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經常說“紀念”這個詞,但是分開來用的話,意思會很不壹樣。
孔子和如來為了“飲”字差點打起來
據說孔子周遊世界時,遇到了來自微山湖的如來,經過洪澤湖,乘蟒蛇到了秦南倉。他們看了秦南倉的風景,察了民情,晚上在“仙客來”客棧住下,喝酒,吃飯。
他們品嘗了哈特曼的牛肉,南秦的鹹鴨蛋,喝了蟒河的特別曲之後,壹直稱贊秦南侖是個好地方,這裏的人很善良,酒肉飄香,風景很美,山水釀好酒。
二人吃喝甚歡,如來曰:“此處雖甚好,非久留之地,明日再去。”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在喝酒了,就用筷子蘸了蘸酒,在桌子上寫了壹個“喝”字。
然後站起來大聲對如來說:“妳看這個字。等妳吃飽喝足了,我明天應該送妳回去。”如來見了“飲”字,大怒曰:“此“飲”字是祭死者。妳請我喝酒,妳敢寫“喝”罵我是因為妳的見識。
孔子笑曰:“如來!妳誤會了,”孔子還沒來得及解釋,如來道:“不管妳說什麽,這個字都是活人對死人的祭祀,妳就是咒我死了。”
等如來平靜下來,孔子喝了壹口酒,然後慢慢向如來解釋,“喝”字是“上西天”三個字的草書。“飲”字拆開就是“去西天”三個字,佛是西天如來,是妳的歸途。
這時候如來才反應過來,然後紅著臉喝了壹口酒,尷尬地說:“對,對,妳回去就死在西方。”
葬禮中“酒”的含義
“飲”字的上半部分是“有”,“有”字的初始文字是壹個壇子形狀,代表酒和壇子。後來,水平和垂直的筆畫被添加到輪廓中,以表明祭壇墻壁的裝飾。
下半部分的“壹”代表地面,意思是把罐子放在地上。兩種結構合二為壹,就是向死者或土地神供奉酒肉,在地上灑酒,祈求居所穩定。
而下面的“大”字,就像人的手壹樣,“喝”。可見人給手裏拿著酒,這也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死人最大的文化。再大的活動,再大的仇恨,都要先放下,以示對神靈的尊重,所以“飲”字是對死者的“致敬”。
“飲酒”的本義是把酒擺上餐桌,作為對神靈的祭品。現代則是悼念死者,也用“飲酒”壹詞,來源於祭祀。
“犧牲”壹詞的特殊含義
早期甲骨文中“祭”字左邊有壹塊鮮肉,上面流著血,右邊有壹只手,表示手裏拿著肉正在祭祀。
也許是考慮到這樣的相遇不夠準確,在甲骨文晚期,在其下方加了壹個祭壇,把肉的壹面改成了嘴。
在古代,有些人會為自己宰殺祭品,然後經常將生肉放在祭壇上。“祭祀”壹詞的意思是酒肉祭祀,也叫祭祀。
祭奠死者主要是指舉行儀式慶祝新年。例如,在每年的清明節,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有許多人手持鮮花祭奠英雄。
祭祀是指在節日裏向神或祖先獻祭的古老習俗,以示崇敬、紀念和和平。
比如三月三,廣西壹個特殊的節日,很多人只知道唱民歌。事實上,這壹天也是清明節,類似於清明節。這壹天主要是祭奠那些與親人關系密切的人,比如爺爺奶奶。
九月九日的重陽節也是壹個清明節。這壹天,同姓的家庭要壹起掃墓,主要是祭奠上壹村的祖先,給祖先掃墓。
很多人非常懷念自己的祖先,同時也非常渴望得到祖先的保佑。有些人尋求第二個孩子,晉升,財富,和平和健康。
在我們的傳統節日裏,我們必須獻祭。首先我們去土地廟祭拜,然後回家拍壹桌菜。桌上有酒,然後往酒杯裏倒肉餵祖宗餵神,這樣就可以付紙錢了,然後就可以放炮了。
“喝”和“犧牲”用法的區別
在葬禮的棺材上,妳會看到壹個大大的“祭”字,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很多人都很疑惑,為什麽不用“祭”字!
其實這兩個詞很好區分。葬前用“祭”字,葬後用“祭”字。我們已經介紹了“提供”和“提供”這個詞的原始含義。
1,“喝”的本質
就是把酒肉放在地上,為的是讓剛走的人享用。古代有鬼神之說。古人認為靈魂離開了肉體,但還是要享受食物。只要有食物,靈魂就會占據自己,所以在埋葬前就用“喝”這個詞。
但是
葬後用“祭”字來表達對離去者的思念,主要是安撫其靈魂,所以不需要供奉酒肉之類的祭品,而紀念館也強調侍奉逝者飲食如前,在其右側供奉壹些酒肉。
2.祭奠和奠酒的詞性也有壹點區別。祭奠這個詞帶走了褒義,可以用來表示和死者關系很好,而奠酒這個詞是中性的,只表達壹般的客觀事實,不帶感情色彩,比較嚴肅。
3.古代漢人的禮儀分為五種禮儀制度,統稱為“五禮”。
他們分別是李稷、烈禮、軍禮、李濱和李嘉。“祭祀”,無論是祭神祭祖,還是逢年過節祭祖、祭天、祭祖,都是為了祈求好運,所以“祭祀”就是“李稷”,祭祀活動年復壹年長期進行。
而“祭”是喪事,因為是要設靈堂、喪棚等。死後。首先家人會在大廳和家裏祭奠,然後親朋好友來祭奠,這是壹種比較腰疼的儀式和祭祀。因此,這是壹個“激烈的儀式”。只要靈柩離家,壹切活動都將由“祭”改為“祭”。
4.“點”的引申義也有放置的意思,可以引申為“確認、確立”,比如某個建築、工業區的基石開始鋪設。
意思是把建築的地基打好,打好基礎。古時候蓋房子也有奠基儀式,祭酒祭拜土地神,最後在蓋好的地方灑酒,祈求未來的建築牢固安全。
“喝”字也表示過程和儀式。
中國喪葬的形成,本質上是我國古代人對“靈魂”信仰的產物。在現代,如果有人死了,大家都比較忌諱。大家都說死就是“走”或者“駕鶴西遊”。
這是我們古人相信“靈魂”的最好證明。所有人都相信死去的人沒有死,只是還和親人在壹起,只是看不見了。
所以我們掃墓的時候,都以為祖先是出來看的,壹般不說蛇,說龍。在農村,如果蛇出現在家裏或者籬笆外,我們不會傷害它們,而是用木棍把它們帶走,因為我們都認為祖先回來看家了。
葬禮過程
1,處理遺體
中國的葬禮很隆重,細節很多,但該簡化的都簡化了。中國自古以來,有人去世,就有處理遺體的習俗,過去稱之為“_”,意思是壹個人的生命結束後,人們去他家表示哀悼和慰問。
壹個人去世後,死者的親屬會把屍體擡到主廳,然後放在臨時搭建的床上。我們古人認為,不能讓老人死在床上,靈魂會被束縛在床上,無法超度。所以老人的家人覺得老人快不行了,就會把老人擡到正廳。
按照中國的傳統民俗,老人臨終時需要子女陪伴,直到老人去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正殿是房子裏最神聖的地方,供奉著祖先和神靈。如果妳死在這個位置,那就是自然死亡。
在古代,它曾被幹草覆蓋,但往往當它太大時,樹葉被吹走。以前是食肉鳥吃的,親戚看了不忍心,就拿著弓等著老人,有鳥來了就用弓射他。所以“_”字是豎弓,表示他們的親戚拿弓。現在,如果動物多了,它們的親戚就會搭起白色的蚊帳。
2、喪葬、喪葬救助
老人去世,家人壹般會哭半個小時左右。情緒逐漸平復後,他們開始商量老人的事情,並通知壹些親友老人去世的消息。這是葬禮服務。
村裏的人知道後開始忙碌起來。壹般村裏的人不用通知所有人。大家都很有幫助意識,會送壹些物品和錢。這是“助喪”。
幫助喪主的方式有很多,每個地方都不壹樣。有的送馬,有的送衣服。南北朝時,喪後三日,親友不來吊唁,不幫喪者,便與妳絕交。
如果太遠不能來,就用字母。如果人和信都沒到,失去家人最後和妳分手會很難過。
在中國,大家都瞧不起“生前好,死後疏遠”,因為我們中國向來講究情誼,所以經常聽到壹句話“紅的東西請來,白的東西不請自來”。
這不僅是對喪親之痛的認可,也是友誼的象征。同時,為了安慰失去親人的家庭,很多人在外地工作,再忙也請假回來。
3、“喝酒”活動
從老人去世到棺木下葬前祭祀,祭祀品會擺放在逝者面前,然後擇日。以前農村有人死了,經常會死,壹般3天左右。天不好就長壹點,所以屍體會有氣味。烏鴉聞到後,就會圍過來。
在太平間的過程中,會有親友來吊唁,簡直就是燒香。大家來了壹般都帶東西。以前他們會帶鞭炮,衛生紙,花圈,現在基本都是花圈了。
進門之後,焚香的儀式是祭奠逝者,親朋好友會在白天達到焚香的高潮,最後在晚上參加“喪宴”。
在處理遺體時,親屬會對死者進行清理。親戚用米洗頭,刮胡子。現在有專門的化妝師,但是在農村基本都是親戚自己做。
除了洗澡,還有“含米”。親戚把米、銅錢、錢塞到死者嘴裏,讓他含住。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過去有壹種說法,如果死者的嘴是張開的,說明他生前沒有吃東西或者吃得不好,所以把食物或者金融放在嘴裏。古墓裏經常會出土壹些玉蟬,是他親戚以前放的。
整理死者面部後,給死者穿衣。在古代,做平民比較輕松,但如果是官員,死後要穿19套衣服。如果穿不上,就蓋上,用絲帶綁好,才能進棺材。
死者入棺壓力很大。有些地方是不允許家屬哭的。人們覺得死者覺得家人不願意離開,死者舍不得離開,最後不回去投胎轉世。
在壹些地方,人們認為親戚應該在路上。那時候眼淚都滴不進棺材了。死者被放進棺材後,被釘上了釘子。親戚跪在棺材左邊說:“某某好走。”
4.葬禮
最後壹步是葬禮。有八個人擡著棺材,稱為“八仙”。葬禮結束後,他們安排飯菜,招待他們,然後進行接下來的工作。
送葬隊伍非常強大。出去了,在這個過程中就回不去了。葬禮中有很多細節,比如摔盆等。最後棺材下葬,逝者正式下葬。
對了,如果村裏有喪事,怕就別去了。妳可以讓妳的家人派別人來。
妳為什麽在彭羚放壹個“喝酒”的花環?
很多年輕人不理解為什麽葬禮要放花圈,但送花圈是來自歐美的習俗。在中國古代,葬禮儀式以塔陵大廳為主,周圍是壹些白布、紙人、紙馬換錢、橫幅和紙錢。
根據北歐的傳說,當壹個人臨時戴上花環時,天使會帶著他的靈魂去天堂。在之前孔子和如來的故事中,“飲”字的意思是上天堂,所以花圈的意思是好人上天堂,是獎勵。
還有很多精致的花圈。菊花和黃鞠是葬禮的主要花圈。如果有特殊情況,比如壹個老人既長壽又長壽,因老而死,就是壹個“快樂的葬禮”。紅色和粉紅色的康乃馨可以用來表示對死者的關懷。
有些花圈和壹些挽聯的基本格式是壹樣的。
比如第壹部分:千古哀悼xxx,或者xxx壹路走好。
底線壹般是:XXX敬臂或者XXX泣臂。
寫到最後:
總結壹下,死而不葬的祭拜是酒,死後葬後的祭拜是祭,是祭,是下壹個人,是酒,是人間壹個人。壹杯酒只有壹個祭祀活動,每年都是定期祭祀。
現在很多年輕人認為喪葬的很多儀式都是迷信的、不科學的,但在我看來,喪葬其實是更多的親朋好友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而形成的壹種隆重的禮儀文化,這也印證了我們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稱號。
但是有壹點很諷刺。老人生前多病,身邊無人照顧兒孫。他死後壹直求老人保佑,發財升官,花幾十萬看地皮,花幾十萬買墓地,把墓地裝修得比家裏還豪華。真的很諷刺。
如果孩子、孫女、孫子在老人生病的時候好好照顧老人,老人將來自然會有福氣。俗話說得好,有福之人遇福地,無福消受。如果他找到壹片好土地,他就不會致富。這是積累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