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最近的例子,不妨參考國慶閱兵。
閱兵的背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這裏有幾個例子。
壹,
國慶60周年閱兵時,空中加油的精彩場面令人難忘。主角來自廣州空軍某團。這是該團繼10年前參加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典後,第二次亮相國慶閱兵。昨天下午,官兵們回到廣東某機場,受到所在部隊官兵的熱烈歡迎。
記者3日專程來到廣東某機場,第壹時間采訪了官兵。他們為了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進行10秒的短暫表演而訓練了8個月!
閱兵那天真的沒有空中加油。
據介紹,壹般空中加油分五步完成。先起飛後加油機和受油機在空中相遇,然後編隊飛行,完成對接,開始加油。最後,兩架飛機離開各自的航班。事實上,閱兵當天加油機和受油機並沒有真正進行空中加油,只是在預對接狀態下飛過天安門廣場,因為加油的工作空間高度通常在幾公裏以上,國慶閱兵時飛行高度較低,所以采用預對接模式進行飛行展示。
這次閱兵空中第四梯隊是加油機梯隊,由三個不同型號的三個機組組成。用空中梯隊加油機梯隊隊長劉電軍的話說,“這就要求所有型號要像夫妻壹樣了解對方的脾氣、性格、技術水平和操控特點。”
如何保持2米的距離?翼子板上的標記線定位
空中加油是壹項對飛機和飛行員素質要求很高的技術。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掌握。據悉,10年前閱兵時,廣州空軍某團只有幾個人掌握了空中加油技術。經過編隊、對接、加油等上百個訓練課目,該團飛行員全部完成空中加油訓練,加油成功率達到100%。
對於加油梯隊,空軍規定的編隊標準很高:加油機以500 km/h的速度編隊飛行時,與加油錐套的距離必須保持在2米,其控制難度可想而知。“加油梯隊的特點是編隊小、編隊難、飛機性能差異大。尤其是加油機和受油機之間的距離很小,壹不小心後果將不堪設想。”加油梯隊指揮員、廣空航空兵某師參謀長喬軍經常告誡官兵,對0.01m、0.01s要非常嚴肅。
在易受氣流幹擾的低空,加油員和受油員之間如何保持2米的距離?原來,在計算出飛機加油機的最佳關系位置後,官兵們在加油機翼上畫出了相應的標誌線,供飛行員加入編隊時判斷定位。
如何在空中形成整齊的隊形?就拿《捕魚寶典》來說吧
由各種飛機組成的混合編隊來自不同的師,他們的訓練機場相距數百公裏。飛機如何在空中形成整齊的隊形?據介紹,空中編隊方式壹般有“捕魚”、“攔截”、“會合”等。喬軍梯隊采用“釣魚組合”。“大飛機沿著小飛機機場的跑道飛,小飛機沿著跑道停。大飛機從正上方飛過,小飛機就起飛去追,追上去,就像大飛機追上小飛機,飛到天安門廣場壹樣。”喬軍告訴記者,他駕駛的戰機是10: 46起飛的,112: 12秒從天安門廣場上空經過,“米秒不差”。
天安門廣場上空短暫的10秒受閱表演,官兵們訓練了8個月!平時,經過喬軍的訓練,他壹步步走下階梯。那天正式宣讀完他之後,大家把他拉出了機艙。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雖然只有兩個飛行員能飛過天安門廣場,表演時間大概是10秒,但是包括預備役飛行員、指揮部、地勤人員在內,多達120人,訓練時間長達8個月!也正因為如此,喬軍坦言:“有壓力是因為我不是代表個人讀書;而榮譽也應該屬於我們整個團隊。”
■對話
航天航空長期受油飛行員
某師參謀長喬軍:
在那壹刻集中精神
想著開壹架好飛機
記者:當我飛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妳有沒有想過偷偷下來看壹眼天安門廣場?
喬軍:那壹刻,我沒有想那麽多。我只是專心把飛機開好,保持隊形,因為那麽多雙眼睛在看著我們,這是對我們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記者:那天開始的時候天氣好像不太好。影響起飛了嗎?
喬軍:那天早上雨下得真大。水汽很強,能見度約1 km。但平時在能見度有限、低雲、雨中降落等超級氣象條件下的訓練,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後來天氣逐漸好轉,起飛很順利,心裏也就踏實了。
記者:妳這次對任務的參考還滿意嗎?
喬軍:後來,我通過重播觀看了閱兵,我看到我們的隊形保持得很好。當時氣流挺強的,電視上應該看到加油錐在晃動,就是飛機因為氣流和低空地面顛簸有點顛簸。但是我們克服了困難,整個陣型還是很和諧的。
第二,
“天安門廣場前,兩塊中國表之間是96米,走128步。”徐忠言和她的女民兵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只用了1分鐘。雖然距離國慶慶典已經過去半個月,但滁州的“燕子”依然為自己在閱兵村200多天的生活激動不已。
“燕子”歸來,父母不敢認。
“這還是我的小燕嗎?”前天上午,剛踏進家門的徐中燕被母親緊緊抱住。“原來白人女孩被曬黑了……”徐的母親向記者描述第壹眼見到女兒時,言語中滿是心疼和不舍。“以前聽小燕說閱兵村苦,但親眼看到還是很難過。”母親徐說:“光是靴子就磨壞了六七雙,每天還得換六套衣服。”聽電視說,閱兵村的學生壹天至少要出兩公斤的汗,徐的媽媽大呼“省心”。
閱兵結束後,姐妹倆哭了。
“當我經過天安門廣場時,我只想走好每壹步,不敢看天安門門。”徐忠言說,經過1多分鐘的檢查,她心無雜念,思想高度集中。走過天安門廣場後,姐妹倆終於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相擁而泣。“訓練的辛苦太多了,那壹瞬間都結束了,所以大家都很激動。”雖然閱兵結束後徐忠言在閱兵村多呆了幾天,但她還是錯過了長長的跑道。前天,壹家人聚在飯桌上看閱兵村燕子的訓練視頻。“當那些女孩受不了哭的時候,我們的燕子也跟著哭。”采訪中,徐的母親壹直拿著女兒在閱兵村拿到的獎狀。“證件、手表、照片、字畫、相冊...只是閱兵紀念品,我會背壹大箱。”徐神父高興地說:“這些東西哪裏有錢買?”
再次前進,鄉親們壹起鼓掌。
昨天,徐忠言換上閱兵時的紅裙白靴,來到自己曾經就讀的新河小學,再次踢起了正步。剛強挺拔,壹動不動,落地有聲的表演,讓徐忠言真正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大家圍攏在燕子身邊,聽她講述閱兵相冊《青春無悔》中每壹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徐中燕是我們村的驕傲,也是我們滁州人的驕傲。”當學校老師和周圍的村民得知徐忠言光榮歸來,都豎起了大拇指。“我在訓練中的任務就是走好每壹步。”回到家中的徐忠言十分感慨。“現在我的任務就是陪陪父母。”
第三,
日記放在趙婧的床頭,封面上寫著“閱兵日記”。她忍不住又翻了壹遍,這幾乎成了她的日常作業。我已經回太原6天了,但是趙婧說她壹點也不想住在家裏。她想回到閱兵村,回到過去10個月她所熟悉的生活。
趙婧,出生於1991,山西省太原市人。現在在北京松下電器公司實習,是國慶閱兵女民兵方隊中唯壹的太原姑娘。
65438+10月11,記者在她家見面時,趙靜特意換上了閱兵當天的衣服,壹件玫紅色的呢子連衣裙,壹雙銀灰色的靴子。趙婧又高又瘦,短發,娃娃臉,但臉上的笑容比18的年齡成熟多了。
這種成熟的前提是成長,背後的故事都記在日記裏,只是不能裝在日記裏。
2009年6月22日(閱兵前101天)星期壹,天氣晴朗。
我已經很久沒有寫日記了。我決定從今天開始重拾這個習慣,記錄我18的非凡年齡。今天出奇的熱,感覺太陽快要把我烤熟了。這兩天做完練習就開始練軍姿。有時候我們要站壹個多小時。太神奇了!我佩服自己!爸爸不讓我驕傲,對!
故事背後:趙婧的軍人生活其實早在65438+2008年2月就開始了。從臺中技術學校畢業後,趙婧在松下電器公司實習。實習期間,公司接到武裝部通知,要招壹個女民兵隊,她和公司其他四個女生都報了名。沒想到體檢和面試都很順利,在聖誕節65438+2月25日憑著壹張錄取通知書實現了從小的當兵夢想。
2009年7月6日星期六多雲
媽媽,這是我經歷過的最累的壹周。真的很累!我的腿又有點吃不消了,右腿的大腿肌肉又開始疼了,但是我不敢給妳打電話,怕妳問我事情怎麽樣了。我不想讓妳擔心,但是我真的很想在妳面前變得有魅力。
故事背後:5438年6月+2月的北京特別冷,但壹群17歲到29歲的女生即將在這裏開始她們的讀書生活。訓練每天5: 30開始。這是趙婧的第壹堂課,向前踢腿,擺出軍姿。這麽冷,卻不能動。每天的訓練時間是8到11小時,有時候會忍不住站在隊伍裏哭。
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閱兵前10天)多雲轉晴。
煩人!早上練了兩個小時,就不做操了。估計以後要訓練四個小時(之前八個多小時)。漂亮!那個美女,哈哈!我需要加油,在最後十天更加努力。
背景故事:那壹次,趙婧幾乎放棄了。她肌肉嚴重拉傷,腳上起了水泡,想寫報告辭職。最後,她的兩個姐姐給了她鼓勵:“妳堅持這麽久,不堅持兩圈嗎?”在特別困難的時候,友誼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珍貴。2009年9月30日星期三(閱兵前1天)下雨。
明天就是閱兵了,我的十個月終於結束了...我還是不習慣。中隊點名的時候,我好失落,差點哭出來。當我看到他們所擁有的壹切時,我哭了。今天下午我在電視上,央視來拍受閱部隊的準備情況。擦槍的特寫是我。靖,加油!
背後的故事:早在2009年3月,來自各方的隊伍就進入了沙河閱兵村。與以前的訓練相比,這裏的生活壹點也不輕松,但趙婧說,每個人都適應了很多。打雪仗,安排節目,出版黑板報...並填滿他們訓練後的生活。給趙婧印象最深的是明星們來到閱兵村表示哀悼。她最喜歡的羽泉也來了。那天趙婧大聲喊叫,但不幸的是她不想簽名。
2009年6月65438+10月65438+10月,星期四,天氣晴朗。
10 10月1來了,我苦練了十個月的汗水終於在今天展現出來了。我今天醒的很早,三點半,可能是興奮吧。準備,洗漱,換衣服,化妝...我開始走路,只聽到均勻的高跟鞋哢噠聲。我聽了太激動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背後的故事:10年6月2日,閱兵後的第二天,趙婧和他的妻子仍然早起跑步。誰也說不清是什麽樣的心情。冷凍訓練的痛苦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烈日下臉上破皮的體驗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直到10年6月5日,他們離開閱兵村,痛哭流涕,才發現自己得到了什麽。
第四,
隊長張、曾經是奧迪、奔馳的模特,看完想成為真正的軍人。
6月65438+10月1日上午,女民兵方隊在兩位領隊的帶領下,氣質優雅,受閱幹凈利落,壹字不差地走過受閱區。女民兵隊伍英姿颯爽、步伐整齊,受到了大眾的熱烈追捧。領隊張、被很多網友稱為“徒步方隊最美隊員”。
我曾經是奧運禮儀小姐。
在各大門戶網站的閱兵視頻中,“女兵方隊”點擊率排名前五,天涯、貓撲等論壇上頻繁出現以“女兵最強”、“花間魅力兵”、“紅衣女兵截圖”為名的貼吧。
“領隊的和張,還是大四的學生,來自山東,身高1.78米。他們以前是名牌車的模特!”網友“映山紅”爆料稱,女子民兵團的領隊是中華女子學院的,專業是廣告模特和形象設計。壹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開始搜索相關線索。他們發現,黨員曾是奧迪、奔馳兩大名車的平面模特,張曾是北京奧運會“鳥巢”主會場的禮儀小姐和波司登、歐萊雅等知名品牌的模特。
“面條”貓的腳步變得像風壹樣亂踢
“呵呵,謝謝妳的封號。參加閱兵的女生可能會少壹些,所以我們很幸運趕上了。”前天下午,記者聯系上張時,她還在閱兵村,等著處理完後續工作回家。
說起這幾個月的訓練生活,張感觸良多。“趙娜和我以前學過模特,所以我們的手和身體都很柔軟。但是閱兵要求身體要松,腿要如風。剛練的時候,大家都開玩笑說我們是‘面’。”
為了成為合格的女兵,兩人在腿上綁上沙袋,瘋狂練習體能。“當時別人做20個俯臥撐,我們做50個;別人跑五圈,我們就跑10圈,反正我們也要翻倍。”張說,當她們被稱為“非洲黑人女孩”時,她們的訓練成績開始逐漸提高,最後被選為領隊。
看完了想成為壹名真正的軍人。
“太陽底下這麽黑,以後出現在鏡子裏很難看。還有誰找妳走?”見過“非洲黑人女孩”長相的老師和親戚都表示擔心。“不會,用不了多久就能恢復,而且‘黑’走秀也很受歡迎。”
張說,通過閱兵,他成熟了很多,如果有機會,他會考慮加入真正的士兵行列。“無論我回去還是不回去繼續從事模特行業,天安門廣場前的128正步都將成為我壹生中珍貴的記憶。”
據華西報報道
秘密"""
女兵閱兵背後的故事
吃黃連素防止上廁所,紮裙子防止摔倒。
國慶60周年閱兵結束,黃偉的感受讓人驚喜。“沒在壹起練的時候很激動。”。她站在三軍女隊第三排16。
生理周期提前調節
“訓練就是每天重復動作,對我來說太辛苦了,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黃偉說。
不僅訓練艱苦,閱兵的準備工作也非常細致。女兵生理周期有問題。如果周期恰好在國慶節,對女兵的體力影響很大。為此,女兵隊的隊醫統計了壹個月前女兵生理周期的日期,並使用藥物調節,避免10+1。
"女兵的服裝也有特殊的設計."黃偉說,閱兵時女兵穿的裙子都是側鉤的,擔心向前走會掉下來。為了防止意外,裙子上又縫上了扣子。就這樣,女兵試著用皮帶系住裙子。
補了20多分鐘。
10 1淩晨4點,黃偉和戰友們起床了。專業化妝師來到閱兵村化妝,每個人花了20多分鐘。
化妝換好衣服後,女兵服了黃連素。"這是壹種非常重要的藥物,可以預防腸道感染."黃偉說,它還有壹個功能。有些人緊張的時候會不斷的想去廁所排便。這種藥可以減緩腸道蠕動,讓人在閱兵時不想排便。
量壹下腳,訂900雙馬靴。
女兵和民兵穿的漂亮馬靴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去年,山東某團被指定為R&D唯壹的將軍鞋、上尉鞋、國慶閱兵女兵和女民兵馬靴單位。為了保證質量和舒適度,該團決定為每名女兵和女民兵“量身定做”。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兩次閱兵共有900名女兵和民兵,但從小腿和腳踝的周長、腳的寬度和腳背的高度來看,沒有兩個是壹模壹樣的。而且女兵的腳在訓練初期大小不壹,訓練中期腫脹,訓練末期肌肉結實。為此,他們已經多次派人去閱兵村測量。
據華商報、羊城晚報
請註意""
國慶大典引爆了網絡上的愛國激情。
網友大呼“我驕傲”
首都北京的盛大慶典不僅點燃了天安門廣場數十萬軍民的激情,也在網民心中引起了愛國激情的大爆發。新聞帖子和各大論壇成為他們表達愛國熱情的渠道。
在眾多的新聞信息中,網民最常用的壹條就是因為春節晚會上的壹個小品而在網絡上走紅的熱詞“我驕傲”。“雖然我個子不高,但我可以看看我的士兵們那磅礴的軍事力量。作為壹個中國人,瞬間有壹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我驕傲!。"網民“林雷”的幽默透露出中國人的自信。網友“草原之子”說:“從小受教育的人,不應該有驕傲,但壹定要有驕傲。看了今天的閱兵,我明白了什麽是中國人的驕傲,什麽是中國的脊梁!”網友“龍城”的留言說出了很多網友的心聲:“作為壹個中國人,生在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驕傲!”據中新社報道
記者手記""
壹個強大的士兵,壹個可愛的士兵
當他們在天安門廣場受閱時,他們代表著偉大的教師和文明的教師。訓練場下,是壹群可愛的軍人和普通的年輕人。
閱兵結束後,記者第壹時間趕到沙河閱兵村。按照安排,閱兵結束後,官兵們回到閱兵村的第壹件事就是休息。但官兵們壹回去,就利用休息時間拍照聊天...合影的動作從挺拔的軍姿變成了各種“誇張”的造型,比如吐舌頭,飛起來。
之前參觀閱兵村的時候,大部分官兵都壹臉嚴肅。受閱後,戰士們黝黑的臉上壹直掛著微笑,他們主動和扛著相機的記者打招呼。“我們是普通人,所以壹定要緊張。急行軍時,我們的腿有點發抖。幸好我們馬上調整過來了”,受閱戰士史勝利說。
聽說記者要找湖北老鄉,戰士何傲主動“討好”。不到5分鐘,就帶了六七個。徒步方隊第三方陣23歲的戰士王超,家住湖北黃岡。閱兵前四天,他打電話讓家人在電視上看他的英氣。閱兵圓滿結束後,王超回到駐地看電視錄像,卻沒有發現自己。他很擔心:“我沒有在電視上看到自己。在家裏打電話該說什麽?”
在閱兵村,壹個士兵拉著壹個穿著迷彩服的記者說:“我覺得我走得還不夠。我真想再踢兩下。”經過長時間的家務,他得知記者不是他的戰友小戰士臉紅了,說:“我把妳當成老班長了。閱兵前我有很多話要說,現在我想說的都說了。”
五,
在北京北郊沙河閱兵村,14徒步方隊和數千名戰士站在陽光下,搏擊沙塵,刻苦訓練。走進沙河閱兵村,妳會看到地面上美麗的風景線。是可愛的戰士用腳踩的線;妳會聽到壹首鏗鏘有力的歌,那是戰士們發自內心的吶喊。訓練給他們年輕的臉上留下了鮮明的“閱兵臉”和黑白相間的“斑馬背”,每個人都瘦了10公斤。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壹個個創造訓練的極限,也才能壹個個創造最多的閱兵...
走在最前面的旗手
旗手朱振華:前閱兵旗手的女婿再次舉旗健身,瘦了30斤。
提起國慶閱兵的旗手朱振華,閱兵村的人都知道他是35周年閱兵的旗手,是被譽為“天下第壹兵”的原三軍儀仗隊隊長程誌強的女婿。這種地位給朱振華提供了經驗和很大的壓力。
從決定參加閱兵的那壹刻起,朱振華就面臨著挑戰。作為三軍儀仗隊的總教練和二中隊的中隊長,他還擔任了排的教練。為了保證揮旗的穩定性,他把水壺裝滿水掛在旗槍上,從壹個開始,再掛兩三個,直到動作完全定型;每次風壹吹,別人都往休息區和宿舍跑,他卻逆風舉旗訓練穩定。“嶽父講了他的經歷,風是難聞的,逆風也不慢。對我很有幫助。”
為了讓動作更加穩健優雅,作為旗手保持身材很重要。進村之初,朱振華就開始按照標準身材的下限減肥。“動起來減肥”成了他的目標。他讓家人給村裏送減肥茶,堅持每頓飯減半。三軍儀仗隊夥食好,最愛吃的菜,比如紅燒豬蹄、辣雞塊,成了對他最大的“折磨”。壹天訓練幾十公裏,他實在餓了,就去炊事班找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吃。到6月底,身高1.87米的他成功減重近30斤,達到160斤。做到了流暢的身體線條和優美的隊列動作,二次考核和合練得到了首長們的好評。談及這段經歷,他總是欣喜地說:“我終於為球隊爭得了面子,也給了自己壹個交待。為了閱兵再降20斤也值得。”
強化訓練階段開始後,細心的戰士發現,二中隊長改用勺子吃飯,而且是橫著抓。壹開始大家都在開玩笑。後來,我從記者口中得知,朱振華壹天幾百次的搖旗動作使他的背部肌肉痙攣。運動結束後,他需要兩個人幫他脫下訓練服從,晚上只能睡覺。連筆連舉旗桿和在中隊的重要日誌上簽名都不會,更不用說用筷子了。管敢於和自己較勁,就是因為他有壹往無前的精神。4個月後,這位32歲的河南漢子弄斷了壹面訓練旗,高強鈦制旗桿被他用手弄得變形。
受閱官兵學歷都是最高的。
女博士唐甜:“走路”不比考試輕松。
女醫生踢開天安門廣場,唐田將是第壹個。
重慶姑娘唐甜是三軍女兵壹中隊的壹員,是流行病學與統計學專業的博士生。1983年5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在所有官兵中學歷最高。
對於這個26歲的姑娘來說,“走路”和考試壹樣難。“剛來的那幾天,我拼盡全力,裝瘋賣傻,但還是憋了壹整排。”頭不直,腰不直,眼神不好,手型不對...“沒想到對單壹軍姿的要求這麽多!我的關節像散架了壹樣,好累……”愛哭的唐甜經常在訓練的時候悄悄抹眼淚。
雖然她是三軍女隊中年齡最大,學歷最高的隊員,但她謙虛好學,不服輸,主動向隊列好的年輕隊友請教。隊友們也願意和“博士姐姐”交流自己的訓練經驗。唐田很有想法。他在休息時查閱了大量運動創傷學、軍事醫學心理學等與隊列訓練相關的書籍,結合隊列訓練中人體骨骼和肌肉的運動特點,幫助隊友預防訓練損傷。
唐田說:“遊行壹次,收獲壹生。”閱兵訓練給我的人生增加了壹課。為了奉獻國慶閱兵的精彩儀式,展現三軍女兵的英姿,我和隊友們做好了壹切準備。"
六,
故事的主角是28歲的儲君和27歲的丁雅琴。如果儲君沒有參加國慶閱兵,他們早就結婚了。為了不影響儲君的訓練,每次和他通電話時,丁雅琴都盡量保持平靜,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
“放心吧,我們壹定好好訓練,我們會在心裏深深想念妳的!我們都是妳的‘男朋友’。我們驕傲地舉起右手,向偉大善良的您致敬!祝妳早日康復!”這是壹封來自北京閱兵村的特殊“集體情書”。這封“集體情書”背後的故事,已經在閱兵村廣為傳唱。
故事的主角是28歲的儲君和27歲的丁雅琴。如果儲君沒有參加國慶閱兵,他們早就結婚了。儲君是無錫某部二級士官。從丁雅琴大學畢業後,他在無錫創業。去年年底,他們訂婚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選拔參加今年國慶閱兵的工作開始了。經過層層選拔,儲君有幸成為國慶首都閱兵的壹員。這消息使他們高興得跳了起來。
然而,對儲君來說,參加閱兵意味著推遲結婚。“希望妳能全心全意參加國慶閱兵,我會為妳驕傲。”丁雅琴的話消除了儲君的憂慮。
天有不測風雲。今年7月9日,壹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丁雅琴。過馬路時,她被壹輛工程車撞倒,車輪碾過左腿,導致左大腿粉碎性骨折。在醫院的急診室裏,丁雅琴流著淚問醫生:“請不要截掉我的腿。我還年輕,還沒結婚呢!”連續做了四次手術後,丁雅琴非常痛苦。她多麽渴望她的未婚夫能和她在壹起!
9月27日,記者在病房裏見到了丁雅琴,但她身材嬌小,內心強大。“我的腿終於保住了,以後我會努力站起來的。”小丁臉上帶著堅定的微笑。
為了不影響儲君的訓練,每次和他通電話時,丁雅琴都盡量保持平靜,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過。但是,她的聲音不再那麽清脆甜美,柔弱中帶著憂傷。每當儲君關切地問她是不是不舒服,她總是找借口搪塞,要麽是感冒了,要麽是腸胃炎又犯了。有壹次,病房外的噪音傳到電話那頭,還是引起了儲君的懷疑:“妳到底在哪裏?”“我在壹家婚紗店。人太多了。”然後,匆匆掛了電話。“我做夢都想聽到儲君的聲音,但我怕自己忍不住哭,只能不情願地掛掉電話。”丁雅琴說。
9月15日,千裏之外的儲君通過他人得知了真相。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淚奪眶而出。他特意委托電視臺為未婚妻錄制了壹段視頻。面對鏡頭,他深情地說:“我很清楚妳做了什麽。軍功章壹半是我的,壹半是妳的……”
同壹個遊行隊伍的戰友看到這壹切,決定為兩人送上最浪漫的祝福。於是,故事開頭的“集體情書”就出現了。
希望妳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