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卡號密碼和用戶名登陸密碼不是壹樣的、銀行卡密碼是6位密碼,在辦理銀行卡時需要設置的密碼。使用用戶名登陸的密碼是自己設置的交易時用的密碼,在交易時不用輸入銀行卡密碼,直接輸入設置的密碼即可。網銀的用戶名登錄密碼:是妳在銀行櫃臺前 辦理銀行卡 的網銀時設定的“登入網 銀時 的密碼”。而銀行卡密碼壹般是指妳的銀行卡的取款密碼,即交易密碼。
1、登錄密碼和卡的密碼是不同的。卡本身的密碼只用於櫃臺或取款機等自助終端身份驗證。
2、網上銀行的登錄密碼只是在網上銀行系統進行登錄身份驗證使用的,申請網銀的時候櫃臺人員壹般會讓用戶自己設置的,並讓再次輸入確認。
3、銀行卡密碼只能是6位數的純數字,網銀密碼可以是十幾位的純數字,也可以是字母加數字。
擴展資料
壹、CVV密碼校驗
該項技術與銀行卡基本技術標準,如ISO7813識別卡標準(金融交易卡)、GB/T15120(記錄技術)等兼容。CVV信息被存儲在磁條銀行卡的第二磁道中,根據銀行卡號、第二磁道主帳號(PAN)、發卡銀行標識代碼、發卡機構標識代碼、發卡網點標識代碼、起始標記、結束標記、分隔符(SF)等信息,通過各銀行自定義的特殊加密算法進行計算,每步計算都采用CVKA技術加密後,得到銀行卡加密驗證碼(CVN)。各行加密算法和機密技術各不相同,因此犯罪分子利用獲得的銀行卡信息制作假卡後,在發卡行解密時能夠被識別而無法使用。
二、SSL安全協議
SSL安全協議,又稱為“安全套接層”(Secure Sockets Layer)協議,是Netscape Communication公司1996年設計開發的,主要用於提高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安全系數。SSL安全協議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務:壹是用戶和服務器的合法性認證,二是加密數據以隱蔽被傳送的數據,三是保護數據的完整性。SSL協議涉及所有TCP/IP應用程序,是壹個保證任何安裝了安全套接層的客戶和服務器之間安全的協議。但是隨著電子商務參與的場上迅速增加,對廠商認證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SSL安全協議逐漸被SET協議所取代。
三、SET協議
SET協議,又稱為安全電子交易規範,是MasterCard和VISA公司在1996年推出的基於信用卡進行電子交易的安全措施的規則,是壹種能廣泛應用於因特網的安全電子付款協議。其認證過程使用RSA和DES算法,形成在因特網上安全使用銀行卡進行購物的標準。但是SET協議的認證過程非常繁瑣,每筆交易需要驗證電子證書9次,驗證數字簽名6次,傳遞證書7次,進行5次簽名、4次對稱加密和4次非對稱加密,完成壹個含有SET協議交易的過程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因此目前這種協議並沒有被推廣使用。
四、維薩3-D認證
信用卡持卡人的身份驗證壹般采用核對持卡人簽名的方式,但在POS交易和網上交易中,商戶無法確認消費者是否為真實的持卡人。為解決這壹問題,VISA制定了3-D驗證標準,通過銀行卡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發卡機構、持卡人、商戶和收單機構的互動驗證。
在驗證模型中,發卡機構負責建立用戶可訪問的系統,該系統還能夠和3-D Secure中的商戶插件和VISA目錄服務器進行交互,采用多種方法對持卡人進行驗證;收單機構負責建立支付網關,保證信息流的安全,同時安裝壹個3-D Secure Merchant插件,與VISA目錄服務器和發卡機構系統進行交互;中間域提供參與3-D驗證的發卡機構名錄,方便多方對交易進行認證。
由於該技術是開放性的,VISA允許美國運通和日本JCB使用,因此磁條信用卡在進行交易時因能夠得到多方驗證而保障安全。
五、萬事達網上支付標準(Master SecureCode)
萬事達卡通過壹個隱藏域UCAF(Universal Cardholder Authentication Field)來收集、傳遞、顯示持卡人的認證信息,支持包括PC認證、智能卡認證和基於3-D安全技術的認證等多種認證方式。其采用的技術和VISA 3-D不壹樣,但銀行卡信息驗證程序基本壹樣。
六、日本JCB的J/Secure
日本JCB於2004年宣布推出信用卡互聯網驗證服務J/Secure。J/Secure基本與維薩3-D認證架構相同,JCB的服務也是在發卡行對交易授權之前加入持卡人密碼驗證步驟。由於JCB與維薩、萬事達的全面合作,J/Secure架構允許收單和發卡機構選擇不同的技術方案,JCB均可以提供支持。
七、銀聯CPUSecure(China UnionPay Secure)
銀聯於2005年推出CPUSecure,采用統壹持卡人、發卡機構、收單機構和商戶四方操作流程、服務流程和結算流程的方式,為國內互聯網消費者提供相關服務。
八、EMV遷移技術
EMV遷移技術由銀行公會與國際組織EMV(VISA、Master、Europay)推出,主要用於保障芯片卡的安全使用。
1、芯片借記卡
傳統的磁條借記卡,在持卡人輸入密碼後,系統以PIN Block傳送至發卡銀行主機作檢核;而芯片借記卡則是以芯片卡本身產生的交易驗證碼作為發卡銀行檢核的依據。因此若磁條卡遭側錄,且密碼泄漏,卡片就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復制,進而發生持卡人存款被盜領、卡片額度被盜用的事件。芯片借記卡具有CPU、內存及I/O,幾乎具備壹部計算機的最基本功能,因此芯片借記卡本身可安全存放發卡銀行的邏輯運算與基碼,而卡片產生的驗證碼只有發卡銀行知道。也就是說,使用芯片卡交易時,持卡人密碼不需送至發卡銀行查核,而是由芯片金融卡直接進行密碼正確性的驗證,驗證通過後才產生交易驗證碼供核查。由於不法分子無法自行復制芯片卡的邏輯運算,可有效解決密碼被側錄的風險。
2、芯片信用卡
傳統的磁條信用卡,由刷卡機讀取第二磁道的資料,再經通訊網絡送至發卡行,發卡行通過CVV驗證磁條卡的真實性後發出授權碼。而芯片信用卡自帶3DES Key程序,可利用其內部存放的EMV參數產生ARQC (Authorisation Request Cryptogram)進行驗證。第二磁道信息被泄露而復制出的偽卡,因不能復制芯片卡內部的Key,因此無法產生ARQC送往發卡機構授權,降低了發卡行的偽卡風險。
百度百科:銀行卡密碼校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