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撒切爾與英女王“宮鬥”多年:不掩飾互不喜歡

撒切爾與英女王“宮鬥”多年:不掩飾互不喜歡

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走馬上任,英國最大的決定權再次匯集在女首相和女王兩個女人身上。昔日,英國首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同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掌權時,關系並不融洽,壹度成為英國媒體的重要話題。

覲見女王,撒切爾屢次爽約

1979年5月,撒切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她是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後迎來的第八位首相,同時也是首位女首相。撒切爾夫人與女王是同輩人,撒切爾夫人出生於1925年,女王出生於1926年,跟前七位首相不同的是,這位新首相同女王不再有「代溝」。從進入唐寧街10號那天起,女王和女首相的關系就受到了媒體和公眾的密切關註。但在公眾眼中,女王和撒切爾夫人的關系「不溫不火」。

但事實上,根據這兩人的隨從後來披露,兩人的氣質截然不同。女王冷峻又不失幽默,撒切爾夫人則被以為缺乏幽默感。非常多曉得內情的政客和宮廷侍臣發現,女王同撒切爾夫人之間「不易相處」。這兩位英國最有權勢的女性盡管年歲相仿,但背景差異過大,女王生來就是王室貴胄,撒切爾夫人則是壹個雜貨商的女兒,她靠自個的努力登上首相寶座。在撒切爾夫人上臺前,她們兩人是陌生人,她們在戰後英國政壇最動蕩和對抗的年代走到了壹起。

依照規定,撒切爾夫人每周都要覲見女王,探討政治事務。對於從丘吉爾以來的任何壹位首相來講,每周聽取女王意見都被以為是壹項重要職責。然而,撒切爾夫人的助手們撰寫的備忘錄和筆記披露,就在撒切爾夫人執政的頭三年,這位女首相竟然冒著破壞與女王關系的風險重新安排原先規定的覲見時間。壹份標記時間為1980年7月24日的秘密備忘錄顯示,簽名為CS(這個人被以為是撒切爾夫人的秘書卡羅琳·斯蒂芬斯)的人致信撒切爾夫人的首席私人秘書克萊夫·惠特莫爾,提到請求重新安排當年12月首相同女王的會談。備忘錄中這麽說:「12月9日周二的會談是不方便的,她(指撒切爾夫人)要招待壹個主要由銀行家組成的法國高階代表團。」另壹份從斯蒂芬斯發給惠特莫爾的備忘錄標記時間為1980年11月17日,這兩人顯著擔憂接二連三要求女王改變接見時間會激怒女王。斯蒂芬斯寫道:「我不想搞壞我們同宮廷的關系,但這周我們有許多與上次同樣的問題。」在備忘錄的手寫備註中,斯蒂芬斯警告說:「我真的以為這將使我們同宮廷的關系處於險地。」

英國媒體稱,撒切爾夫人多次要求更改覲見女王的時間,她寧願冒破壞與女王關系的風險。1982年3月的另壹次覲見被取消完全是由於撒切爾夫人對約定時間爽約。有壹次,撒切爾夫人甚至直接拒絕在溫莎城堡(英國王室家族城堡)的「進餐和下榻」邀請,這是由於她的丈夫丹尼斯第二天早晨有壹場董事會會議。撒切爾夫人屢次請求更改覲見女王時間加劇了白金漢宮同唐寧街之間的緊張關系,女王私人秘書摩爾在壹份筆記中寫道,計劃好的會談現今應當「被視為是確定的」。

女王稱撒切爾為「那個女人」

撒切爾夫人對女王爽約只是表面現象,有些細心的民眾還發現,這兩人非常少壹起露面。英國 *** 壹些高階訊息人士也承認,女王與撒切爾夫人之間的關系有點「僵硬」。據說,撒切爾夫人手下的壹些官員努力確保首相在會談期間不會與女王撞衫。作家迪安·帕默撰寫的壹本書聲稱,女王和撒切爾夫人兩人互不喜歡,女王有時模仿撒切爾夫人的口音,她還在世界其他領導人面前稱撒切爾夫人是「那個女人」。

此外,撒切爾夫人的壹些激進追隨者們傾向於視美國為政治和經濟模式的榜樣,他們厭惡女王寬容英聯邦內的獨裁者,這些熱情的年輕人把撒切爾夫人看成是他們真正的「女王」。撒切爾夫人卻在不知不覺中扮演起了「女王」角色。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使英國在國際上露了壹把臉,戰後軍隊勝利 *** 時,撒切爾夫人站在閱兵臺上向軍人們致敬,這同1945年勝利大 *** 形成了鮮明對比,那時英王喬治六世代表國家向人群致敬,而非丘吉爾首相。英國《獨立報》評論稱,撒切爾夫人不僅想作為壹名強勢領導人被公眾記起,還想作為戰爭領袖載入史冊。

進入80年代中期之後,英國這兩位最具權勢女性的關系引起外界越來越大的興趣。1986年,轟動全英的《星期日泰晤士報》事件終於爆發。1986年7月20日,《星期日泰晤士報》以轟動性標題《女王對冷漠無情的撒切爾夫人非常失望》爆料稱,女王擔心撒切爾夫人的經濟政策促使社會分裂,不僅如此,女王還被高失業率、壹系列騷亂、礦工 *** 暴力事件以及撒切爾夫人拒絕對南非種族隔離政權實施制裁所震驚。《星期日泰晤士報》這篇報道詳細披露了女王擔憂英聯邦的未來,這是由於撒切爾夫人拒絕對南非種族隔離政權施加制裁。據說,這個訊息的源頭包括女王新聞秘書邁克爾·謝伊和英聯邦秘書長施裏達斯·拉夫爾。撒切爾夫人身邊人士記憶說,這個報道刊出後,撒切爾夫人感到被這個故事所「壓垮」。令人奇怪的是,王室遲遲才否認報道內容。稍後,女王新聞秘書謝伊澄清說,他的評論被斷章取義,而且文中充滿了猜測。撒切爾夫人的傳記作者約翰·坎貝爾表示,這篇報道是「新聞挑撥離間的產品」。

撒切爾丈夫壹度成「破冰者」

在經歷1986年這起事件之後,撒切爾夫人的助手們堅持說,首相同女王的關系純屬公務關系,並沒有所謂的「宮鬥」。幸運的是,最終由於幾個「破冰者」的努力,撒切爾夫人與女王的關系得到改善,撒切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作用。丹尼斯與女王的媽媽伊麗莎白王太後相處非常融洽,王太後跟他壹樣喜歡喝酒,這使他和他的妻子每年更容易拜訪巴爾莫勒爾城堡(女王在蘇格蘭的私有住宅)。比起女王,伊麗莎白王太後更贊賞撒切爾夫人的政策。

隨著時間的推移,女王逐漸開始習慣撒切爾夫人。1990年11月,撒切爾夫人被自個的內閣趕出唐寧街10號。這時女王覺得這個相處11年的首相受到了糟糕對待,作為壹個善意姿態,女王邀請撒切爾夫人前來觀看壹場賽馬會。撒切爾夫人的朋友記憶說,當時在政治上失意的撒切爾夫人沒有心情觀看賽馬,但她仍然被這個出人意料的邀請所感動。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去世,終年87歲。4月17日,女王及菲利普親王參加了撒切爾夫人的葬禮,這是女王在她61年統治時期內第二次參加前首相的葬禮。女王上壹次參加前首相的葬禮是在1965年,當時她送別的是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