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什麽意思?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什麽意思?

意思:

如果是根性愚鈍的人,就難以開悟成佛了。即使有明眼宗師費心啟悟,他也不可能荷承大法。相反,眾生具有靈明不滅的自性,遇到明師指點,機緣成熟,即可結出碩果。

出處:唐代惠能的《六祖壇經》

很多緣份皆因情起,很多煩惱皆因情生,有了因也就生出許多果來,也許這果並不是我們想要的,可是我們接受了那份因,就壹定要接受這份因生出來的果,因果是循環往復的,所謂的拿得起,所謂的放得下都是所謂的。

手裏的東西好放,心裏的東西未必能放下,可能不是舍不得這個人,不是舍不得付出的感情,只是舍不得那份快樂,那份美好吧?

其實任何壹種原因都是放不下的因吧?那放不下的果就是自己的問題,跟旁人無關。

擴展資料:

六祖壇經簡介:

《六祖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說,弟子法海等集錄的壹部經典。

《六祖壇經》記載惠能壹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

《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觀。所謂“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性,指眾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這壹思想與《涅槃經》“壹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說壹脈相承。

《六祖壇經》還主張唯心凈土思想。認為“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凈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壹般”。

又說:“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惠能反對離開世間空談佛法,主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

《六祖壇經》是“中國第壹部白話作品”。

百度百科-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