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關東煮的名字是怎麽來的

關東煮的名字是怎麽來的

關東煮,日語本名禦田(おでん oden),是壹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關東煮”、“關東炊”(関東煮、関東炊き,讀音皆為kantodaki)是關西人給這種料理的名稱。通常材料包括煮雞蛋、蘿蔔、蒟蒻、竹輪(也叫竹魚板、獅子狗魚蛋)等,這些材料都放在昆布或者鰹魚湯裏煮。可以用來佐飯,也可以當作小吃吃。 有說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misodengaku),那就是用水煮熟豆腐或者蒟蒻,再用味噌(面豉)調味後進食。後來,日本人用鰹魚湯取代味噌,關東煮就得以發揚光大了。 關東各地制作關東煮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不過跟壹般的鍋料理不同,關東煮制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裏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在日本,關東煮可以在便利商店或者路邊攤買來吃。 在日本以外,關東煮在臺灣也十分流行。實際上,臺灣的關東煮大部分已不是日本的原始口味,且在放置的材料上,也有相當的差異性。在臺灣,關東煮又稱為黑輪,讀作olen,這是臺灣閩南語中代有齒音性質的邊音導致的類化。 材料A:貢丸 3個 魚丸 3個 生幹貝 2個 黑輪 3個 白蘿蔔、紅蘿蔔 各半杯(切大塊) 材料B:蝦皮 1/2大匙 柴魚 2大匙 鹽 1小匙 材料C:關東煮沾醬 2大匙 蔥末 1大匙 [制作流程] (1)先將紅、白蘿蔔用水煮熟,撈起沖冷水後,瀝幹備用。 (2)將材料B煮開,再把材料A放入熬煮約10分鐘撈起。 (3)把所有材料隨意用竹簽串起,方便食用(不串起而用筷子夾取食用也是可以的)。把蔥末跟關東煮沾醬混合,食用時再沾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