威,走上了公開反對蘇維埃政權的道路。對此,聯***(布)黨采取了斷然措施:11月14日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開除出黨,托季聯盟被徹底擊潰了。

1928年1月,托洛茨基被流放到中亞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在流放所,托洛茨基並沒有停止他的反黨活動。他不僅同全國各地的余黨進行頻繁的通信,給他們出謀劃策,進行遙控指揮,同時還加緊炮制反黨著作,起草了幾十萬言的《***產國際綱領草案(對基本原理的批判)》,繼續攻擊和妄圖分裂聯***(布)和***產國際。此時的托洛茨基派已從反黨的秘密集團完全變成了反蘇維埃的秘密組織,成了"敵視無產階級專政的組織"。因此,1929年1月20日蘇聯政府決定將托洛茨基驅逐出境。1932年2月又剝奪了他的蘇聯公民權。托洛茨基被驅逐出國後,先後流亡土耳其的普林基波島、法國和挪威等地,最後定居墨西哥。在國外期間,托洛茨基壹直進行著反蘇、反***、反人民的活動。他寫了大量著作反對斯大林和蘇聯,堅持和宣傳他的《不斷革命論》。

1940年8月20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遇害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