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姓名、班級、日期、社團實踐流程、活動背景、活動目的、活動地點、活動內容等。,最後補充壹個總結。例如:
活動目的: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豐富課外知識。
活動:看望孤寡老人,掃街,拆廣告,給居委會發傳單,幫父母搞衛生(做飯,拖地,掃地),這就是詳細的內容。
總結:這個假期感覺很有意義。做社會實踐確實很累,但也是壹種尋找快樂的方式,讓我們在勞動中實踐,體會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培養我們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而且,只有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才能理解每壹個的真正含義。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
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教材[2065 438+07]4號),進壹步強化和鞏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獨立地位。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平等地、充分地對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
進壹步發揮其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關鍵能力方面的獨特價值。市教育局經過深入調研,制定下發了《成都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旨在推進成都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加強實踐教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