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易中天老師的分析
曹操是非常會用人的,曹操會用人是因為他會識人,也就是因為他會看人,他看人可以達到入木三分的程度,所以對於不可壹世的袁術、氣焰囂張的袁紹他都不放在眼裏,惟獨對劉備另眼相看,而且說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這個故事後來被《三國演義》演繹成壹段非常精彩的小說情節,這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在《三國演義》裏面大概是這樣的——
漢獻帝的丈人,車騎將軍董承受獻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也就是漢獻帝在衣帶裏面藏了壹份密詔給董承,要他把曹操幹掉。那麽董承就找了壹些誌同道合的人壹起來搞這個宮廷政變,其中就找到了劉備,找到劉備以後,董承和劉備歃血會盟,就是弄壹杯酒,然後把血擱進去,喝血酒,然後“立券書名”,寫了壹個叫做“義狀”,大家都來簽名,我們壹定要保衛皇上、消滅曹賊,大家簽名:車騎將軍董承、左將軍劉備。這個事兒幹完了以後,劉備就跟董承說,這個事情是很機密的,我們要小心壹點,不要引起曹賊的懷疑,於是劉備回到自己住的地方就開始種菜。
*劉備在三國的亂世中壹直是東奔西走,到處尋找出頭的機會,他怎麽會和曹操同在朝廷中***事,並且還要參與宮廷政變殺掉曹操呢?原來,劉備在鎮壓黃巾軍起家後,受到當時壹些諸侯的重視,徐州牧陶謙曾在危難時刻向劉備求救,後來陶謙在病故前將徐州交給了劉備,但劉備又被袁術、呂布攻打,劉備不能抵抗,於是被迫投奔曹操。
那麽這壹天劉備正種菜呢,曹操派人來請他,劉備只好跟著來人到了曹府,曹操壹見劉備第壹句話就是,將軍在家幹得好大事啊!當時嚇得劉備大驚失色,結果曹操說妳為什麽在家裏種菜啊?哦,原來是這個事兒,劉備才放下心來。然後曹操把劉備帶到花園裏面說,說我當年行軍的時候遇到過壹件事兒,就是沒有水喝,於是我就跟士兵們說前面就有壹片梅林,那裏面有很多青梅可以止渴,所有的將士嘴巴裏面都生出唾液來了,這就是“望梅止渴”這個典故的來歷;那麽現在梅子又成熟了,我想起這段往事,覺得這個青梅又正好用來做酒,我就用青梅煮了壹些酒請妳來和我壹起喝酒。喝著喝著天上開始起了烏雲,曹操就說,妳看這個 “龍從雲,虎從風”,有雲它就必定有龍,有風就會有虎,老虎是和風在壹起的,龍是和雲在壹起的,妳看天上這個雲多像龍,龍它是什麽特點呢?龍它變化無常,雄心壯誌,就像英雄壹樣,哎,我們是不是來討論壹下當今誰是英雄啊?劉備說,妳看我劉備哪有資格討論英雄啊呢,我也認不得幾個人嘛。曹操說不要緊啊,妳不認識這些人妳聽總聽說過吧,妳看看都是哪些人使英雄啊?劉備說比方說袁術啊,曹操說“冢中枯骨”,袁紹啊,“何足為慮”,劉備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壹路數下來,曹操都說不是英雄。劉備說,那劉備就不知道誰是英雄了,那麽曹操用手指了壹下劉備,又指了壹下自己說: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當時劉備正在吃飯,可能是壹只手拿著筷子壹只手拿著勺子,“啪嗒”,筷子和勺子就掉地下了。曹操說妳何至於此呢?正好天上打雷,劉備說哎呀,妳看這打雷啊,這雷把我嚇的。那麽劉備回到住處以後就跟關羽和張飛說,這地方咱不能待了,因為曹操這句話等於說將來和他爭天下的就是我啊,他能容得下我嗎?我們得找個機會走。那麽正好曹操需要有人去攔截袁術,劉備就去了。這就是“青梅煮酒論英雄”大概的故事情節,《三國演義》這壹段從文學的角度講寫得非常精彩,從歷史的角度講大體真實,因為它的所有的這些說法都是有來歷的,比方說曹操說的那句話這個是《三國誌》裏面有記載的,董承受獻帝的衣帶密詔《三國誌》和《後漢書》都有記載。
*《三國演義》裏寫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寫到,劉備因為秘密參加了推翻曹操的衣帶詔事件,所以心裏有鬼,聽到曹操說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後,以為曹操知道了內幕,嚇得筷子掉到了地上,壹回家就要開溜。衣帶詔事件真的存在嗎?如果存在,它還只是在密謀階段,劉備為什麽就要慌慌張張地逃跑呢?對於這件事情,易中天先生是怎麽認為的呢?
我的看法是這樣,衣帶詔這個事情是《三國誌》和《後漢書》都記錄在案的,估計可能有,我們來看看《三國誌》是怎麽記載的。《三國誌》的記載是這樣:
“車騎將軍董承受獻帝衣帶中秘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
就是劉備開始的時候沒攙和這件事。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碰巧這個時候曹操不知道發了什麽神經,莫名其妙跟劉備說了這句話,於是劉備怎麽樣呢?
“遂與承等同謀。”
它有“遂與”兩個字,也就是說於是劉備才和董承結盟了。碰巧劉備又被曹操派出去打袁紹,“未發”,所以又沒有攙和進去。這兩個碰巧,太巧了,邏輯上有問題,所以《三國演義》就把這個次序顛倒了,是劉備先參加了董承的密謀,然後曹操又說了那句話,所以劉備就跑了。這樣壹來從邏輯上講是通了,但是劉備的人品就可疑了,妳不是和董承賭咒發誓歃血會盟立券書名鐵了心要幹掉那操賊嗎?怎麽事情還沒開始,妳才見了壹根井繩就像見了蛇壹樣的就溜之大吉了呢?妳應該留在京城觀望壹會兒,看看有沒有機會下手啊。那麽對於劉備來說是萬歲爺的性命重要,還是妳劉備的性命重要呢?妳就是這樣做忠臣的嗎?忠臣不是應該為國獻身嗎,為國捐軀嗎,為皇上分憂嗎?妳怎麽拔腿就跑了呢?又有了問題。那這樣壹來問題就集中在壹個問題上,就是劉備去攔截袁術,是他自己主動要求的,還是曹操派他去的?
《三國誌·先主傳》的說法讓我們感覺到是曹操派他去的,叫做“會見使”,這個“會”就是碰巧被派出去了,所以劉備不是貪生怕死,不是背信棄義,是身不由己,這是為劉備做了壹個掩飾。但是《三國誌·程昱傳》的記載不壹樣,《程昱傳》怎麽記載呢?就是劉備帶兵去攔截袁術以後,程昱和郭嘉得到消息,馬上去找曹操,然後程昱說了壹句話,程昱說什麽呢,
“公前日不圖備,昱等誠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異心。”
“借之以兵,必有異心”。這句話怎麽理解?就是劉備不但主動地要求出去截攔袁術——因為當時袁術準備和袁紹會合,而且還向曹操借了兵,曹操還借了軍隊給他,程昱說這就是劉備有異心的證據。曹操聽了以後後悔,派人再去追,追不回來了。然後劉備壹到徐州就把徐州刺史車胄殺了,自己占了徐州,當然他運氣出奇地好,碰巧這個時候袁術又死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壹個結論來,劉備是主動要求去攔截袁術的,而他去攔截袁術是壹個借口,實際上是要逃離曹操的控制。
劉備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在於他是壹個英雄,既然是英雄,他就不會心甘情願地寄人籬下,他遲早要走。直接原因則是曹操說了那句話,戳穿了他的心思,他覺得自己不可能再韜晦下去了。那麽由此推出來的結論,應該是曹操說了這句話。但是曹操又為什麽要說這句話呢?曹操說這句話等於挑明了,爭奪天下地就是我們倆,既然曹操是這樣認為的他就應該把劉備殺了,不是少壹個爭天下的嗎?即便他不把劉備殺了,他也至少要把劉備扣起來軟禁起來,怎麽把他放跑了呢?為什麽方跑了他不說,還要借給他軍隊呢?妳這叫做什麽?放虎歸山還如虎添翼,以曹操之狡詐或者說聰明,他不該幹這個蠢事啊。這樣壹推論下來我們反過來又覺得整個的事件都很可疑,整個事件都是可疑的。
想更了解三國歷史,推薦妳看易中天品三國
文本閱讀/html/2006/0511/3851.html
視頻觀看/html/0/149/zhuanti20060906154249.html
HOHO 回答完畢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