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仰頭看桐樹, 桐花特可憐。 願天無霜雪, 梧子解千年”這首詩是誰寫的?最後壹句是什麽意思

“仰頭看桐樹, 桐花特可憐。 願天無霜雪, 梧子解千年”這首詩是誰寫的?最後壹句是什麽意思

出處:《子夜四時歌·秋歌》南北朝,作者佚名。

翻譯:擡頭看梧桐樹,桐花特別惹人憐愛。希望永無霜雪雕謝桐花之日,梧桐子能夠在這條路上落千年。

“梧子”本指梧桐樹所結的果實,這裏諧音讀為“吾子”,即女子所愛的男子。在民歌中,每以“花”比女方,唯獨“桐花”卻多用以比喻男子。“解”,有墜落之意,而“落”又有停留之意。

“願天無霜雪”二句,意味倘若天無霜雪,梧子可以在這條道路上存留壹千年。也就是說,即使過壹千年梧子都落在這條路上,既然如此,則所愛的男子將永遠從這條路上來尋訪自己,亦即千年永愛之意。

這首詩說得比較簡略,前二句謂仰頭看男子,這個男子的確可愛,但語氣中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意。不過“梧子”是要落下來的,等它墜地,自己就可以得到它了。

所以“願天無霜雪”,再過壹千年梧子也依然會在這裏飄墜,自己總有機會得到它。這裏面有壹廂情願的癡情,又切合秋天梧桐結實隨風飄墜的實景,寫得自然深摯。只是語氣晦澀,倘不參照《讀曲歌》,是不易理解的。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現存南朝民歌的內容比較狹窄,絕大多數是情歌,以《子夜歌》《子夜四時歌》為代表。本篇所選是《子夜四時歌》之三,是壹首秋歌,它以清新淺近的語言,真實地再現了思婦對出征丈夫的思念之情,風格哀怨而又纏壹綿。

“秋風入窗裏,羅帳起飄飏”兩句從表面上看實在寫秋風,而是則借助於寫秋風以渲染壹種氣氛。淒涼的秋夜,孤獨的留守思婦,颯颯秋將將窗前的“羅帳”吹得高高地飄起來,使寒冷皎潔的皓月將幽幽的銀光傾灑滿屋,這怎能不換氣她憂傷哀怨的情懷呢?

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這是多麽有意味的詩境呵!須知這儼然女聲合唱的“插曲”決不多余,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亦在畫中,它回腸蕩氣,激動人心。因此可以說,《秋歌》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百度百科-子夜四時歌·仰頭看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