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在2015就認識田小龍了。當時我對他最深的印象是,他極其聰明,學習能力很強。成為基金經理後,他更深刻地看到了田小龍的學習能力。計算機行業出身的田小龍不再是科技股的基金經理。他把自己的能力圈擴大到了大消費領域,通過了解消費提高了對科技成長股的理解。
田小龍的壹個重要特點就是對新事物有很強的敏感度,善於通過用戶體驗理解變化背後的本質。田小龍認為,科技股投資最甜的是0到1,很有爆發力,但從1到N的路可能充滿坎坷。變革是科技的雙刃劍,變革帶來的爆發力也意味著難以形成強大的護城河。相反,消費行業最甜的是1轉N,企業的護城河會越來越強,獲得市場份額。
作為壹名年輕的基金經理,無論是管理能力、退出的控制還是投研效率的提高,田小龍都在不斷擴大自己的能力圈。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新事物和變化的熱情,這壹點在面試中可以強烈感受到。
下面,我們來分享壹些來自田小龍的投資“金句”:
1.我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為狹義的科技股的基金經理,更多的是成長股的基金經理。
2.科技股的1到N往往充滿不確定性,往往會導致護城河的下降,競爭格局的惡化。而消費品的1轉N很甜,正好和科技股相反,帶來的是競爭格局的優化。
我們的投資要為以後的註冊做好準備,誰能適應的更好,誰就贏了。
我的壹位老領導告訴我,投資最重要的是應對,而不是預測。
我覺得基金經理占據了這個行業大多數人的光環,很多投資成績都是得益於研究部的實力。在註冊制下,未來公募的競爭將更多是團隊的競爭,而不是個人的競爭。
6.我在選擇科技股的時候,會把中間的行業趨勢放在第壹位,然後在好的行業趨勢下選擇好的公司。
7.研究消費品,就要研究消費心理學。
8.消費品這兩年最大的變化來自於新產品和新渠道的融合。
9.在0到1,1到2,2到3階段不投資消費品也沒關系。關鍵是妳敢不敢在3到n的階段重倉,從0到1的機會更多來自於勤奮和遠見。但是對3到N的機會的把握更多的來自於深刻的理解。
科技抓0到1,消費享1到n。
朱昂:之前很多成長型股票基金經理對妳評價很高,所以我終於有機會和妳談談投資,或者說妳在過去壹年裏學到了什麽?
田小龍說實話,我覺得我的投資期還不夠長,很多框架還不是特別成熟,但我有壹些見解可以分享。入行看TMT,過去投資組合中技術投資的風格也很鮮明。但從去年開始,我在投資組合中加入了消費和醫藥,擴大了自己的能力圈。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為狹義的科技股的基金經理,更多的是成長股的基金經理。在我看了消費品之後,它也幫助我理解了投資科技股的好與壞。更何況能力圈擴大後,可以有效控制科技投入的退出。
科技股的1到N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性,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導致護城河的衰落和競爭格局的惡化。而消費品的1轉N正好和科技股相反,帶來的是競爭格局的優化。今年買了壹家食品供應鏈龍頭企業,屬於消費品的1到N。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品牌深入人心,渠道不斷完善,綜合成本也在下降,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可以說是在拉大。
科技投資的魅力在於技術路線多,創新多,爆發力強。有的企業看到了壹條技術路線,拿到了從0到1的獎金。這個過程非常迅速。但在1到N的過程中,如果護城河和商業模式沒有那麽強,會有很多競爭對手進入,這時候壹定要警惕。有些從0到1成功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回落,這和消費品投資完全不同。
其次,我發現《消費者》中很多公司的研究框架與我對科技股的看法完全壹致。比如我買的壹些消費品也是從壹個大的創新開始的。我們已經看到了餐飲業供應鏈的變化。很多餐廳不再從原料入手,而是別人提供配送,餐廳直接炒就可以了。我還在研究無糖飲料,盲盒,潮玩等。這些新消費研究的方法論與科技股完全壹樣。不同的是,消費品從1到N的時候,很甜。
人們常說,壹些消費品公司的天花板很高很遠,未來只有這些公司才能做到。這在科技股投資中很少聽到,因為很多科技行業都要降價,天花板很容易計算。消費品則相反,即使數量沒有增加,也可以依靠漲價。
投資科技股要特別有前瞻性,財報的變化往往是滯後的。看完財報變化再去買賣科技股,可能不是特別適用。事實上,在財報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很多科技股的競爭格局已經惡化。
朱昂:非常有趣。在過去壹年左右的時間裏,妳想了很多?
田小龍,我還在考慮另壹個問題:準備註冊。隨著a股的不斷擴容,未來我們覆蓋的公司會越來越多,這將給今天的投資模式帶來挑戰。
壹個是變得像香港市場壹樣,大量公司會被邊緣化。雖然有些公司會犯定價錯誤,但是壹個壹個去找效率很低。所以今年我引入了壹些量化指標,幫助我從財務指標中篩選。每個行業的財務指標都不壹樣,需要找出不同行業的核心驅動力,進行個性化篩選。通過量化工具篩選後,我們會進壹步研究這家公司。這是我從我們壹個優秀的同事那裏學到的。在交行,身邊的同事都是寶,大家都樂於分享。
我認為未來10會成為主動權益投資的黃金年,不同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也會出現分化。
客觀尊重科技投資的產業趨勢
朱昂:之前看了妳的直播,說買科技股行業趨勢第壹,商業模式第二,公司質地第三。這和很多人把公司的質感放在第壹位不太壹樣。能詳細說說嗎?
田小龍:我認為投資中的心態比年齡更重要,而且壹定要有弱者的心態。我的壹位老領導告訴我,投資最重要的是應對,而不是預測。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如果妳總是能預測到科技的趨勢,妳遲早會錯的。
這就是工業趨勢對科技股投資如此重要的原因。我們應該尊重產業趨勢,而不是違背它們。在頂級的行業趨勢中,真正受益的公司不會很多。我們只需要收購這些公司。我最後買的是公司,不是行業,如果看壹個行業趨勢,我不會在這個賽道買太多。
在我的投資中,我覺得科技行業很難“贏”,需要跟蹤變化,不能太主觀。比如我們學消費電子的時候,學了音箱,耳機,AR/VR,智能機器人。最後,我們將購買哪個行業的趨勢上升;我們會賣掉任何失敗的行業趨勢。我每買壹只科技股,都會在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做上標記,知道公司在0,1,2,3,N的位置,買的時候會思考這些問題。每次公司發展到壹定階段,我都會思考下壹步怎麽運營。競爭格局和市場容量和我們當初買的時候想的壹樣不壹樣。
我覺得基金經理占據了這個行業大多數人的光環。其實我們都占據著團隊的優勢,很多投資成果都來自於研究部門的實力。尤其是公募基金,排名是壹個大環境,壹年比壹年要做得更好,真的很靠團隊。我覺得交銀施羅德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很會培養人。
朱昂:我看到進入2020年後,妳的投資組合正在減少科技股的配置。為什麽?
田小龍有兩個原因。第壹個原因是很多科技股估值過高。很多科技股在通過創新獲得更好的利潤後,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競爭,這在科技股中並不少見。第二個原因是華為事件確實在影響整個下遊需求。華為最後會怎麽走?我覺得可能是“有機危”,還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關於科技股,我去年總結了三個最好的方向:半導體、雲計算、後5G周期。目前半導體不僅貴,而且下遊需求因為華為事件也遇到了壹些問題。雲計算屬於科技股的消費特征,商業模式非常好,海外也有壹批優秀的公司。過去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好的公司。最早的a股科技公司更多的是項目型企業。好消息是,隨著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會有更多優秀的標的上市。特別是我接下來要發行的新產品,可以投資港股,那裏有壹批真正優秀的軟件公司。
其實我還是用原來的成長股框架來做投資,只是把這個框架延伸到消費品領域,這樣在科技股估值高或者存在系統性風險的時候,我就可以找到其他的投資機會,避免投資組合因為系統性風險出現大的回撤。只是在科技股的投資中,我會更傾向於0到1的機會,而在消費醫藥中,我會更傾向於1到N的機會,因為1到N的消費往往是競爭格局的優化,而技術恰恰相反。
朱昂:妳認為科技股的管理怎麽樣?舉個例子,壹個領先的消費電子公司能成長起來,是因為它有優秀的管理。妳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田小龍優秀的管理當然很重要,很多人因為對管理層的信任,在這家公司賺了好幾倍。我的觀點是,在科技股的投資上,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優秀的管理層,因為在技術趨勢面前,即使是最好的管理層也可能出現失誤。我會把公司分成不同的階段,對不同階段的公司進行驗證,跟蹤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這樣做可能比長期持有更難,但可以降低不確定性的風險。
我只是在開玩笑。如果有人告訴妳,明天沒有人買某個牌子的醬油,妳壹定不會相信。但是如果有人說某個科技公司丟了壹個大單,妳可能就沒那麽驚訝了。這就是科技和消費的區別。技術從0到1的過程很精彩,但業務操作波動較大。
所以我投資科技股,把產業趨勢放在第壹位。我在選擇科技股的時候,會把中間的行業趨勢放在第壹位,然後在好的行業趨勢下選擇好的公司。
通過經驗發現身邊的投資機會。
朱昂:從妳買的消費品來看,連1到N的品種都是新消費?
田小龍我更喜歡通過自己的經歷去感受變化,無論是科技的變化還是消費的變化,這樣我就可以把我原來的投資框架應用在科技股上。我這段時間也研究了元冕森林等非上市公司。這家公司對消費者心理的把握做得非常好。產品以日式包裝,不含糖。可以看出這個價位的無糖飲料需求量很大。袁琪森林制成後,大量公司將進入這個價格的無糖飲料。
為了研究萬超,我最近買了壹雙時髦的運動鞋,還加了萬超的微信群。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接觸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我覺得現在看消費的研究者應該是有傳媒背景的,反之亦然。消費品這兩年最大的變化來自於新產品和新渠道的融合。許多新的消費品正通過互聯網渠道迅速流行起來。研究新消費品,可能要經常刷Tik Tok等新渠道。
還有最近玩盲盒的熱潮。我也研究了商業模式,發現確實不錯。本質上,* * *享單車,* *享充電寶,玩盲盒,都是非常相似的商業模式。只是OFO的投資很大,盈利能力很差。* * *充電寶的投入不需要那麽重,盈利能力比較強。萬超盲盒的數據顯示,產品的周轉率很高。但是,這裏潛在的風險是,既然利潤這麽強勁,競爭對手肯定會進入這個領域。
我非常欽佩我的前任,他極大地激勵了我投資消費品。他告訴我,要研究消費品,就要研究消費心理學,先看這些消費心理學的書。投資消費品的時候,不投資0到1,1到2,2到3這幾個階段都無所謂。關鍵是妳敢不敢在3到N的階段重倉,這個階段才是真正體現消費品投資水平的時候。我覺得找到0到1的幾率更多的來自於勤奮和遠見。但是對3到n的機會的把握更多的來自於深刻的理解。
朱昂:把大消費納入妳的投資框架,妳不僅可以控制撤退,還可以提高妳的管理規模和能力?
田小龍說的沒錯,消費品從1到N的階段越來越輕松,而科技股從0到1的階段非常精彩。過去兩年,成長股有兩個引擎。壹類是國產化,包括技術和醫藥,受益於國內產出率的提高,獲得了成長的機會;另壹個是濃度的增加。比如很多消耗建材的公司就受益於這個機會。
我在研究消費品的時候,也發現重大突發事件對公司的考驗非常重要。我們在美國和日本看到消費品。為什麽有的公司是第壹,有的是第二?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在公司的發展階段,遇到了壹件大事,不同公司做出的選擇對後續的發展影響很大。比如今年的疫情,壹些消費品企業選擇補貼下遊,壹些消費品企業選擇降低庫存。那麽這個重大的選擇之後,公司之間的差距可能就再也拉不回來了。
朱昂:我看到妳的投資組合中有壹些餐飲供應鏈公司?
田小龍的整個餐館正朝著更加工業化的方向發展。有句話很有意思:這個世界上的壹切都值得用冷凍技術再做壹次。這個行業的趨勢很好。疫情爆發後,這種工業化速凍食品有所增加。
有壹次我們去調查行業內的公司,在實驗室吃了壹頓有趣的午餐。我們可以通過加熱預先冷凍的半成品來吃任何我們想吃的東西,味道還不錯。我覺得這個趨勢的天花板很高,變化是漸進的。賽道中的優秀公司正在進入甜蜜點。
朱昂:妳是研究科技股的專家。能談談妳對新能源汽車的看法嗎?
與其他汽車公司相比,田小龍特斯拉有壹個重要的區別:特斯拉是壹家軟件公司,就像微軟和谷歌壹樣。之前我去海外調查日本汽車巨頭,他們都看不起特斯拉。事實上,競爭對手並不了解特斯拉的核心是壹家軟件公司。
我研究過新能源汽車的國產化。他們不是按照傳統車輛的模式給供應商做,而是像軟件公司壹樣快速叠代的給供應商提出新的需求和想法。這就是為什麽特斯拉在中國找到了更多願意提供服務的廠商,用敏捷的軟件開發思路和特斯拉做叠代。從這個角度,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麽它的估值比傳統汽車廠商高很多了。
朱昂:那麽妳認為當前市場的方向是什麽?
從消費增長來說,我覺得年輕人的潮玩肯定是壹個很好的方向,還有像元眠森林這樣的健康飲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消費上也有壹個方向,就是受益於三四線相對較高的可支配收入。三四線城市房價相對較低,大家可支配收入相對較高。再加上Tik Tok這樣的新渠道,妳會發現三四線人口的消費能力也很強。如前所述,應該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消費品,不能太死板地看待美國和日本的消費品歷史。
在醫藥成長股中,可以不斷發現不同的投資機會。醫學的魅力就在於這個行業有各種各樣的公司。我可能對壹些創新藥公司了解不透徹,但我還是可以買壹些醫藥方面的消費公司。醫藥方面也有壹些科技屬性的公司,類似創新設備,我中長期看好。
朱昂:在妳的成長經歷中,有沒有什麽跳躍點或者突變?
田小龍,我覺得是2015的牛熊回合,對我影響很大。本人2014進交銀施羅德看計算機行業。那時候我對研究還真的沒有入門,對研究這個行業有壹個不成熟的想法。
好處是看了那麽多公司漲了再跌,讓我真正反思,形成了壹個相對成熟的研究框架。後來技術板塊不好的時候,我們公司還是找了壹個有Alpha特點的公司,那個階段對自己來說是壹個飛躍。
第二個飛躍點是我去年做了壹筆投資之後,開始把視野拓展到消費領域。通過對消費行業的了解,我對科技投資的理解也上了壹個臺階。
入行能看到計算機行業,覺得很幸運。這個行業有很多變化,這讓我對很多變化非常敏感。能夠加入交銀施羅德是最幸運的事情。公司的價值觀很積極,領導對我們的成長很包容,給了我們很大的成長空間。在公司,我不僅可以增長知識,享受快樂,還可以和持有者壹起成長,這讓我對這份工作充滿了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