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出自《元曲選·康進之〈李逵負荊〉三》:“妳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周桓王十九年,鄭莊公四三年,宋莊公九年(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得了重病。他把祭足叫到床前,說:“我有十壹個兒子,除了世子忽之外,子突、子義、子都不相上下。不過,依我仔細觀察,還是子突最有才能。我想傳位給他,妳認為怎麽樣?”祭足說:“按道理來說,君位應該傳給大兒子,再說公子忽又屢建大功,國人都對他很信服。他在天子那兒做過人質,又曾幫助齊侯打退北戎。齊侯非常器重他,還準備把女兒許配給他。他在諸侯之間也有點名氣,怎麽可以把他廢了呢?”鄭莊公說:“子突不是個能安於下位的人,如果子忽當了國君,他壹定不甘心,怎麽辦?”
祭足說:“先把子突送到其他國家去,免得他來搶奪君位。就是不知道該送到哪個國家才好?”鄭莊公咳嗽了壹陣子,說:“就送到宋國去吧!宋國是他外祖母的家。再說宋公馮又得到過咱們的照顧,他不會不答應的。”接著,他又哀嘆著說,“唉,往後鄭國太平不了啦!”
祭足退出來,耳朵裏還回想著鄭莊公的嘆氣聲,他知道鄭莊公向來有先見之明,他壹定是考慮子突將來會搶奪子忽的君位。祭足總認為子忽不該回絕齊國的親事。齊僖公對子忽壹直都很賞識,想把自己的女兒文姜許配給他,曾三番五次地托人做媒,都被子忽堅決地拒絕了。他不答應的理由是:“鄭是小國,齊是大國,門不當、戶不對,不能高攀!”大丈夫應該自立自強,不能依賴裙帶關系!祭足覺得子忽太不懂人情世故了,抓住大國的壹條裙帶要比多壹支兵馬還管用哩!由於祭足壹直是支持子忽的,因而不免會替他擔心。
鄭莊公死後,祭足立公子忽為國君,就是鄭昭公。鄭昭公派遣使臣到多國去作友好訪問,聯絡彼此的感情。他派祭足去宋國,順便調查壹下子突的情況。祭足到了宋國,見了宋莊公,還沒說話,就被武士們綁了起來,他呼叫著說:“我犯了什麽罪呀?”宋莊公說:“以後慢慢再告訴妳吧!”祭足當即被囚禁起來,周圍還擠著壹大批武士把守著,弄得他坐立不安。
到了晚上,太宰華督親自來看他,並帶了些酒菜,算是來給他壓壓驚。祭足說:“我不知道是哪兒觸怒了妳們,為什麽要囚禁我?”華督說:“妳不知道宋國是子突的外婆家嗎?他壹到這裏,他外婆雍家就央求我們主公全力幫助子突。反正子忽生性懦弱,根本不配做國君,所以我們主公要妳把子忽廢了,立子突為國君。”祭足說:“這怎麽行呢?他是先君立的,如果我廢了他,不是叫天下人唾罵我的罪行嗎?”華督說:“妳太傻了!謀君篡位的事哪壹國沒有?誰有勢力,誰就當權。魯國公子軌不也是這樣得到君位的嗎?我們主公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妳只要放膽去做就行了!天塌下來有宋公頂著,怕什麽!”祭足緊皺著眉頭,默不作答。華督進壹步對他施加壓力說:“如果妳不答應,宋公會先殺了妳,再派大將南宮長萬護送子突進攻鄭國去。到那時妳早埋在地底下,後悔也來不及了。好漢不吃眼前虧,我看妳還是答應吧!”祭足被逼得沒有辦法,橫豎自己就是死了也保不住子忽的君位,只好答應了他們。華督還要求兩人壹起對天發誓,說話壹定要算話,如果反悔,必遭上天報應。
第二天,宋莊公叫子突進去,對他說:“鄭國新君打發使臣來,托我把妳殺了,還答應送我三座城,作為謝禮。我不忍心這麽做,因此才暗中告訴妳,妳可得特別小心哪!”子突跪著說:“我的生命在您手裏了,只要您給我出個主意,我凡事都聽您的,您要什麽我就給什麽,哪兒只是三座城呢?”宋莊公說:“妳要回鄭國,必須要依賴鄭國,依賴祭足幫忙方行,咱們找他來商量著辦吧!”他就把祭足、華督壹起叫進去。宋莊公說了壹番動聽的言辭,表示他本來想置身事外,不願過問這件事,如果不是因為當年鄭莊公待他厚道,子突又表現傑出,他根本不願給子突出主意。不過,大家有言在先,免得以後反悔。他也不圖什麽謝禮,只要求子突給他三座城、壹百對白璧、壹萬兩黃金,每年再給他兩萬石谷子就行了。子突壹心想回國,就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宋莊公的條件。宋莊公是個城府很深的人,做事壹向謹慎,還叫子突和祭足落款簽名,作為證據。他又怕子突和祭足各懷心誌,使鄭國不得太平,就要子突答應把鄭國的大權交給祭足掌管,又叫祭足把女兒許配給宋雍氏的兒子雍糾,再拜雍糾為鄭國的大夫。這樣壹切都安排妥當後,才叫子突跟著祭足悄悄回到鄭國去。
祭足回到鄭國,裝病躲在家裏。大臣們都到他家去問候。他們壹見祭足臉色紅潤,衣冠整齊,都驚訝地問他:“聽說妳病了,可是妳的神情哪兒像病了呢?”他說:“倒不是我有病,而是咱們的國家病了!先君寵愛子突,把他托付給宋公。現在宋公派南宮長萬當大將,率領大軍護送子突回來,很快就要來攻打我們了。怎麽辦呢?”大臣們聽了這番話,妳瞪著我,我瞪著妳,都不敢多說。祭足又說:“想要宋國兵馬退回去,只有立子突當國君這壹個辦法。好在公子突就在這兒,咱們大家分析壹下吧!”高渠彌壹向支持子亶,平常跟子忽就格格不入,雖然他不是真心要幫助子突,可是廢了子忽也覺得非常痛快,於是他率先站出來,堅決地撫著寶劍說:“這是咱們國家的造化,我們願意拜見新君!”大家以為他早就跟祭足約定好了,都不免有幾分疑懼,又看到了角落裏都是武士,更是驚魂不定,不敢提出異議。祭足馬上請出子突跟大臣見了面,他又取出預先寫好的壹個奏章,叫大臣們簽了字,再送去給子忽。奏章寫著:“宋國出兵護送子突進來,我們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只好請主公退位。”祭足另外又偷偷寫了密信給子忽,說:“請主公暫時退避壹下,將來壹有機會,我壹定設法來迎接您。這是我的肺腑之言,決不失信。”子忽知道自己孤立無助,就出奔到衛國去了。隨後,祭足立子突為國君,就是鄭厲公。
鄭厲公剛即位,宋莊公就打發人來給他道賀,還提醒他說話要算話,把當初許諾的東西送給宋國。鄭厲公對祭足說:“當時急著回國,他予取予求,我都答應了。現在如果真的照辦,鄭國的國庫就空了。再說剛壹即位,就斷送三個城,豈不叫人笑話嗎?”祭足說:“白玉、黃金,多少先送點兒去,跟他們說:其余的以後再補上。至於三個城,是鄭國的土地,不方便交割,幹脆改送糧食好了。”他們真的就這麽辦了。宋莊公看到這麽少的謝禮,非常生氣。他原以為子突多有出息,沒想到他當了國君,竟這般吝嗇!他立刻逼迫鄭國按照當初的約定,交付壹切。他說他倒不是貪圖財物,而是要子突信守諾言,做事做人慷慨壹點!這樣來來去去地折騰了好幾次。鄭國還托魯桓公輾轉說情。魯桓公也講義氣,當面跟宋莊公談了好多次。到最後,宋莊公不但無動於衷,反而派人對魯桓公說:“這是我跟子突的事,別人管不著!”魯桓公怒不可遏,破口大罵宋莊公。然後他轉到鄭國去,聯合子突***同出兵攻打宋國。
宋莊公聽說魯國和鄭國的兵馬攻過來了,大吃壹驚,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討對策。公子禦說:“打仗固然要講究兵力,也得考慮是非曲直。以前鄭伯好意收留了主公,又護送主公回國,還邀約諸侯開會,正式確定了主公的君位。這麽大的恩典,咱們不能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現在我們貪圖鄭國的謝禮,逼迫著鄭國,同時也得罪了魯國。這是咱們自己理虧,我覺得,不如跟他們講和吧!”南宮長萬不甘心,嚷著說:“對方已經打到咱們的城門底下來了,如果咱們壹下都不打,就去求和,那還像個諸侯嗎?”太宰華督接著說:“這話不錯!咱們總不能示弱呀!”
宋莊公就叫南官長萬出去迎戰。雙方擺開陣勢,妳來我往,交鋒了幾個回合。結果南宮長萬打了敗仗,宋國兵馬死傷慘重。宋莊公只能眼看著鄭國人和魯國人凱旋而歸。謝禮非但沒要到,反而挨了壹頓打,怎麽能甘心呢?於是他立即打發使臣到齊國去,請齊僖公出兵相助。
守國的使臣對齊僖公說:“鄭國子突忘恩負義,過河拆橋。我們的主公很後悔當初送他回國。現在想邀您壹起去攻打他,再叫子忽出來當君主,請您務必幫幫忙。”齊僖公本來打算把女兒嫁給子忽,雖然事情沒成,不過對他還是很有好感,就說:“子突趕走他哥哥,我也不敢茍同;但是我現在要去攻打紀國,沒辦法兼顧貴國的請求。如果貴國願意先幫我去打紀國,我壹定幫貴國去打鄭國。”宋國真的就答應了齊僖公。
齊僖公又派人去約衛宣公發兵相助。衛宣公是齊僖公的女婿,不可能不幫齊僖公壹把的。可是直到宋國的使臣又來約定出兵的日子,衛宣公仍然沒有派人來。衛國可能是發生什麽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