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在銀行從業十五年,是壹名註冊經濟師,可如今卻毅然辭職,開起畫廊。他的名字叫李世傑,昨日記者聽他講述了為尋求心靈自由而棄商從藝的歷程。 李世傑曾在某銀行佛山支行任職十五年,有著註冊經濟師資質,在單位擔任要職,然而,2004年他卻毅然辭職,在南海桂城壹個角落裏築起他的“藝術王國”,潛心隱居,品茶作畫。昨日早上,記者造訪了他的“新裕堂畫廊”,聽他講述“棄商從藝”的故事。
壹方茶座,壹張工作臺,作品環繞四周,正是“別樣清涼境界,壹番書畫人生”。李先生說他的工作室就是他修煉的地方。“如果從氣功來說,書畫是‘靜功’,正如太極那樣,久處之養人心性,”李先生說,國學能陶冶人的性情,是最佳的養生方法。“因為從小受我的外叔公、著名畫家孫文斌熏陶和教導,使我對國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可是從前靠畫畫是沒法糊口的,我最後選擇了讀經濟管理。”李先生1989年本科畢業後,便到銀行工作,壹幹就是十五年,期間仍創作不輟,並經常與外叔公等畫家交流,其作品在全國、省、市書畫大賽均有獲獎。最令記者驚訝的,這樣壹位經濟師,既是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也是廣東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佛山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佛山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李世傑介紹,踏入21世紀,人們對藝術的追求越來越濃,不少人買名家作品回家收藏,“畫畫開畫廊也可以養活自己了,所以放心地全身而退,追求我多年來心頭的那個夢。”
2005年,著名漫畫家廖冰兄在廣州成立了廖冰兄基金會,專門拍賣藝術品籌款捐助貧困山區師生,“廖冰兄的精神始終感染著我,”李先生說,他曾經去拜訪過廖老,沒想到壹代藝術大師,卻住著如此簡陋的房子,將自己必生的積蓄用於發展藝術和扶貧,李先生很受感動,曾向該基金會捐贈多幅書畫進行義賣,“我也正準備籌建書畫拍賣基金會,希望幫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紅鯉魚雅俗***賞
墻上掛著的巨幅畫作,整個畫面全是紅鯉魚,壹派紅彤彤的景象;桌上放著的壹沓新作也都是紅鯉魚。昨日下午,記者慕名來到桂城文化中心李世傑的工作室時,他正在全神貫註地畫習著紅鯉魚。
“國慶期間,我發現到處都是紅旗飄飄,十分祥和。又發現當下大部分畫家都只畫日本錦鯉,而比較少畫自己祖國的紅鯉魚。”突發奇想的李世傑決定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創作紅鯉魚,“希望通過這鮮艷的紅色,去體現生活年年有余、紅紅火火。”
為將紅鯉魚畫好,李世傑從恩師潘鶴的“壹筆鶴”畫法中悟出了“壹筆魚”畫法。經過多番練習,目前已創作出較為成熟的紅鯉魚作品。
看過他的紅鯉魚作品後,廣東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黎展華先生如此評價,用“沒骨法”壹筆畫魚身,體現魚之力度,是畫魚的壹種創新手法,“鯉魚躍龍門、紅運當頭、年年有魚(余),這些都是和諧意念體現,雅俗***賞。”
李世傑還擅長畫牡丹,在嶺南畫界人稱“牡丹王”,他的牡丹花還成為2007年中國郵政局發行的賀年明信片中的“主角”。
街坊眼中的“紅色畫家”
已過不惑之年的李世傑,曾從事金融業十五載。7年前,他棄商從藝。如今,他已成為知名畫家,身為中央中國畫研究院特聘畫家的他,十分熱衷社會公益。
2005年,著名漫畫家廖冰兄在廣州成立了廖冰兄基金會,專門拍賣藝術品籌款捐助貧困山區師生。李世傑立即向該基金會捐贈多幅書畫進行義賣。之後,他又多次拿出自己的畫作義賣,所得善款全部捐給需要幫助的人群。
“他用壹顆熱情洋溢的紅心,不斷創作出赤子之心的作品。”與李世傑認識十幾年的老街坊王先生習慣用“紅色畫家”來稱呼李世傑,“社會需要這樣的熱心畫家。”
從小到大,李世傑對書畫都非常有興趣,現在是省書畫協會的會員。2008年11月13日,李世傑逮到了壹個難得機會,在潘鶴大師面前露了壹手,得到了他的表揚,並在李世傑的畫上留下了題字和簽名。
潘鶴老前輩創作過《珠海漁女》、《艱苦歲月》,李世傑還收藏了他的雕塑和書畫。最近,李世傑和佛山另壹位收藏愛好者“小糊塗”合作,在桂城開設了壹座個人珍品展覽館,收藏潘鶴、黃松堅等名家的作品。為了籌辦這個展館,他們先後花了幾十萬,希望能創造壹個藝術品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為了表示支持,潘鶴11月13日來到館裏參觀,並讓他們在他面前繪上壹圖。
李世傑當時感覺既緊張又激動,覺得在大師面前自己就像個小學生。當壹幅寓意萬壽無疆的《仙桃》畫完,潘鶴大師壹看就指出我是海派畫風,並建議李世傑繼續磨練,讓筆力變得更渾厚。接著,他還在李世傑的畫上題字、簽名表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