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唐弢的唐弢藏書

唐弢的唐弢藏書

唐弢的嗜書如命,在現代文學家中是出了名的,這壹點對與他交往過的人來說自然是顯見的。沈絜雲回憶說,唐弢和她結婚不久,壹次外出,走過壹個有好幾個小馬路的交叉口,唐弢忽然說:“這裏有個賣舊書的地方,我進去看壹看,十幾分鐘就出來,妳在這裏等我壹下。”沈絜雲只好由他去。不料唐弢進了書店後,壹頭紮進書堆,竟忘了外面還有等他的人,仔仔細細淘起書來。沈絜雲在外面等得著急,無奈那條小馬路的門面上並沒有舊書店,只有好幾條弄堂,想找人也沒處找去,只好徒呼奈何。壹個多小時後,唐弢才突然想起在外頭苦候著他的新婚妻子,從書店裏出來。愛書未必甚過愛妻子,唐弢完全是沈浸其間達到忘我境界了。沈絜雲說,藏書人都是書迷,都是書癡,古今中外無壹例外,以唐弢的收藏之富,其癡其迷是可以想見的。

唐弢先生自上世紀40年代起更以“晦庵書話”的寫作聞名於世,故而,書肆搜求、冷攤偶得、作者題贈、友人轉饋,積之時日,自然藏有諸多初版本、毛口本、題贈本、簽名本,成為新文學珍品淵叢之壹。

《唐弢藏書——簽名本風景》即為作者從唐弢先生所藏600余冊簽名本中精選出105種,匯集成書,以饗廣大新文學愛好者及藏家,可謂蔚為大觀。關於新文學作品圖誌壹類的著述,已多有所見,而此書另辟蹊徑,擇取貼近藏書家以書傳情與審美心境的新視角,就晦庵藏書中,或原有簽名,為後來覓購;或作者題贈,為唐弢先生精心收藏;或作者轉贈,留有筆墨手跡者,選其封面、扉頁或版權頁,四色印刷,輔以關於作品內容和作者、受贈人相關情況的導讀性文字,使讀者步入那呈現歷史風貌的原生態情境,瀏覽、觸摸和品味那些隱含於薄薄冊頁中充滿人情味的美麗和溫馨。

本書收錄作家珍貴簽名本105種,其中贈與唐弢先生簽名本的有巴金、茅盾、施蟄存、黃裳、錢鍾書、樓適夷、鄭振鐸、夏衍、張天翼、葉聖陶、曹禺、丁玲、趙家璧、駱賓基、戈寶權、傅雷、阿英、姚雪垠、柯靈等諸多知名作家。除此以外,本書收錄的其他簽名本還有:劉半農贈孔德學校的《揚鞭集》,汪靜之贈周作人的《寂寞的國》,梁實秋贈蕭公權的《罵人的藝術》,曾樸、虛白贈張若谷的《肉與死》,王禮錫贈屈武的《去國草》,蕭三贈元任的《蕭三的詩》,田間贈柳倩的《未名集》,李魯人贈吳文藻、冰心的《我們的手》,臧克家贈茅盾的《國旗飄在雅雀尖》,阿英贈葉聖陶的《桃花源》,朱維基、芳信贈林徽音的《水仙》,以及周作人《藥味集》等等。這些簽名本見證著壹位藏書家幾十年的辛勞,也見證著作家間的深情厚誼,可稱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唐弢逝世後,夫人沈絜雲按照他的遺願,把所藏四萬余冊珍貴書刊悉數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舒乙喜不自勝,稱展示的唐弢藏書精品“相當精彩,觀之令人暈倒”。唐弢藏書中,最富特色的兩種是初版本和毛邊本。初版本書籍相當多,僅展出的就有近百種,重要的有《魯迅自選集》、《老張的哲學》。《老張的哲學》在舊書市場上並不少見,可初版本就不容易找著了,唐弢收藏的這壹本紅色鑲條朱彩燦然,品相極佳,殊為難得。收藏毛邊本的習慣可能跟魯迅先生不無關系,魯迅好書,尤好沒有經過機器裁切的毛邊本。唐弢青年時代起和魯迅有大量接觸,受其影響,也喜歡毛邊本。他所收藏的書中有近百種為毛邊本。

唐弢身為文學家,在文學書籍的選購上也很有獨到之處,他購買、保存書籍是以他獨到的眼光、深厚的學養及滿腔的心血來完成的。藏書中,我們看到有大量20世紀初年出版的圖書和雜誌。如長沙王運長書局1901年出版的小仲馬著、林紓、王壽昌譯《巴黎茶花女遺事》,上海南昌普益書局1903年出版的雨果著、蘇曼殊、陳獨秀譯《慘世界》,魯迅1914年捐資由金陵刻經處刻印的兩卷《百喻經》([印]僧伽斯那著、[日]求那毗地譯),都是極其珍貴的藏品。雜誌中不乏價值連城、最早的創刊號,如新小說社1902年出版的《新小說》第壹期,浙江同鄉會1903年出版的《浙江潮》創刊號,上海商務印書館1903年出版、李伯元編輯的《繡像小說》第壹期等。以唐弢收藏的絕版書、孤本書、初版本、毛邊書等而論,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藏書專家,他獲得“中國現代文學第壹藏書家”的稱號顯然絲毫不為過譽。

唐弢先生長眠之地:北京昌平鳳凰山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