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朱亞夫
朱亞夫 (1943~ ),筆名方波、太公壽、長青、諸葛楚遊、歐陽雲飛、浦江紅、焦雨、許皎等。上海市人。記者、作家。上世紀60年代初投筆從戎,復員後曾任工廠宣傳科科長、教育科長、廠工會副主席等。1986年調 *** 上海市委老幹部局,負責《老幹部工作通訊》。次年入《上海老年報》社,歷任副刊部副主任、主任、編委、總編輯助理。現為上海作家協會、上海雜文家協會、上海錢幣協會、上海集郵協會、全國報紙副刊研究會會員,上海市老年學會理事,上海市創造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上海老年旅遊專業委、上海老年社會專業委副主任,海軍東海艦隊老幹部文學創作組顧問,上海《軍休天地》 雜誌社主編等。著有 《黃昏風景線》《名人書齋》《雜壇徜徉錄》《人生暢想曲》,主編 《中華名人書齋大觀》《老年生活萬寶全書》 《壽星列傳》《老年生活也精彩》 等。鐘情於名人齋名研究,人戲稱 “齋名大王”,曾被《人民日報》 (海外版)、香港 《大公報》 《解放日報》《濟南日報》《讀者導報》《新聞記者》 等30多家報刊介紹。
主要書齋號有: 樓中閣、紫來齋、青史樓等。
樓中閣上世紀80年代,上海居民住房緊張,朱亞夫壹家6口人,蟄居在老式住宅的兩樓,中間壹層板壁,把通前樓壹分為二,其父母居住在朝南壹間,他和妻兒4人則擠住在十來平方米朝北壹間。4人困居半室,空間所剩無幾。他的妻子從事教育工作,他在壹家報社作記者,都與文字結下不解之緣。那臨窗的壹張方臺就是他們備課、寫作的天地,也是兩個兒子溫課做作業的地方。這小小的方寸之地常常成為他們壹家晚間的必爭之地。每當這時候,他就想,能有壹間書房那該有多好呀!
以後,朱亞夫在室內搭了間閣樓,這就是樓中閣。閣只有幾平方米,人在閣中,不能立直,卻可坐正,這就足夠了。端坐閣中,使人想起劉禹錫的《陋室銘》。他好像從嘈雜的人間來到了幽靜的天堂,妳看,壹張誘人神往的寫字臺居中而放,旁邊壁板上做了個簡便書架,那是放置隨手翻閱的書籍的。閣樓沒有燦爛的陽光,卻也有足夠的光線; 不能置放飄香的茉莉、牡丹,就養植了幾枝喜陰的文竹、萬年青。讀書倦了,擺弄壹下翠綠的文竹,倒也別有情趣。當夜幕籠罩大地時,8瓦小燈也能使陋閣通明。在朱亞夫的心目中,它比金聖嘆的 “唱經堂”更寬敞明亮,比豐子愷的 “緣緣堂” 更幽凈高潔。
紫來齋
“紫來” 之名,緣自於1968年。那年 “五壹” 節,朱亞夫結婚蜜月旅行到杭州。遊罷虎跑泉,登上玉皇山,已是熱汗直冒。可當走近紫來洞,跨上仙人石時,頓覺清風拂面,分外涼爽,不禁精神為之壹振,於是在紫來洞前拍照留念。以後了解到紫來洞乃 “紫氣東來” 之意,取自道家始祖老聃的壹段傳說: 當年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關令尹喜望見其有紫氣浮關”,是為吉祥如意之兆。洪升在《長生殿》 中就有 “紫氣東來,瑤池西望翩翩青鳥庭前降” 之句。於是也附庸風雅,萌生了題書齋號為 “紫來齋” 的主意。先後請滬上書法名家任政、錢君陶、杜宣、胡鐵生等手書了齋名。
2002年元旦前夕,紫來齋正式落成。朱亞夫在面南的墻上,掛起了胡鐵生先生題於 “癸酉 (1993年) 元旦” 的那蒼勁峭麗的 “紫來齋” 匾額,仿佛“紫氣東來”,頓覺蓬蓽生輝。東墻前陳放著壹排高3米許、寬近3米的書櫥,裏面井然有序地放著他的近萬冊圖書。按現代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詩歌、散文、經濟學、哲學、新聞寫作、馬列著作等,分類陳放。他所鐘情的書齋文化,也有專架陳列。打開射燈,滿架的書發出悅目的光彩。站在書櫥前,雙手叉腰,打量著滿櫥的書,就像檢閱麾下的萬千將士,那感覺好極了。這時候,他才真正體會到什麽叫 “書香盈室” !
朱亞夫在書齋中 余佩英攝
寬大的書桌旁,另放著壹只精致的書櫥,那是專放他自己的著作和友人的簽名本,櫥上置放壹盆長青藤,長枝滿綴綠葉,披散下來,婆娑生姿,為書齋平添了陣陣生氣。另壹面墻上,則放著壹只博古架,上置鐵樹壹盆,古玩幾件,也為書齋點綴些許雅趣。室內字畫各壹,書法為曹慕園先生相贈,錄自杜甫名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這是朋友的期盼之詞; 畫是國畫名家施南池的《千島湖桂花島攬勝圖》。這些丹青,為小小書齋增色不少。
樓中閣 劉壹聞刊
樓中閣 蔡天石刊
紫來齋藏書 張南刊
紫來齋 胡鐵生題
紫來齋 錢君陶題
紫來齋 施學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