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名人,他們都有壹些有趣的 故事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關於這些名人的故事吧!
名人的故事 ? 亞歷山大·弗萊明的故事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菌能分泌壹種物質殺死細菌,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黴素”,但他未能將其提純用於臨床.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後壹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10年後,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裏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於是開始做提純實驗。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壹點點青黴素,這雖然是壹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黴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裏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裏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雖然這離生產青黴素還差得很遠,但弗洛裏還是非常高興。壹天,弗洛裏下班後在實驗室大門外的街上散步,見路邊水果店裏擺滿了西瓜,“這段時間工作進展不錯,買幾只西瓜慰勞壹下同事們吧!”想著,他走進了水果店。
這家店裏的西瓜看樣子都很好,弗洛裏彎下腰,伸出食指敲敲這只,敲敲那只,然後隨手抱起幾只,交了錢後剛要走,忽然瞥見櫃臺上放著壹只被擠破了的西瓜。這只西瓜雖然比別的西瓜要大壹些,但有幾處瓜皮已經潰爛了,上面長了壹層綠色的黴斑。
弗洛裏盯著這只爛瓜看了好久,又皺著眉頭想了壹會,忽然對老板說:“我要這壹只。”
“先生,那是我們剛選出的壞瓜,正準備扔掉呢?吃了要壞肚子的。”老板提醒道。
“我就要這壹只。”說著,弗洛裏已放下懷裏的西瓜,捧著那只爛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幾只好瓜也抱走吧,這只爛瓜算我送妳的。”老板跟在後面喊。
“可我抱不了那麽多的瓜啊,再說,要是把這只打爛了怎麽辦?”
“那、那我把剛才的瓜錢退給您吧!”老板舉著錢追了幾步,但弗洛裏己走遠了。老板搖了搖頭,有些不解地望著這個奇怪的顧客遠去的背影。
弗洛裏捧著這只爛西瓜回到實驗室後,立即從瓜上取下壹點綠黴,開始培養菌種。不久,實驗結果出來了,讓弗洛裏興奮的是,從爛西瓜裏得到的青黴素,竟從每立方厘米40單位壹下子猛增到200單位。
1943年10月,弗洛裏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黴素生產合同。青黴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後,青黴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因這項偉大發明,弗洛裏和弗萊明、錢恩分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
當機會像壹只“爛西瓜”壹樣被人扔在壹邊,妳若能發現它,並如獲至寶,那麽,恭喜妳,妳將獲得成功。
關於名人的故事:魏文侯講誠信戰國時代,魏國的第壹個國君叫魏文侯,由於他處處誠信待人,無論當官的還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國因此迅速強大起來。
魏文侯講誠信有壹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約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獵練兵。到了次日,下朝後舉行宴會,魏文侯準備在宴會壹結束,就去打獵練兵。可是,宴會快結束的時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還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對席間的眾臣說:“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趕快準備車馬,我要到郊外去打獵練兵,那裏已有人在等我了。”眾臣壹見國君要冒雨出門,都走上來勸阻。這個說:“天下這麽大的雨,怎麽能出門呢?”那個說:“去了也無法打獵練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說:“打獵練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訴壹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眾臣中有壹位自告奮勇的人說:“那好,我馬上去告訴。”魏文侯把手壹擺說:“慢,要告訴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親自跟人家約定的,如今失約,我要親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說完大步跨出門外,頂著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處去。
關於名人的故事:尼龍的發明故事人們對尼龍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龍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歷史的人就很少了。尼龍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壹種合成纖維。
二十世紀初,企業界搞基礎科學研究還被認為是壹種不可思議的事情。1926年美國最大的工業公司-杜邦公司的出於對基礎科學的興趣,建議該公司開展有關發現新的科學事實的基礎研究。1927年該公司決定每年支付25萬美元作為研究費用,並開始聘請化學研究人員,到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礎化學研究所,年僅32歲的卡羅瑟斯(WallaceH.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擔任該所有機化學部的負責人。
卡羅瑟斯,美國有機化學家。1896年4月27日出生於美國艾奧瓦州頓。1937年4月29日卒於美國費城。1924年獲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該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有機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28年應聘在美國杜邦公司設於威爾明頓的實驗室中進行有機化學研究。他主持了壹系列用聚合 方法 獲得高分子量物質的研究。1935年以己二酸與己二胺為原料制得聚合物,由於這兩個組分中均含有6個碳原子,當時稱為聚合物66。他又將這壹聚合物熔融後經註射針壓出,在張力下拉伸稱為纖維。這種纖維即聚酰胺66纖維,1939年實現工業化後定名為耐綸(Nylon),是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合成纖維品種。
尼龍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纖維工業的基礎,尼龍的出現使紡織品的面貌煥然壹新。用這種纖維織成的尼龍絲襪既透明又比絲襪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總部所在地公開銷售尼龍絲長襪時引起轟動,被視為珍奇之物爭相搶購,人們曾用“象蛛絲壹樣細,象鋼絲壹樣強,象絹絲壹樣美”的詞句來贊譽這種纖維,到1940年5月尼龍纖維織品的銷售遍及美國各地。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1945年,尼龍工業被轉向制降落傘、飛機輪胎簾子布、軍服等軍工產品。由於尼龍的特性和廣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非常迅速,尼龍的各種產品從絲襪、衣著到地毯,漁網等,以難以計數的方式出現,是三大合成纖維之壹。
關於名人的故事:“天王巨星”蘇東坡蘇東坡才華出眾,加上長得玉樹臨風、風度翩翩,因此擁有大批的粉絲。雖然蘇東坡“星途坎坷”,但這些忠實的粉絲卻壹直追隨,對他不離不棄。
“天王巨星”蘇東坡蘇東坡任杭州通判時,喜歡到西湖遊玩。有壹天,蘇東坡遊覽西湖時,忽然著到壹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駕船追了上來。蘇東坡不知其來意,壹時愕然。女子激動萬分地說,她自小就仰慕蘇東坡,但壹直無緣相見,現已嫁為民妻,今日親眼看見自己的偶像,也了卻了多年的願望。之後,美女粉絲給蘇東坡彈奏了壹曲古箏,便駕船翩然而去。蘇東坡無比感慨,為此,他寫下壹首《江神子》。
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有壹個叫李琪的粉絲,非常想要蘇東坡的簽名墨寶,但壹直沒有機會。多年過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簽名墨寶,眼看蘇東坡就要調離黃州,她心急如焚。離開當日,黃州官員設宴為蘇東坡餞行,宴席就設在李琪所服務的酒店。真是天賜良機,李琪決定豁出去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蘇東坡酒興正酣。看到時機成熟,李琪便捧著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隨即拿出自己的隨身汗巾,求蘇東坡簽名墨寶。蘇東坡倒也爽快,讓李琪取來筆墨,揮手便在汗巾上寫道:“東坡七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到此,即擲筆袖手,復與賓客談笑。只寫兩句?這可把李琪急壞了,於是她再次跪拜,求蘇東坡再續。蘇東坡大笑,接著寫了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書畢,在座賓客無不擊節贊嘆,李琪也了卻多年心願,激動得流下眼淚。
蘇東坡59歲時被貶至惠州,當時,他的鄰居溫氏有個女兒叫溫超超,年方16歲,貌美如花。在當時,16歲已經是談婚論嫁的年齡了,但溫超超的眼光極高,任提親的踏破門檻,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興地對人說:“嫁人只嫁蘇東坡!”於是,每天晚上,溫超超不顧其淑女形象,楞是翻過高墻,來到蘇東坡窗前聽他吟詩誦讀。壹個晚上,窗外的溫超超被蘇東坡發現了,慌亂之中,溫超超馬上就跑回家中。蘇軾跟蹤尋到溫家,問其緣故。溫父無奈地告訴了蘇東坡實情。蘇東坡並不是好色之徒,他答應溫父,要給溫超超找到壹個好歸宿。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蘇東坡就又被貶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蘇東坡遇赦放還,途經惠州時,溫超超已經抑郁而終。
在京城的皇宮裏,蘇東坡的粉絲也不在少數。當時,皇宮中的皇太後、皇後、公主和不少宮女都是蘇東坡的超級粉絲。她們對蘇東坡的壹貶再貶非常憤慨,但始終無能為力。北宋元豐年間,“烏臺詩案”案發,蘇軾被逮捕下獄。宋神宗當時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獄,神宗為此悶悶不樂。後來,皇太後向宋神宗哭訴,搬出了當年宋仁宗“吾為子孫得兩宰相”的祖訓,為蘇東坡說情。最終,宋神宗決定對蘇東坡從輕處理。所謂的“吾為子孫得兩宰相”,其實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對蘇東坡愛戴有加的壹個體現。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蘇東坡的粉絲。有壹回,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出使遼國,在遼國,蘇轍驚奇地發現,遼國人常常向他打聽蘇東坡的情況。後來,蘇轍在給蘇東坡的信中寫道:“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由此可見,蘇東坡在遼國也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高麗國有兩個兄弟,也是蘇東坡的忠實粉絲,他們分別取名為金富軾、金富轍。軾和轍,正是蘇東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見,蘇東坡被外國人崇拜的程度。
關於名人的故事:宋太宗趙炅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宋宣祖趙弘殷和杜太後所生的第三個兒子,宋太祖趙匡胤之弟。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太祖駕崩後,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並且進壹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在位***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宋太宗趙光義燭影斧聲
汴京午門石獅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朝的締造者太祖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壹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太宗。趙光義
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壹段千古之謎:十九日夜, 大雪 飛揚,太祖命人召時任開封府尹的晉王光義入宮。光義入宮後,太祖屏退左右,與光義酌酒對飲,商議國家大事。室外的宮女和宦官在燭影搖晃中,遠遠地看到光義時而離席,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麽,又見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與此同時,這些宮女和宦官還聽到太祖大聲喊:“好為之,好為之。”兩人飲酒至深夜,光義便告辭出來,太祖解衣就寢。然而,到了淩晨,太祖就駕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後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宮。然而,王繼恩卻去開封府請光義,而光義也早已安排精於醫術的心腹程德玄在開封府門外等候。程德玄宣稱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喚他出來,說是晉王召見,然他出門壹看並無人,因擔心晉王有病,便前來探視。二人叩門入府去見光義,光義得知召見,卻滿臉訝異,猶豫不肯前往,還說他應當與家人商議壹下。王繼恩催促說:“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先了。”三人便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皇宮殿外時,王繼恩請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便與光義闖入殿內。宋皇後得知王繼恩回來,便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卻說:“晉王到了。”宋皇後壹見光義,滿臉愕然,但她位主中宮,亦曉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們母子性命都托付於官家了。”官家是對皇帝的稱呼,她這樣喊光義,就是承認光義做皇帝了,趙光義也傷心流淚說:“***保富貴,不用擔心。”於是,趙光義便登基為帝。
太祖之死,蹊蹺離奇,但太宗搶在德芳之前登基卻是事實。太宗的繼位也就留下了許多令人不解的疑團。因此,歷來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說。太祖本人身體健康,從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兩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義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會讓親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
關於名人的故事:蘇格拉底幽默小故事壹、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壹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麽要娶這麽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凈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
有壹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壹頓之後,又出外提來壹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
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壹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二、求知
壹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
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裏,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紮才將頭探出水面。蘇格拉底問:“妳在水裏最大的願望是什麽?”
“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
“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三、教擇偶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直接回答,卻讓他們走麥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壹次機會選摘壹支最好最大的麥穗。
第壹個弟子走幾步看見壹支又大又漂亮的麥穗,高興地摘下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三分之壹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壹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壹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壹支美麗的麥穗。雖說,這不壹定是最大最美的那壹支,但他滿意地走完了全程。
關於名人的故事:韓信之死壹漢十壹年春,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將韓信在長樂宮被斬。罪名是謀反。之前,他就因為這個被奪爵削封,從統轄兩淮壹帶八十八城的楚王貶為不過擁有幾千個農戶的淮陰侯。時在漢六年十月。不過,前壹次謀反虛實難辨,這壹次卻是板上釘釘,證據確鑿。
當時漢高祖劉邦正帶領大軍忙於平定鉅鹿太守陳豨的反叛,朝內空虛。韓信見時機來到,暗中給陳豨送信,打算裏應外合,壹舉顛覆劉氏王朝。反叛,風險至大也!不要說是在封建王朝,就是在現在的民主國家,弄不好也有牢獄之災。如此關乎自己九族安危的大事,韓信卻沒有嚴格作好__。事情正在準備中,他卻要殺掉壹名得罪了他的手下人。手下人的弟弟懷恨在心,偷偷向朝廷告了密。鑒於韓信的威名,留守的呂太後不免有些緊張。
還好,此刻還有忠心耿耿的老丞相蕭何在朝中。這位發現韓信軍事才能的伯樂,歷史仿佛註定又要要他來毀滅這匹千裏馬。蕭何定計,詐稱前線傳來高祖平叛勝利的消息,按例,百官都要進宮朝賀,半信半疑的韓信剛壹進宮,就被武士們捆了個結結實實。也不需要等劉邦回來了,也不需要經過什麽司法程序了,特事特辦,幹脆利落,呂太後壹聲令下,就在長樂宮的鐘室,壹代名將身首異處。對於名人離開這個世界去遠遊時留下的遺言,我們臃腫的歷史從不吝惜自己的頁面進行記錄,反正內容已是那麽龐博了,再多幾行字又何妨,何況韓信又是那麽壹位軍事奇才,沒有理由不記。於是,嚴謹的太史公司馬遷帶著復雜的感情記下了下面的話:“信之方斬,日,‘吾悔不用蒯通之言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在人生最後極其有限的時間裏想到蒯通,那是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當初若是聽了蒯通的話,以他的實力,也許頭顱落地的是現在發號施令的人了。最是讓他不能忍受的是,建立了蓋世功勛的大丈夫竟然要死在壹位女子之手,這更讓他恨如雲山千疊。不過,事已至此,又有什麽法子呢!思緒壹轉,如同他壹生中那位唯壹的對手項羽那樣,也如同迷信天命的無數中國人那樣,他長嘆壹聲,將這無法接受的壹切歸之於上天的安排,黯然上路……
平心而論,司馬遷對歷史人物的記述雖然沒有做到真正的“不彰美,不隱惡”,還是比較客觀、公允的。即以他寫楚漢相爭的兩大巨頭劉邦和項羽而言,寫劉邦,他寫了他的知人善任、寬宏大量,也寫了他的粗鄙言行,無賴嘴臉;寫項羽,既寫他屠城縱火的殘暴、剛愎自用的愚昧,也寫了他對下屬和士兵的仁愛關懷、對敵人作戰的英勇無敵。
饒是這樣,後人還對他不太滿意。有人就在和縣的霸王祠題聯說到“司馬遷本漢臣,本紀壹篇,不信史官無曲筆”,那意思是說他在寫項羽時有歪曲英雄的嫌疑。沒辦法,誰叫妳老人家是千古大史家呢,高人就要高標準要求嘛!回過頭來再說韓信,《史記·淮陰侯列傳》所占篇幅在書中僅次於寫劉邦和項羽的,是司馬遷重點記述的人物。在這篇 文章 中,司馬遷用濃墨重彩寫了韓信的赫赫武功,而對他功成名就直到謀反被殺,則只是泛泛而寫,三兩下就收了尾,由此不難看出太史公對韓信的欣賞之情。或有人言,風雲年代有事可記,當然要重點記述,天下已定時無事可記,自然要簡單、平淡。這話看似有理,其實不然。韓信這麽壹位叛逆之臣,因為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使得封建史家無法繞開,但如果壹味站在正統的立場,則很容易將註意力放在其謀反的事情上,假使作者再缺點良知,完全可以往裏面添點油,加點醋,甚至篡改史實,掩蓋真相。那樣的話,韓信就是壹位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了。
正是司馬遷這樣史家秉筆直書,壹個在風雲激蕩的時代裏個性鮮明、特立獨行的千古名將才會栩栩然活在後來人的精神世界裏。
看過名人的故事-關於名人的故事-亞歷山大·弗萊明的故事的人還看了:
1. 外國名人的成功故事3個
2. 名人的故事 少年丘吉爾和弗萊明的故事
3. 名人成功的故事3個
4. 關於名人勵誌故事及感悟
5. 100字名人勵誌故事7篇
6. 有關名人成長的故事
7. 10個名人故事
8. 外國名人的勵誌故事大全
9. 理想勵誌名人故事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