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猶在文言文還

猶在文言文還

1. “猶”在文言文當中的意思

“猶”在文言文當中的意思如下: 1、獸名。

猴屬,也叫“猶猢”,形如麂。 示例:猶,愑屬。

——《說文》。 釋義:猶,玃屬動物。

2、如同;好比。 示例:此猶文軒之與敝輿。

——《墨子·公輸》 譯文: 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與破車子相比。 3、躊躇疑懼。

示例: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老子》 譯文:猶豫小心,就如同冬天河壹樣,不敢貿然下水似的,他謹戒懼,就好象怕四鄰窺伺壹般。

4、謀畫。 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詩·小雅·采芑》 譯文:尊貴的方叔元老英雄人物,老當益壯操勞國事善籌謀。 5、還;仍然 。

多用於書面語。 示例: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譯文:我幾年來想要買船南下,都沒能夠達成。 字形演變:

擴展資料:

《說文解字》:猶,玃屬動物。

字形采用“犬”作邊旁,“酋”作聲旁。壹種說法認為,隴西地帶稱幼犬為“猷”。

相關詞語: 1、猶如[yóu rú] 好像;如同:燈火輝煌,猶如白晝。 2、猶豫[yóu yù] 拿不定主意:猶豫不定。

猶猶豫豫。 3、猶自[yóu zì] 尚且;仍然:現在提起那起車禍,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4、猶然[yóu rán] 仍然;照舊:雖然時隔多年,那事他猶然記得很清楚。 5、猶存[yóu cún] 猶:仍然,還。

仍然保留著。

2. “猶”在文言文當中的意思

1. (形聲。從犬,酋(尤)聲。本義:壹種猿類動物)

2. 獸名。猴屬,也叫“猶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屬。——《說文》。字亦作猷。

猶如麂,善登木。——《爾雅》

猶,五尺大犬也。——《釋文》引《屍子》

猶,獸名也。——《顏氏家訓·書證》

猶與未決。——《史記·呂後紀》。索隱:“猶,猿類也。夘鼻長尾 ,性多疑。”

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崖樹,壹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水經註》

3. 犬子 [son of dog]

猶,《說文》:“隴西謂犬子為猶。”——《集韻》

〈動〉

1. 如同。好比 [like]

此猶文軒之與敝輿。——《墨子·公輸》

梁肉之與糠糟。

此猶錦繡之與短褐。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孟子·梁惠王下》

猶魚之有水也。——《三國誌·諸葛亮傳》

2. 又如:猶子(如同兒子);猶父(如同父親);猶龍(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猶言(好比說;等於說);過猶不及

3. 躊躇疑懼[shilly-shally]

心猶嶑而狐疑。——《離騷》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老子》

4. 又如:猶預(猶與。猶夷。猶豫);猶猶(遲疑不決)

5. 通“猷”。謀畫 [grand plan]

克壯其猶。——《詩·小雅·采芑》

猶來無棄。——《詩·魏風·陟岵》

王猶充塞。——《荀子·議兵》

〈副〉

1. 還;仍然 [still;yet]。多用於書面語

猶不失下曹從事。——《資治通鑒》

猶得備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猶厲。——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說猶可,壹說他反而更有意見了;此事他猶不知,何況我呢?;記憶猶新

3. 太 [too]。如:猶薄;猶厚

常用詞組

1. 猶大 Yóudà

[traiter;Judas]耶穌的門徒之壹。據基督教《新約·馬太福音》的傳說,曾接受三十塊銀幣出賣自己老師耶穌,後泛指叛徒

2. 猶且 yóuqiě

[even] 尚且,還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唐· 韓愈《師說》

3. 猶如 yóurú

[just as;like as if] 好像

他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4. 猶若 yóuruò

[still] 還仍然是

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呂氏春秋·察今》

5. 猶尚 yóushàng

(1) [still;yet]∶副詞。表示情況不變,可譯為“仍然”、“還是”。

(2) [even]∶連詞。常有“況”、“安”與之呼應,表示陪襯,以引起下文,可譯為“尚且”,“還”

6. 猶太教 Yóutàijiào

[Judai *** ] 猶太人的宗教,特點是信仰上帝,並信仰信天父在希伯來經文中明確教導的使命

7. 猶太人 Yóutàirén

[Jew] 由古猶太人世代相傳或歷年皈依而延綿至今;尤指信奉猶太教的人

8. 猶疑 yóuyi

[hesitate] 見“猶豫”

9. 猶豫 yóuyù

[hesitate] 猶移。遲疑不決

10. 猶之 yóuzhī

[just as] 等於說“猶如”,如同;如像

見崖山猶之見分宜也。——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11. 猶自 yóuzì

[even]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12. 猶子 yóuzi

[nephew] 侄子,又稱“侄女”;晚輩自稱

3. 猶在古文中的意思

名〉1.(形聲.從犬,酋(尤)聲.本義:壹種猿類動物)2.獸名.猴屬,也叫“猶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猶,愑屬.——《說文》.字亦作猷.猶如麂,善登木.——《爾雅》猶,五尺大犬也.——《釋文》引《屍子》猶,獸名也.——《顏氏家訓·書證》猶與未決.——《史記·呂後紀》.索隱:“猶,猿類也.夘鼻長尾 ,性多疑.”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崖樹,壹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水經註》3.犬子 [son of dog]猶,《說文》:“隴西謂犬子為猶.”——《集韻》〈動〉1.如同.好比 [like]此猶文軒之與敝輿.——《墨子·公輸》梁肉之與糠糟.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孟子·梁惠王下》猶魚之有水也.——《三國誌·諸葛亮傳》2.又如:猶子(如同兒子);猶父(如同父親);猶龍(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猶言(好比說;等於說);過猶不及3.躊躇疑懼[shilly-shally]心猶嶑而狐疑.——《離騷》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老子》4.又如:猶預(猶與.猶夷.猶豫);猶猶(遲疑不決)5.通“猷”.謀畫 [grand plan]克壯其猶.——《詩·小雅·采芑》猶來無棄.——《詩·魏風·陟岵》王猶充塞.——《荀子·議兵》〈副〉1.還;仍然 [still;yet].多用於書面語猶不失下曹從事.——《資治通鑒》猶得備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余寒猶厲.——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2.又如:不說猶可,壹說他反而更有意見了;此事他猶不知,何況我呢?;記憶猶新3.太 [too].如:猶薄;猶厚常用詞組猶且 yóuqiě[even] 尚且,還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唐· 韓愈《師說》3.猶如 yóurú[just as;like as if] 好像他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4.猶若 yóuruò[still] 還仍然是。

4. 猶在古文中的意思

詳細字義〈名〉1. (形聲。

從犬,酋(尤)聲。本義:壹種猿類動物)2. 獸名。

猴屬,也叫“猶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猶,愑屬。——《說文》。

字亦作猷。猶如麂,善登木。

——《爾雅》猶,五尺大犬也。——《釋文》引《屍子》猶,獸名也。

——《顏氏家訓·書證》猶與未決。——《史記·呂後紀》。

索隱:“猶,猿類也。夘鼻長尾 ,性多疑。”

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崖樹,壹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水經註》3. 犬子 [son of dog]猶,《說文》:“隴西謂犬子為猶。”

——《集韻》〈動〉1. 如同。好比 [like]此猶文軒之與敝輿。

——《墨子·公輸》梁肉之與糠糟。此猶錦繡之與短褐。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孟子·梁惠王下》猶魚之有水也。

——《三國誌·諸葛亮傳》2. 又如:猶子(如同兒子);猶父(如同父親);猶龍(道之高深奇妙,如龍之變化不可測);猶言(好比說;等於說);過猶不及3. 躊躇疑懼[shilly-shally]心猶嶑而狐疑。——《離騷》豫兮若冬涉川,猶兮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13939若畏四鄰。

——《老子》4. 又如:猶預(猶與。猶夷。

猶豫);猶猶(遲疑不決)5. 通“猷”。謀畫 [grand plan]克壯其猶。

——《詩·小雅·采芑》猶來無棄。——《詩·魏風·陟岵》王猶充塞。

——《荀子·議兵》〈副〉1. 還;仍然 [still;yet]。多用於書面語猶不失下曹從事。

——《資治通鑒》猶得備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余寒猶厲。

——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清· 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2. 又如:不說猶可,壹說他反而更有意見了;此事他猶不知,何況我呢?;記憶猶新3. 太 [too]。

如:猶薄;猶厚。

5. “猶”字 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用法

--猶:姓氏,宋有進士猶道明,猶泳;明初甕水安撫使猶仕源,明末敘州知府猶登元;清乾隆壬午進士副榜史學家猶法賢

清末舉人“公車上書”簽名者猶海龍;民國貴州軍閥猶國才.

猶之

yóuzhī

[just as] 等於說“猶如”,如同;如像

見崖山猶之見分宜也。――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猶自

yóuzì

[even]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猶子

yóuzi

[nephew] 侄子,又稱“侄女”;晚輩自稱

6. 卻,仍然,還在古文壹般怎麽表達

“卻”可表達成“而”、“但”,“仍然”可表達為“仍”、“如故”,“還在”可表達為“依舊”。

1、而

例句《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翻譯:青從藍色中提取卻比藍更青。

2、但

例句三國曹丕《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

翻譯:公子文風灑脫奔放,但是還不夠剛勁有力罷了。

3、仍

例句《漢書·武帝紀》:今大將軍仍復克獲。

翻譯:現在大將軍仍然重新獲勝。

4、如故

例句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懷王後悔,赦張儀,厚禮之如故。

翻譯懷王後悔了,赦免了張儀,仍然跟以前壹樣以厚禮待他。

5、依舊

例句《南史·梁昭明太子統傳》:“天監元年十壹月,立為皇太子。時年幼,依舊居內。”

翻譯:天監元年十壹月,立為皇太子,年紀還小, 住的跟往常壹樣。

7. 猶是什麽意思在古文裏

猶yóu,

意為相似,如同,尚且仍然,還等。

猶如麂,善登木。——《爾雅》

猶,五尺大犬也。——《釋文》引《屍子》

猶,獸名也。——《顏氏家訓·書證》

猶與未決。——《史記·呂後紀》。索隱:“猶,猿類也。夘鼻長尾,性多疑。”

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崖樹,壹騰百步,或三百丈,順往倒返,乘空若飛。——《水經註》

犬子〖sonofdog〗

猶,《說文》:“隴西謂犬子為猶。”——《集韻》

摘自《百度百科》相關詞條。

8. 探討壹下“猶”在壹段古文中具體起什麽作用

我並沒有刪去猶,而通過比較有猶與沒有猶來看看對文章的內容有沒有什麽區別,因此本文的主題是探討猶字在這篇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麽?只有搞清楚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才能夠準確地理解這篇文章對吧?因此這樣做是壹種研究方法,而不是篡改古文。

這和篡改古文完全是兩碼事,對於妳的有關猶的解釋我也不否定,但是把猶用在那裏與用在這裏的含義是不同的,因為前後文的環境不同,如果說妳說的在那個地方的猶義適合於任何環境的話,那麽如何解釋漢字的義為什麽往往不是唯壹的,而是有各種不同的義呢?說句不好聽的話,妳這種觀點對理解文章是十分有害的,因為它會令人生搬硬套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