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關於宋江的辯論稿(正反方)拜托各位了 3Q

關於宋江的辯論稿(正反方)拜托各位了 3Q

宋江山大王宋江,讀書不多,中毒卻深,所以看上去總有壹股揮不去的虛偽,且該老兄自卑非常,動輒想招安,雖然深知朝廷奸臣當道,卻始終懷抱吾皇至聖至明的愚忠,做夢不象鄙人,他從來不夢女人,就夢能到皇上腳跟前下跪磕頭,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天生壹個棄婦嘴臉。等到打方臘了,每次交戰都要死上幾個兄弟,他呼保義同誌壹見有將陣亡,就要痛哭非常,且哭相不好,動不動竟要暈倒,有時更是要哭得暈倒好幾次,旁邊壹沒人扶,身子便象鼻涕壹樣柔軟,要與地面親密接觸,不過身邊若無人,這廝恐怕也不哭了也。 堂堂壹男人,而且還是好漢,卻象個婦人似的,喜歡號哭,實在有些惡心,其實這不過是呼保義同誌的伎倆罷了,吳用陰險惡毒,是深知宋江的,每次宋老大暈倒,他就要苦口婆心,用飽含大義的話來開導,後來,宋江同誌哭得幾乎上癮,於是他吳用同誌把那些開導大話升級為了順口溜。宋江哭功如此了得,以致鄙人時常多情,替宋江的生不逢時幽愁暗恨,蓋因這廝如果生在當代,出演瓊瑤的言情劇,絕對是無人能出其右的了,何必做了山中草寇?平時不張弓拔刀,沒事簽簽名,哪裏又會讓人把尊名簽到自己臉上了呢?不但可不喜歡閻婆媳,還能教無數少女少婦變成閻婆媳呢! 宋江有當官癖好,壹碰到當官的,就要說自己原是琿城小吏,雖然動機或是自卑,可是真正自卑的人於微賤出身往往藏之猶恐不及的,所以宋江同誌替名片似的要說從前作吏事,其實更主要的是求得身份認同,言外之意,我也是有編制的哦!並且喜歡推己及人,平了方臘叛亂後,有些兄弟要走人,他呼保義同誌就目瞪口呆,詫異非常,“我們這是去當官啊!妳怎麽不喜歡當官呢!”當官?哪知道他所謂的官,非官,卻是棺,棺材。不過雖然對宋江沒有好感,但如今也不像從前對他是厭惡的很,其實宋江能讓107人個個都擁護他,死也要與他同穴,也非常了得了,如果生在當今,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年薪壹定很高的吧。 關於宋江何故心心念念想著朝廷招安的問題,有些疑惑。宋江當年發配到江州,在潯陽樓上吃魚喝酒後,曾題反詩,詩中有句雲:他日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黃巢都不放在眼中,可見其骨頭裏淪浹著怎樣的反性!不料後來竟如逐壹塊未啃幹凈的小骨頭似的狗壹樣貪求朝廷微職,讓人思之不明。最早評價宋江的人,是金聖嘆。他對宋江的評價是“下下”,也就是最低。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外表比較平庸,才能有限。第六十八回中,宋江把自己跟盧俊義做了壹番對比,其中說到三點不如盧俊義:第壹,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員外堂堂壹表,凜凜壹軀,有貴人之相。第二,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終兄弟不棄,暫居尊位;員外出身豪傑之子,又無至惡之名,雖有些兇險,累蒙天佑,以免此禍。第三,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眾,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天下誰不望風而降。應該說宋江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們評價壹個人物,要從作品的實際出發,不能以個人的好惡來看待。關於宋江,我們首先要註意他的家庭,宋江家中世代務農,靠田地來維持其生活,應該說屬於中小地主之列吧。他受到的教育,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儒家書籍,受的是傳統的文化教育。他的職業,在衙門裏當任押司壹職,何謂押司?就是在衙門裏辦理案牘,整理文書之類的工作,只是壹個小吏,並不是官。《水滸傳》中有句話來形容宋江的職業是: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所以從這些來看,對他的性格影響很大。第壹,因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對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難,能夠解囊相助,很有忠義感;第二,由於管理文書,所以為人處世小心謹慎,能夠隨機應變,喜歡玩弄權術;第三,由於從事的是押司這麽壹個職業,所以培養了他遵守法度的觀念。後兩點特別值得註意,“權術”這個詞,僅僅是指處理問題的手段,不是人物品格的表現。法家韓非,申不容提倡用“術”來治理天下,這個“術”就是指的“權術”。比如,第三十四回,宋江想要招降秦明,故意派人騎上秦明的馬,穿上秦明的戰袍,假裝秦明。到他的上級慕容知府那裏,殺人放火,讓人以為秦明已經投降了梁山。待秦明回到城外,別人都不相信他,而且殺了他的妻兒。隨後秦明無奈,只好上山。為了要秦明上山,不惜害了那麽多百姓的性命,甚至是他的妻兒的性命。法度的思想,如放晁蓋時,他有句話常掛在嘴邊:“於法度上不得”,第三十六回刺配江州的途中被劫上山,梁山好漢勸他上山,他不同意。眾人想要打開他身上的枷鎖,他說:“這是國家的法度”。所以說宋江有時候看問題從法度上看。還有就是他喜歡玩弄權術,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虛偽。從這幾點來看,他所從事的職業對他的性格的影響很大。 關於宋江上山之前和上山之後,他上山之前可以說是壹個俠義英雄。特別是他上山之前做的兩件事可以看出來。第壹,在第十八回中放晁蓋。當時他的處境是即可以匯報上級,又可以聽之任之,還可以給晁蓋通風報信。而他選擇的是第三種做法:通風報信。這壹段書中描寫得很生動。在這裏,是“義”壓倒了“法”。因為法度在他的頭腦裏是根深蒂固的,但是當“義”與“法”相沖突的時候,“義”壓倒了“法”,可見他是壹個英雄。第二十壹回,宋江殺了閻婆惜,是為了梁山的朋友,為了朋友殺了自己的妻子,也表現了他“義”的壹面,說明他是壹個英雄,這是壹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上山之後,在給他定性,他就是壹個義軍的首領。但是我們說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眾,他自己也認可了這點,那他憑什麽當上義軍的首領?第壹,他仗義疏財的品格,對眾兄弟有號召力。有什麽事情只要他壹開口,別人就都聽他的。第二,他關懷兄弟,有信人的雅量,比如第五十四回救柴進,第五十九回救魯智深、史進,第六十六回救盧俊義、石秀等。第三,有壹定的指揮才能和軍事才能。如三打祝家莊,前兩次都沒有攻打下來,但是他善於吸取經驗教訓,終於在第三次用了吳用的計策,攻下祝家莊。如果他什麽都沒有的話,那當梁山的領袖是站不住腳的。後來有不少的戰役都是他親自指揮的,直到第七十壹回英雄排座次那個梁山的鼎盛時期,也壹直到後來兩敗童貫,三敗高俅。第三個時期,就是他招安以後,宋江應該是朝廷的忠臣,宋江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就是“為國家效力”,當他坐上梁山的第壹把交椅後,他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李卓吾有壹句評語說:“這是壹大關鍵之處,讀者不可草草看過。” 在招安之後,梁山***有四件大事:平遼、平四虎、平王慶、征方臘。也可以說宋江是鎮壓兄弟起義的劊子手。因為他在征方臘的時候損兵折將,所以他在俘虜方臘的將領的時候再也不像原來那樣勸對方歸順,而是將俘虜斬首示眾,或者將其心肝挖出來祭奠梁山戰死的弟兄。最後征完方臘回東京的時候,壹百零八將最後只剩下二十七人,其他八十壹人或戰死、或病故、或離去、或出家。連老百姓也感慨萬千。後來有的朝廷論功行賞,有的被貶為庶民,有的回到原來的營中,有的笑死(如戴宗),有的被官府害死,有的自殺……最後是悲劇壹場。 妳慢慢讀完或許有幫助 補充: 宋江的人性中的虛偽和狡詐,造成了梁山好漢的悲慘下場 補充: 雖然有人說 宋江 是個偽君子 是他斷送的梁上英雄的性命 但他那份對朝廷 忠心 那壹腔報國 的熱情 還是值得我門尊敬的 只怪他時運不際 不得明主 可悲可嘆 追問: 能不能更詳細壹點 回答: 從我第壹個回答裏,妳自己讀壹讀並挑出宋江的好與壞,第二個回答和第四個回答是說他的不好,第三個好壞很清楚,如果要寫稿子,妳根據這些材料就可以很輕松的寫完